【南轩讲堂】石虎村:泰山磐石 虎佑福地
作者:     来源:绵竹市政协文史委     日期:2024-08-27    

石虎村,地处绵竹市南大门新市镇,幅员面积5.1 平方公里,辖12 个村民小组,人口2700 余人。近年来,先后获评“农业部首批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试点村”“省级文明村”“省级卫生村”“2022 年度乡村振兴示范村”“四川省第三批乡村治理示范村”“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

石虎村历史悠久,人文兴盛。因辖区内有石虎寺,故名。除了石虎寺、石虎将军、方玉林和解元庙值得可圈可点之外,石虎村的重要人文资源还体现在:上东林寺的字库塔和何大善人、卧龙山的传说、水梨儿树、太平寺、百年皂角树等。 

一、石虎寺与石虎将军 

《绵竹县志(民国八年版)》载:“石虎寺,在城南三十五里,殿有石虎,因以名寺。乾隆六年(1741 年)建修,嘉庆十二年(1807 年)僧心郎重建。”县志记载的关于石虎寺的内容可谓寥寥数语,但其中却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譬如石虎寺里为啥有一头石虎呢?其实,这源于当地的一个传说。

故事大意是:大清康熙年间,有个三岁多的男孩叫石福,小名福娃,其父石洪贵乐善好施,是新市石家大院一带有名的大财主。由于是家中独子,石福自然受到全家人的宠爱。加之石福是父母中年得子,因此身体较为孱弱,没有同龄小孩康健。这可愁坏了石洪贵两口子。

有江湖高道在征得石洪贵夫妇同意后,将石福改名为石虎,带至绵竹西山学艺。十五年后,石虎成长为一个文武双全的有为青年,遵从师命下山与父母相见,并选择从军以光耀门楣。石虎在征战中屡立军功,官至参将。可惜,后来在一次战事中不幸被敌人以毒箭所伤, 殒命于疆场。石虎将军牺牲的噩耗传回绵竹后,绵竹县令感其忠勇和传奇,经请示四川总督, 准其家人自行建庙,予以祭祀。

乾隆六年(1741 年),寺庙建成后,人们特地在庙内雕刻了一尊威武的石虎,以表示对石虎将军的纪念。可惜,后来一场大火,将石虎寺烧毁了。嘉庆十二年(1807 年),和尚心郎为其事迹所感动,重建了石虎寺。新中国成立后,石虎寺在修建学校和大队部时被拆除。 

二、武举方玉林 

在《绵竹县志(民国八年版)》中,还有一条与石虎村相关的信息:“道光元年(1821 年)辛巳恩科武举方玉林。”绵竹地区历朝历代的武举不少,如果没有特别出色的事迹,县志中是不会像张栻、杨锐那样,详细记叙其生平事迹的。但是在石虎村老百姓心目中,武举方玉林却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但凡上点年纪的石虎村民,都会讲一段武举方玉林(亦称方解元)的故事。当年,由于方玉林去世后故宅内有异响,后人在其故宅前修建了“解元庙”, 一为镇邪,二为纪念方解元。方解元故居在今石虎村九组的罗家院子。

武举方玉林是如何成为老百姓口中的方解元呢?方玉林,又名方春,从小爱好舞枪弄棒。可见,石虎村是有尚武传统的,不然,小小年纪的方玉林在没有人引导的情况下,又如何会对武术产生兴趣呢?只不过,那些本土武士没有取得方玉林那样的成就,自然也就无法在地方史志上留名了。方玉林通过多年勤学苦练,先是在绵竹县参加武考,取得武秀才功名。道光元年(1821 年),方玉林又在成都参加朝廷恩科武考。何谓恩科?指科举制度中于正科外皇帝特恩开科取士。清代于寻常例试外,逢朝廷庆典,特别开科考试,也称“恩科”。这里的庆典,当然是指道光帝正式启用“道光”年号。

清代武举的乡、会、殿试内容基本相同,考试分为外、内两场进行。外场试骑射、步射、技勇,内场则试策论。据《清史稿》《选举三》:“武科,自世祖初元下诏举行……凡乡、会试俱分试内、外三场。首场马射,二场步射、技勇,为外场。三场策问二、论一篇,为内场。”外场考试与前代最大的区别在于增加了开弓、舞刀、掇石三项技勇的内容,《清史稿·选举三》:“考试初制,首场马箭射毡球,二场步箭射布侯,均发九矢。马射中二,步射中三为合式,再开弓、舞刀、掇石试技勇。顺治十七年,停试技勇。”康熙十三年(1674),武考技勇一项又得以恢复。

方玉林能够在成都乡试中夺得解元,绝不是民间传说中仅仅力大如牛、会舞关刀就可以了。他还需要会骑马射箭,还要懂一些基本的军事常识,不然你怎么带兵打仗呢?方玉林争得解元名衔后,可能如民间传说中那样,由于得罪了抚台大人或不懂官场处事规则,最终回到了石虎村继续务农为生。但是按照清代的科考制度,作为武举的方玉林一定会享受到许多特权,譬如见官不拜、减免税赋等。

即便没有做官,那么方玉林也算是地方上的乡绅阶层,说话是很有分量的。在关于方玉林的民间传说中,多次提到其出面为乡亲们主持公道,而大家对他的裁决都是言听计从。 

三、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 

2000 年3 月,新市镇石虎村被国家农业部列为首批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试点村。结合中心村建设,配套建设农村可再生能源和生态农业工程。石虎村编制了《实施生态家园, 造福人民群众》的计划。除实施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省柴卫生灶等项目外,还将建设交通道路、水利设施、绿化美化、商业网点、文化娱乐、医疗卫生、广播电视等配套基础设施。

2000 年10 月26 日,《四川日报》刊载消息《石虎村展现新气象》,对新市镇石虎村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情况进行了报道。该文指出,石虎村是全国10 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之一。村上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整理,农民退出原有的宅基地,集中到规划出的中心村统一修建新居,并配套建设农村可再生能源和生态农业工程。

截至2000 年12 月底,石虎村交通、水利、农房、学校及公共设施得到很大的改善。通过近一年的实施,完成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全部项目。 

四、“福”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由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廖飞的大力推介,石虎村再次成为各级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石虎村周边旅游资源丰富,在自然和人文资源方面都不具有优势,无法同绵竹市内已经发展多年的旅游景区竞争。石虎村党支部将其未来发展愿景定位为:成德眉资旅游经济轴上的重要节点和绵竹市近郊乡村振兴旅游地。

石虎村以“一文、两环、三片区、四基地、五融合”模式有效治理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一文,即树立“天下福村”文化品牌,以福地、福泉、福水和福果为内涵打造“福”字品牌,其产业与三农紧密相连。两环,即以人居环境治理为契机,打造贯穿全村的产业环线、骑游环线,让群众生活更便利,也为农文旅体商发展做好基础条件。三片区,全村划分为生活区、产业区、城镇区3 个片区。四基地,把产业园分为火龙果基地、菜桑甘蔗立体种植园基地、稻田虾蟹种养循环基地、亲子研学休闲观光农业基地,根据农产品不同的生产时间开展不同的活动进行销售。五融合,把民政、综治、退役、环境、安全、金融、互联网等各项工作融合到一张网,实现多网融合、一网运行,提高村办事效率。(文/彭忠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