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轩讲堂】“美丽绵竹”的国宝级代言
作者:     来源:绵竹市政协文史委     日期:2024-07-09    

——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片区 

大熊猫国家公园在绵竹市境内规划面积36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保护区275平方公里,一般控制区91平方公里。涉及绵竹市清平镇、汉旺镇、九龙镇和广济镇4个镇9个行政村,无原住民。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片区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中部,是岷山南段大熊猫栖息地的“腹心地带”,是大熊猫岷山L种群保护的重要区域,是大熊猫岷山种群交流廊道的重要位置。公园范围内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据统计,境内有野生大熊猫5只,有其他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4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15种。 

一、画境绵竹,熊猫之乡 

被誉为“大国工程”的绵茂公路清平镇景区入口处,一尊高达10米的“国宝”大熊猫塑像,背靠青山俯身向前,憨态可掬的样子引得众多游客随车一路拍摄,并制作抖音广为传播。同样,在清平景区内的大熊猫科教馆,在4A级风景区九龙里广场,在省道216沿山一带民居的白墙上,各式各样呆萌可爱的“熊猫”像,都引得游客们驻足观望,流连忘返。在九龙镇遵文社区的“熊猫山动物训练营”入口处,翠竹森森,山泉淙淙。熊猫大道的建设正紧锣密鼓地进行。

绵竹市年画艺人尹天润创作的《丝路天使(熊猫组画)》,九龙镇、清平镇等地熊猫墙画和雕塑、大熊猫旅游产品及熊猫门神的打造,让“画境绵竹,熊猫之乡”深入人心。其实,这些都是绵竹市大力弘扬大熊猫文化,努力践行乡村振兴,营造生态绵竹、文旅绵竹的一张张“靓”牌。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时,宣布设立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位列其中。绵竹市委、市府高度重视,随即以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为抓手,及时把中国熊猫谷项目与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结合起来,规划建设大熊猫科普宣教中心,以实物、模型、展示等多种形式,擦亮“文旅绵竹,熊猫之乡”这张靓丽名片。

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涉及四川、陕西、甘肃3省,总面积2.7万多平方公里,其中四川园区面积超过2万平方公里。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片区对加快绵竹经济转型,弘扬大熊猫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美丽邂逅,和谐共生 

绵竹到底有没有野生大熊猫?回答是肯定的,当然有,而且在五只左右。

大熊猫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属食肉目。由于环境影响寻不着肉食,大熊猫只得弃荤食素,最喜欢吃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等),而龙门山脉绵竹山域竹林丛生,《绵竹县志》记载:“因其地滨绵水两岸,多竹,乃名绵竹。”大熊猫逐食而居,绵竹林业人员或山民偶遇“国宝”现身,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2023年6月,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管理分局工作人员在对绵竹片区上半年红外线相机监测资料进行整理时,发现在绵竹市广济镇张口石区域安装的同一台红外相机,拍摄到野生大熊猫活动影像。这是自2019年以来,绵竹第6次拍到野生大熊猫活动影像。

九顶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615平方公里,绵竹市区域368平方公里,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据不完全统计,保护区共有脊椎动物种类5纲26目92科363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3种。    

绵竹首次拍摄到活体野生大熊猫活动影像,是2018年在九顶山自然保护区绵竹管理站开始实施红外机监测。拍摄到大熊猫的位置位于绵竹市金花镇(现广济镇)境内,地名大杉树。由于成像角度都在大熊猫身后,所以只能看见“国宝”背影。

拍摄到活体野生大熊猫活动影像正面,是2019年9月末,拍摄点位仍在绵竹市广济镇境内的大杉树区域。这次监测采取前后增加机位的方法,共有8台红外相机拍摄到了大熊猫身影,全方位拍摄到野生大熊猫实体身影,堪称完美。

有趣的是发现两只大熊猫“母子同框”的活动影像。2021年5月,九顶山自然保护区采取网格化监测模式实施红外相机监测,首次发现拍摄到了2只大熊猫在一起活动的影像,这是一对熊猫母子同框的珍贵影像,让无数绵竹市民兴奋不已。

在绵竹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政股办公室内,我见到曾经担任九顶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绵竹站副站长的廖亮。回忆起发现大熊猫的事,廖亮仍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2018年4月我们就拍摄到活体野生大熊猫活动影像了,但遗憾的是未拍到正面。2019年又拍到了,这一次让人惊喜!拍到的图片和视频上,真真切切看见大熊猫野外生活状况,有很高的科研价值!”看见廖亮描述的样子,仿佛事情就发生在昨天一样。

“野外相机设置了3个拍摄区域,相距两三公里,从海拔2400米到3100米,野生大熊猫最早被拍下的时间是2019年11月12日19时17分,最晚是2020年3月26日13时19分。”对于这些时间点,廖亮脱口而出,如数家珍似的。

当时画面出现了硕大、浑圆的身子,所有人一下子就屏住呼吸了。当那个出现在头脑里千百次的圆脑袋、黑眼圈瞬间映入眼帘时,大家都同时发出惊呼“大熊猫!”激动、兴奋、泪水、电话,一时间都有了分享成功的冲动。一次又一次地回放,一次又一次的争论。画面中一只野生大熊猫,在茂密的灌木林地里自如地穿梭,地上积雪格外醒目。走在雪地上时,这只野生大熊猫就慢慢吞吞地向前,而且边走边嗅,消失在镜头的边缘。后来一些镜头画面出现这只野生大熊猫在竹林里啃竹子,还像人一样吃饱了登高望远。没有人类打扰,野生大熊猫自娱自乐,憨态可掬,确实惹人喜爱。廖亮的叙述不由自主就把人带入到身临其境的画面。激动与喜悦感也自然显现在这个敦实而年轻人的脸颊上。

署名为“母子同框”“亚成体肛周腺行为标记”“抬头打望”等监测视频和图片资料,再次证明德阳片区以大熊猫为核心的生态系统保护成效显著,反映出绵竹境内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区域是和谐共生的动物乐园。 

三、一路护航,未来可期 

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是当地政府与上级领导多年前就重视与努力的结果。早在1984年10月,绵竹县(1996年建市)林业局对清平乡后山“一匹布”林区进行大熊猫足迹和生活历程调查后,县上就成立了“保护大熊猫领导小组”。以后的每一年,都有对绵竹地区大熊猫活动踪迹的关注。就连“大国工程”之一的绵茂公路,也曾考虑“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课题,而采用“深挖隧,高架桥”的环保措施,为九顶山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让路限行。

2000年11月11日,四川省大熊猫社区调查队来绵竹市进行了为时3天的社区调查,为2002年7月6日九顶山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在成都专家组评审的通过作出了有效铺垫。此时,什邡、彭州、都江堰等地,都陆续成立大熊猫相关保护区与管理单位以及相关产业开发。

2018年至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中国林业集团、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四川省政府领导等先后来到绵竹指导工作。对正在实施的大熊猫创新示范区项目建设情况作出批示与肯定,对美丽竹林风景线建设、沿山森林防火体制机制建立、责任落实、物资储备、应急值守等情况作出督导指示,为大熊猫繁育、监测、野化、放归等多项前沿性研究与应用点亮“绿灯”。

根据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绵竹市已争取国家公园补助资金1275万元,用于大熊猫国家公园勘界定标、设施运行维护、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标至建设等方面。在省道216和月季大道完成15.6千米竹林景观带,展现川西林盘、民居和大熊猫等综合文化;在清平镇建成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纪念碑1座;设计了以“玄郎”等为名的9种大熊猫IP形象。

近年来,绵竹市以林长制为抓手,全面加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以及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工程,全面修复大熊猫栖息地生态环境,不断完善大熊猫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和大熊猫保护地体系,全市野生大熊猫数量和栖息地面积呈现持续恢复性增长,大熊猫保护管理工作正在开创新的局面,迈上新的台阶。

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管理总站于2020年8月6日挂牌成立,设置办公室、栖息地保护部、建设管理部、社会协调发展与教育部、资源管理部5个内设机构,下设唐家河管理站、龙形沟管理站、白云山管理站、歇马庙管理站、漆树沟管理站、小木岭管理站、板棚子管理站、长河坝管理站8个管理站。(文/刘述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