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轩讲堂】绵竹年画节:到绵竹过中国年
作者:
来源:绵竹市政协文史委
日期:2024-05-28
绵竹年画节又称中国(绵竹)年画节,是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原汁原味的、民俗性地方节庆活动。2008年和2009年,绵竹年画节被中华节庆办评为“全国十佳节庆活动”。2010年5月荣获文化部第15届项目类“群星奖”。从2002年起,绵竹采取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进行《迎春图》大型巡游活动、年画精品展销等以绵竹年画为元素的特色民俗活动,并打造“从小年到大年,到绵竹过中国年”的城市品牌。 一、首届绵竹年画节及影响 2002年2月7日到26日(农历腊月二十六到正月十五),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绵竹市举办首届年画节。在2月7日开幕式上,进行了近千人的鼓号队、彩旗队、龙灯队文艺游行表演。绵竹首届年画节吸引了各级媒体的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四川日报社、四川电视台、华西都市报、德阳日报社、德阳电视台等对这次活动作了新闻报道。 通过多种宣传渠道,人们又将目光重新聚集到了年画这一古老民间艺术上。“我真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碰上这样的好光景。”绵竹年画艺人陈兴才说,仅南京一家广告公司就订了七千多元的画,还有不少台湾、日本、美国的收藏家上门求购。和陈兴才一样连称没想到的还有老人的大儿子陈云富。20多年前,陈兴才将自己的一手绝活教给了两个儿子,而陈云富改行做了木匠。提起这番经历,陈云富的眼中总有掩饰不住的遗憾。为了弥补这份缺憾,陈云富坚决要求儿子陈刚跟爷爷学习年画制作。陈刚说,我也想和爷爷一样,一生做年画。 借助于绵竹年画节,绵竹同时还会举办年货交易会、剑南春酒文化节、绵竹年画精品展等活动,促进了商贸流通,满足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绵竹通过讲好年画故事展示了城市魅力,而年画从业者则从地方提供的优惠政策中开始大显身手,搞起了以绵竹年画为载体的文创产业,全市涌现出“三彩画坊”“四汇斋”“轩辕年画社”等数十家年画经营实体,年画产业逐步成为地方品牌文化产业支柱。 通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绵竹年画的知名度大为提高,民间艺人从事年画创作生产的积极性高涨。“家家贴年画,户户挂灯笼”的绵竹民间习俗逐渐恢复——这恰恰就是绵竹年画赖以生存的土壤。 二、绵竹年画节的变与不变 从举办时间看,绵竹年画节通常是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幕,到次年正月十五闭幕。之所以要设定这样的时间段,是因为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正月十五是大年,意味着年节的结束。因此,后来的年画节主题定位为“到绵竹过中国年”是非常切合年文化这个主题的,也彰显了年画节这个节庆的民间身份。 不过,年画节的开幕式时间,在历史上多有变化。试举例如下:2002年是腊月二十六,2003年是腊月十五,2004年是腊月十二,2005年是腊月十九,2006年、2013年是腊月二十一,2007年是十月初一。2008年、2010年、2011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是腊月二十三。2009年、2012年、2014年是腊月二十。2020年是腊月二十四。 绵竹市人大常委会在2007年底通过决定:“从2008年春节开始把每年腊月二十三开幕的绵竹年画节确定为绵竹的第一个地方性节日。”不过,2007年的年画节开幕式定在十月初一。当天,成都沙湾国际会展中心正在举办2007中国西部国际“三品”博览会。绵竹年画节和西博会同时同地点举行,当然有借助西博会的知名度,抬升绵竹年画节,同时对绵竹进行城市营销的考虑在内。 再说主办单位。绝大多数情况下,绵竹年画节的主办单位都是绵竹市委、市政府,因为这本来就是绵竹当地举办的一场特色民俗活动。但是也有例外,2004年、2005年绵竹年画节的主办单位就变成了四川省文化厅、省广电局、省旅游局、省文联,德阳市委、市政府,而绵竹市委、市政府和德阳市委宣传部、德阳市文化局、旅游局变成了承办单位。这反映出省、市相关党政部门对绵竹年画节的充分认可,毕竟主办单位规格高了,那么出席的领导以及相应的新闻报道都会发生变化。2011年,由于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的缘故,绵竹年画节主办单位改为中国民协,绵竹市人民政府为承办单位。2012年,年画节的主办单位是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旅游局,中共德阳市委、德阳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是中共绵竹市委、绵竹市人民政府。这样的主承办单位格局大致维持到2017年。从2018年开始,绵竹年画节的主办单位又成为绵竹市委、市政府,一直延续至今。 从年画节开幕式的举办地点来看,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绵竹城区,但也有例外。2007年在成都沙湾国际会展中心。2019年和2020年,为积极响应文旅部“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要求,绵竹还在成都宽窄巷子设立“宽窄—绵竹年画节”分会场。至于城区内的具体举办地点,则分别是绵竹体育馆、绵竹文化广场、绵竹杨锐纪念广场和绵竹市体育中心。 从年画节的主题看,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首届年画节的主题是“弘扬民族文化”,2010年的年画节主题为“重建·感恩·奋进”,这当然与灾后重建有关。从2013年开始,年画节的主题固定为“从小年到大年,到绵竹过中国年”,鲜明地突出了年画节的特点。同时也传递出这样一种理念,绵竹不仅有绵竹年画,还原汁原味地传承了许多过年的习俗。这就让全国人民有了到绵竹一探究竟的理由。绵竹人当然是有这个底气的,随着大量年画经营实体的涌现,剑南老街在2011年正式开街,中国年画村、中华年俗村的运行以及大量墙体年画的出现,绵竹逐渐擦亮了“美酒名城·画境绵竹”这张名片。 在年画节举办期间,绵竹还不定期地举办过“年画学术研讨会”等文化活动。按照专家们的建议,保护、开发、利用绵竹年画应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绵竹年画产品要融入当地特色文化,经过创新加工,使年画产品走向市场,走向民间,走向百姓。同时应保持文化的多样性。这些建议对于绵竹年画事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三、绵竹年画节与迎春大巡游 绵竹年画节期间,绵竹会举办系列文化活动。包括:焰火晚会、放河灯、歌舞晚会、灯会、新春音乐会、新春唱大戏、迎新春群众汇演、忠孝文化祭祀、年画精品展销、书画摄影作品展等活动。其中,绵竹人民最期待的还是开幕式上举办的历史文化民俗大巡游。 从2013年第十二届绵竹年画节开幕式起,绵竹年画节组委会将《迎春图》用全城巡游的形式再现出来,生动地展现出绵竹人欢庆传统春节的场景。黄瑞鹄所绘《迎春图》反映的实际是清代绵竹迎春会的盛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迎春图》这件长卷年画手稿,采用连环画形式分别表现不同时间举行的迎春、游春、打春活动。画面可分可合,但属于一个整体,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画面上迎春队伍中一名县衙执事,高举着一面上书“署调绵竹县正堂”的执事牌。由此可见,这是黄瑞鹄对绵竹迎春盛会认真观察后的写实作品,年画表现的内容只能是绵竹县城的昔日景象,其史料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历年来巡游队伍也做了不少改良。譬如县太爷出巡、衙役开道没有了,陆续增加了“大唐国酒方阵”“三国文化方阵”“贡茶飘香方阵”“老鼠嫁女方阵”“甘洛县歌舞方阵”“旗袍秀方阵”“高跷财神方阵”“龙头自行车仕女方阵”等。总之,民俗巡游已经成为展示绵竹地方文化的一个平台,由于每年均有一些创新,因此大家都非常期待。每次举行民俗巡游时,全县城乡百姓均倾巢而出,巡游队伍经过的主城区街道两旁,观众摩肩接踵,蔚为壮观。也有一些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参观,感受“到绵竹过中国年”的氛围。(文/彭忠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