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轩讲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
作者:
来源:绵竹市政协文史委
日期:2024-07-30
——抗震救灾精神、东汽精神、三线建设精神的集中展现 “你们夺取了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的全面胜利,你们所展现的英雄主义精神,是大庆精神的传承,形成了可贵的东汽精神。东汽精神,就是一种泰山压顶不弯腰、奋力拼搏、迎难克艰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是2011年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三周年之际,习近平同志视察时对东方电气(东汽厂改制后的母公司)的高度评价。东方汽轮机厂的建成,不仅改变了中国电力设备制造工业的布局,深刻地影响了绵竹县域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德阳建成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居功至伟。 为了纪念东汽精神、三线建设精神和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绵竹市委、市政府在灾后重建期间,以东汽工业遗址纪念地和汉旺老城区为依托,修建了总面积1.72平方公里的汉旺地震遗址公园,包括资源保护区(东汽厂区、东汽家属区、汉旺老城区)、纪念区(绵竹市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纪念馆、纪念广场)、科普区(科普馆)等区域,旨在尊重逝者、慰藉生者、启迪来者。 一、国企担当:筚路蓝缕,玉汝于成 1965年5月,经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批准,建立东方汽轮机厂。按照三线建设“分散、进山、隐蔽”的选址原则,三线建设委员会将筹建中的“东方汽轮机厂”定在汉旺镇。 1966年11月,东汽厂在汉旺镇动工建厂。1967年10月,作为哈汽厂的副总工程师,丁一从哈尔滨来到山清水秀的汉旺镇。东汽人从来没看见过丁厂长西装革履的样子,他们记忆中的丁厂长,永远是一身工作服。有一个时期,他甚至穿着一身被人们戏称为“尿素口袋”的维尼龙工作服,即便是上省赴京开会也是这一身行头。丁一口袋里总是装着煮鸡蛋和冷馒头,走遍东汽厂区,随地可以开饭。 从1965年国家批准建厂到1974年底为止,从哈尔滨汽轮机厂、上海汽轮机支援三线的大批工人、技术员汇集于汉旺,各地各高校各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汇集于汉旺,绵竹大批的建筑工人汇集于汉旺。那时的汉旺,气候条件恶劣。东汽厂计划科有人统计过,1967年全年只有五十几个晴天,其余全都是阴天和雨天。彼时,东汽厂高高低低的厂房被布置分散在汉旺各处山沟,其间还夹杂着青葱的农田、低矮的农舍,农人荷锄,鸡鸭争鸣,根本没有一点工厂集中区的模样。 1971年10月1日国庆前,东汽厂第一台7.5万千瓦机组总装成功了。丁一曾谈道:“第一台机组是在基建完成61%的情况下出产的,当时根本不具备生产条件,这其中的艰辛与困难都是难以估量的。第一台前汽缸,是孙瑞均带领工人焊接的,由于没有天然气加热,只好用烧木柴的原始办法……为了加工前缸中分面,一主机车间广大职工配合安装三处,四十天完成了十五米龙门铣铇安装任务……叶片加工更是紧张,而且因为级别多,数量也多,而管理人员缺乏经验,分不清级别,我只好深入到第一线,亲自调度,亲自指挥。” 1974年11月,东汽厂基建验收合格正式投产。东汽厂是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也是三大汽轮机制造基地之一。汉旺镇其实是东汽厂的后勤基地,仅东汽一家,就养活了两万多名员工,它的几十家配套企业,更带来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除了东汽,当时的汉旺镇还有清平磷矿等十几家大企业,庞大的消费需求催生出川西北最繁华的小镇。 东汽厂在汶川大地震中遭受重大损失。不过,东汽厂既然能够在汉旺山脚下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建起十里东汽,就能在八角井镇的土地上将新东汽重新完美呈现出来。2008年8月,东汽新基地在八角井镇破土动工。2010年5月12日,东汽新基地全部建成投用。如今,东汽产品涵盖气电、清洁高效煤电核电、工业透平、电站服务、新能源工程、储能业务、特种装备、新兴产业等多个领域。 二、铭记缅怀:汉旺地震遗址公园 汉旺地震遗址公园主要包括:汉旺老城区神武汉王出征雕塑群像、汉旺镇人民政府旧址、官宋硼堰取水枢纽工程、金鱼嘴电厂家属楼、自来水厂水塔、伐木厂家属楼等。东汽厂区有叶片分厂、主机三分厂、主机一分厂、丁一小道、感恩墙、宣誓台、东汽十二层科研大楼、东汽职工食堂等。2018年12月20日,东汽厂将汉旺基地地震损毁资产整体通过捐赠和无偿划转的方式移交给绵竹市人民政府,希望绵竹能够保留东汽元素,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利用好、宣传好原东汽厂区和家属区,为东汽职工和客户参观及东汽爱厂教育提供力所能及的便利条件。 绵竹市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纪念馆占地2600平方米,展陈文物4200件,是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唯一一个原址建设的纪念馆,全年免费对外开放。纪念馆充分运用虚拟技术、网络等数字化手段,通过图片、文字、实物、音像、视频等方式,并在全国首家采用360°矩形沉浸式4D影院技术,以独特的板房安置生活和“8·13清平泥石流”片段,亲身体验地震,真实再现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全过程。 科普馆的前身为数字馆,2009年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大MBA校友会等联合捐建。2014年5月,经四川省地震局组织专家评审,汉旺地震遗址公园顺利通过验收,正式被认定为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科普馆通过图片、文字、视频、实物等方式,向参观者全面反映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展陈地震应急避险知识和工程性防御宣传内容,展示了监测地震的相关仪器;馆内的3D地震立体电影,让人感受地震灾害发生的场景,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直观地宣传防灾减灾的科普小常识;尾厅的“5·12”罹难同胞献花、献花圈的电子终端,能寄托哀思、缅怀逝者,为罹难同胞献上自己的一份心意。 2009年5月,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1年8月,被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五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4年5月,被四川省地震局命名为四川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8月,被四川省政府、四川省国防教育委员会命名为四川省国防教育基地;2015年1月,被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省人社厅命名为青年文明号;2019年11月,被四川省科技厅、省委宣传部、省科协命名为四川省科普基地;2020年12月,被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三、涅槃重生:汉旺新镇再出发 2010年9月13日上午,江苏援助绵竹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圆满竣工暨汉旺新镇落成典礼在汉旺新镇中心的商业广场隆重举行。自2008年6月中央确定江苏对口援助四川绵竹灾后恢复重建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和7700万江苏人民本着与绵竹人民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的指导思想,经过江苏广大援建人员和绵竹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圆满完成了三年恢复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援建资金总额超过110亿元。 其中,无锡负责援建绵竹汉旺镇、天池乡、清平乡,是江苏省21个援建工程中工作量最大、任务最重、关注度最高的项目。根据《汉旺镇灾后重建总体规划》,汉旺镇灾后重建总体规划面积为3.75平方公里,其中汉旺新镇城镇面积为2.5平方公里,汉旺无锡工业园区为1.25平方公里,无锡援建项目总投资12.5亿元,共32项177个单体,累计新建房屋面积31.6万平方米,新建新镇道路16.2公里,涉及民生、公益、市政基础配套设施、交通、商业、农房重建等各个方面。 2019年12月11日,根据省政府的相关批复,撤销天池乡、拱星镇和兴隆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汉旺镇管辖。如今的汉旺镇,按照绵竹市委“三五三三”发展思路,大力弘扬东汽精神、三线建设精神和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紧密依托德阿产业园、九绵产业园,依靠资源优势,提振传统产业,培育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链,已经再次成为四川省工业重镇。(文/彭忠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