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轩讲堂】声名鹊起 比肩茅台
作者:     来源:绵竹市政协文史委     日期:2024-04-09    

——民国绵竹酒业拾遗

 

一、王干青与成都十里香酒店 

1928年7月,绵竹县农民武装暴动失败后,王干青暂时回到成都家中养病。王家住在成都少城附近的泡桐树街4号。当时的地下党省委书记刘愿庵认为王家有四间房,住房比较宽敞,居住环境清静,因此决定把王干青家作为四川省委的办事机关。此外,上级任命王干青为省委机关的负责人,作临时的保卫和管理工作。

彼时,王干青在泡桐树街口的正对面长顺中街,与邻居叶家药铺紧邻,开了间“十里香”酒店,专卖绵竹产的大曲酒和广东产的药酒。王干青在成都开酒店卖绵竹大曲,除了利用酒店作为交通点外,也是为了给革命工作筹集经费。王干青安排绵竹人袁惠安(共产党外围组织成员,会武术,当时年过半百,拳脚利索)当老板。袁惠安为人机智忠诚,王干青还推荐他担任机关保卫兼通讯员。各县的党组织都知道“十里香”酒店是四川省委的联络通讯点。这个十里香酒店,当然不止是卖酒的,还会出售中餐。来酒店消费的顾客,三教九流都有,这就给袁惠安收集和传递情报提供了绝佳的掩护。 

二、绵竹大曲:成都酒坛霸主 

《绵竹县志》载:“东里农田,一岁三熟,西南北膏腴,岁无凶饥;西北山林所产石炭、木炭,异色炫目,以之供炊米煮酒;酒有数种,大曲为著,聚于城西,业此致富,趋之者众。”寥寥数语,道尽了绵竹酒乡的天时地利人和。清代康熙年间,来自陕西三原的烤酒匠朱煜见绵竹水好,又出稻米、玉米、糯米、小麦等粮食,西山还有煤炭,遂举家前来绵竹定居并开办烤酒作坊。朱家酿制绵竹大曲迅速发家致富后,其他的陕西商人见贤思齐,也纷纷在绵竹城西开办前店后厂的作坊。朱、杨、白、赵等酿酒作坊抱团成片发展后,一时间绵竹酒业兴盛,从而带动了跟酿酒有关的粮食、煤炭、酒店、运输、钱庄等上下游行业,也培养了不少精通酿酒技艺和营销的人才。

据《绵竹县志(民国八年版)》记载,宣统三年(1911年),在清政府四川劝业道召开的首届四川省劝业大会上,刘佐臣的“恒丰泰”所产的绵竹大曲从各地名酒中脱颖而出获得头等奖。当时,地方政府为了维护绵竹酒业健康发展,保护地方特产,还委派专人对大曲酒作坊的生产程序、工艺进行检查,符合要求的,才允许在其作品包装上使用“绵竹大曲酒”字样,非法使用者则将受到严厉处罚。民国鼎革之后,从1913年开始,绵竹相继有50余家酒店、酒行、酒庄在成都面市,绵竹大曲成为成都“酒坛一霸”。  

二十世纪初,绵竹大曲在多次四川国货展览会上,获得奖章、奖状。1922年获四川省劝业会一等奖。1928年获四川省国货展览会奖章、奖状。1929年“乾元泰”“大道生”“瑞昌新”“义全和”等十二家大曲酒,获四川省优秀酒类奖。1932年四川省举办第一次名产展览会,绵竹提供了多种送展产品。其中“恒丰泰”酿造的大曲酒,首次被批准使用注册商标,以崭新的姿态引起一阵轰动。

通过在酒标上使用商标品牌来推销产品,还有绵竹复兴祥造酒厂出品的“鲸轮牌”大曲酒,绵竹庆丰大曲作坊生产的“庆丰大曲”,德生荣大曲作坊出品的“三星”大曲,绵竹詹鸿兴号大曲作坊生产的“飞鸿”牌等。各家大曲作坊在成都各显神通,绵竹大曲在成都声名鹊起,自然不愁销路。 

 三、绵竹大曲,比肩茅台 

那么,王干青的十里香酒店销售的是哪家作坊生产的绵竹大曲呢?据现有资料分析,极有可能是乔毅夫所属三友大曲酒厂生产的绵竹大曲。乔毅夫是绵竹人,是王干青绵竹县立师范学堂的同学。青年时期,两人和邱象堃三人同时跑到成都找出路。王干青考入四川省游学预备学堂读书,而乔毅夫和邱象堃则进入军校读书。后来,乔毅夫和刘湘成为陆军速成学堂的同学,也是刘湘的老部下,长期作为刘湘的高级幕僚活跃于四川军界。像乔毅夫这样的高官,平时迎来送往必不可少。无酒不成席,那么绵竹大曲就成为一款绝佳的媒介。  

众所周知,绵竹酿酒历史悠久。在众多的绵竹酒厂中,三友大曲酒厂是规模较大的一家。从清末开始,乔毅夫家就在绵竹城西棋盘街开设大曲酒作坊,其所酿大曲在成都、重庆、南京等地都非常畅销。绵竹剑南春酒史博物馆中有一枚三友大曲酒厂的酒标,反映出很多时代信息。总号位于绵竹棋盘街;成都的批发处有两个,一个在成都上中东大街78号,另一个在东华正街17号。酒标上面还印有电话号码293。至于酒标上的图案,则是一个人端着高脚玻璃杯,正放置鼻前嗅闻,似乎在感知酒体风味。可见,十里香酒店要卖绵竹大曲,直接在三友大曲酒厂成都批发处进货即可,甚至要求上门送货都可以。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三友大曲酒厂向市场推出一种新产品,名叫“冷气大曲”。其操作工艺的某些环节,跟今天的“剑南春”十分相似。这种酒刚一上市,便在成都、重庆、南京、上海等城市引起轰动。位于上海市浙江中路(浙江戏院)对面的四川土产公司(号称四川风味大本营)在报纸上刊载广告,声称彼处可以提供“真茅台”“真绵竹大曲”。广告中载,抗战期间,运输困难,欲饮真茅台、真大曲,诚非易也。故而偶得一瓶似闻金叶玉露,因茅台、(绵竹)大曲两名酒味香性醇,日饮一杯有活血、顺气、治风、杀菌、治痢、防疫特效。马歇尔将军在劳军宴会中饮得茅台、大曲,赞美不止。足证两酒之名,名不虚传。

可见彼时绵竹大曲就与茅台齐名,堪称中国白酒界双巨头。 

四、民国绵竹酒业调查研究 

那么,绵竹大曲为什么会受到市场欢迎呢?1940年第4期《中农月刊》刊载的《绵竹大曲酒之调查与研究》,对“绵竹大曲酒优良品质之由来”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绵竹大曲酒,气味芬芳,洌而不烈,其品质之优美,可跻身于世界名酒之林而无逊色。根据实验分析之结果,可知最优良之大曲酒并不在酒精成分高,而在适当浓度之酒精与适当量之脂与酸之相调和,此原理就如同香料之调和之微妙。可见,做白酒不仅要讲好故事,还要进行科学研究,才能更好地指导生产。因此,仅凭以往经验的作坊式生产,注定是走不远的。

那么,绵竹大曲民国年间的销售情况到底怎样呢?据1936年《乡村建设》月刊所刊《四川绵竹酒产调查》载:截至1935年11月,大曲年产约28万斤,价值13.68万元;烧酒年产约232万斤,价值23万元;老酒约年产5.3万斤,价值2120元。大曲运销于临近各县,年约27万斤。烧酒185万斤,约值28.2万余元。其运销之区域,以成都、三台、合川、遂宁为多数。烧酒以运销成都、茂县、什邡、罗江、绵阳较多。至于省外运销为数太少,作者仅仅零星见于南京、上海之四川馆而已。  

对于绵竹大曲不能畅销省外的原因,《四川绵竹酒产调查》一文给出的原因有四:一是交通不便;二是包装上欠讲究;三是制酒者缺乏科学知识;四是缺乏大批向外推销之组织。以包装为例,大曲运销至外县者,悉以竹笼盛之。竹笼是小圆口带肩,身为扁方形。全部篾工程序完成后,即用桐油、猪血、石灰三者混合物进行防渗漏处理。具体做法是从笼内抹一层混合物,然后贴一层皮纸让其阴干。如是者三,直至全干。然而时间稍久,则容易渗漏,酒气外泄而质量变劣。若用瓦缸或玻璃瓶盛之,固然较竹篓为佳,然而容易破碎。

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四川绵竹酒产调查》一文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譬如“缺乏大批向外推销之组织”,认为应该成立“运销合作社”,大批向外推广。如今,八十多年过去了,绵竹酒的销售环境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绵竹酒发局的成立,特别是今年酒博会的顺利召开、大唐国酒生态园二期项目的实施,标志着绵竹白酒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了快车道。此外,今年6月6日,绵竹绵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四川绵竹酒业集团有限公司”,由绵竹市金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该公司正在推动建设的“绵竹白酒产业集中发展项目”,将通过补链、强链、整链的方式完善绵竹白酒产区产业链,逐步打造白酒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文/彭忠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