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绵竹·旧光阴】一张百年前的毕业证,见证清末教育改革
作者:李锐智
来源:绵竹市档案馆
日期:2022-08-18
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人的一生要拿许多的毕业证。现代的毕业文凭你见多了,而绵竹市档案馆内珍藏的一份清代毕业证,你见过吗?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罗维新绵竹官立师范学堂文凭(绵竹市档案馆藏) 毕业证是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绵竹官立师范学堂颁发给学生罗维新的。该证书为纸本,幅面宽阔。外围装饰着一圈传统纹样的边框,边框上有五个圆圈,其中四个圆圈内分别印有篆书体的“绵竹学堂”四字,边框内部为文字和各种公私印章,文字内容自上而下,自右而左排列,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分载明毕业学生的学科类别、学习时间、学生姓名籍贯及平均分数,中间开列具体学科名称、该科相应毕业分数、授课教员姓名,最后为学务监督、视学、校长姓名和发证时间,在证书最左侧还盖有两枚官方印章,一枚为汉满两种文字合刻的绵竹县印,一枚为绵竹官立师范学堂章,彰显着证书的效力。 该证书主人罗维新,据他在民国教师登记证上的年龄推算此时的年龄应为18岁。在证书分数部分右侧盖有一枚条形印章,内容为四川小学教员检定验讫,落款日期为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五月八日。由此可见罗维新毕业后在小学任教,该证书为民国时期认定其具备教师资格的依据。经查阅相关民国档案也证实罗维新先后在南华国民学校、积英学校、安国寺初级小学、清道乡第九保国民学校任教。 证书中部详列授课教员姓名共七人,这些老师多是从外留学归来的饱学之士或县中宿儒。如教授修身、伦理等科的老师冯震熙为清光绪时代官派留学生,入日本东京宏文学院师范科学习,清光绪三十年六月毕业归国后长期担任中小学教员,其毕生志向在于中国传统学术,后创办国学研究社,保存了国粹。前校长兼教员李开绵,日本东京明治大学毕业,清光绪三十二年回国后任教于成都、绵竹等地,后担任县女子小学校长,创办县幼稚园。教授生理学、管理法的傅畅和先生,本名春吾,字畅和,留学日本学习师范教育,后接受革命思想,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参加革命活动并从事教育事业。 这张师范学堂毕业证书上所列学科(共计19科)体现了清末“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潮。学科中属于中国传统学术门类有修身、经学、国画、音乐、中国文学等科,而西方科学范畴内的学科则有物理学、化学等科。师范学堂的目的是为培养小学师资,故该证书上也有教育学、教授法、管理法等学科的开设。另外证书上还详细注明学务监督、视学、监学等职衔,这对于研究地方教育行政机关的组织架构有一定作用。而这张百年前的毕业证也见证了清末“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制度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