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轩讲堂】战国提梁壶:绵竹两千多年酒史的物证
作者:     来源:绵竹市政协文史委     日期:2024-03-26    

在绵竹市二环路南广场有一座2009年夏天落成的“玉露春晓”雕塑,是绵竹以酒文化为核心的城市文化内涵的高度浓缩。雕塑由三部分组成,下面是类似烽火台的建筑,象征着蜀汉绵竹关;中间是几条龙互相嬉戏缠绕形成的镂空金属圆球,寓意绵竹活力无限;上面则是书写着“大唐御酒、剑南烧春”的巨型提梁壶,寓意绵竹与酒的不解之缘。这个提梁壶在绵竹历史长河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位置,因此在绵竹境内以宣传画、雕塑等各种形态频频出现。其原型是在绵竹县清道公社三大队(即金土村,今属孝德镇)出土的国家—级文物青铜提梁壶,证明绵竹具有两千多年的酿酒历史。 

一、来自金土村的重大考古发现 

1976年2月某日,清道公社三大队黄家院子一家老小四人正冒着严寒在自家院子猪圈旁边挖沼气池。当他们挖到距离地表一人多深时,黄大爷发现在土坑下面的沙卵石中竟然出现了绿锈斑驳的坛坛罐罐。黄家世代务农为生,哪里见过这些稀奇古怪的玩意。黄老二捡起一件小玩意在石头上用力磨擦后就发现这是铜作的。

这土坑里边的铜玩意多得不可思议,并且在铜玩意的下面还发现了两寸多厚的赭色的木板。顺着那块木板的延伸挖掘,发现这木板居然有五米多长,六十多厘米宽,呈现出两头窄中间宽的老鸹船形状。所有的大小铜玩意都出现在这块船形木板上。除了一些坛坛罐罐的大小铜玩意外,还挖出一大堆的刀刀矛矛。

在黄家忙着用竹箕往家搬运铜玩意的过程中,被一位邻居发现了。这位邻居连忙跑到大队办公室,把这个不寻常的信息报告了大队革命领导小组负责人。这位大队领导立马赶到黄家院子。他一边告诉黄家人这些东西属于国家所有,一边派社员到县文化馆去报告。当天下午,绵竹县文化馆分管文物保护工作的副馆长黄宗厚带领章肇权(专业摄影)和刘继贤(负责记录)两位同志步行赶到黄家院子。

黄宗厚和另两位同志一起,对这一大批的出土器物全部进行摄影和编号登记。除了那些破碎的陶器,光铜器就达一百五十件之多。许多青铜器还是以前尚未见过的,连器物名称都不明白。黄副馆长虽然尚不能对这批出土文物准确断代,但是他明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在绵竹从未见过的重大考古发现。

县文化馆将清道公社出土文物的信息上报了四川省博物馆。省博立即派出副馆长王有鹏来到绵竹县清道公社出土现场。经对出土船棺和文物认真鉴定后,确认为战国中晚期的船棺葬。因出土文物众多,省博租了辆解放牌卡车将一百五十件出土文物和船棺全部运回进行清理和研究。 

二、关于绵竹县船棺墓的考古报告 

时光飞驰,转瞬便是十年。四川省博物馆副馆长王有鹏将十年前从绵竹运回的文物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辨析后,在《文物》杂志1987年第10期上发表了《四川绵竹县船棺墓》,立即引起国内外考古界的重视。这是古蜀文化考古工作的重大成果,是2300年前战国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存,是当时绵竹地区发现最早的古蜀文化遗迹。这篇考古报告堪称十年磨一剑。此时,绵竹县文化馆副馆长黄宗厚已退休,由笔者接任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笔者认真研读了这份考古报告,得知绵竹船棺墓出土文物涵盖了炊食器、兵器、工具和杂具几类。其中酒器11件,蟠虺纹提梁铜壶3件,蟠兽纹铜方壶1件,凤鸟蟠兽纹铜豆1件,温酒器铜鍪1件,用以挹酒的铜勺5件。该墓出土文物数量之大,种类之多,是四川战国墓中极为罕见的。经分析,墓葬时代为战国中期偏晚。战国铜酒器的出土可以证实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绵竹产酒不晚于战国时期;二是绵竹出土的战国船棺葬所反映的文化内涵为我们探索巴蜀族源和历史提供了线索。

1988年1月上旬,绵竹县委、县政府与四川省几家新闻媒体联合举办了一次酒文化研究会。绵竹县文管所不仅为会议提供了历代酒具、东汉画像砖等实物和大量图片文字资料配合宣传,还特邀了省博物馆王有鹏到会,首次向绵竹与会同仁介绍了绵竹战国船棺墓出土的精美酒器情况,为绵竹悠久的酿酒历史提供了佐证。 

三、战国船棺墓部分藏品回归绵竹 

绵竹战国船棺墓出土的精美文物不在绵竹,自1976年以来一直在成都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库房中。1986年7至8月,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川大考古专业联合,先后在广汉三星堆一号和二号祭祀坑发掘出上千件古蜀遗物以后,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三星堆出土文物的修复和研究。绵竹县于1995年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成功后,亟须加强绵竹历史文化宣传,无疑绵竹战国船棺墓出土文物是绵竹地方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佐证。在此背景下,绵竹县文管所开始向省文化厅争取回调绵竹战国船棺墓出土文物。

经过多次向省文化厅和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递交请示报告,最后省考古研究所于1995年7月同意拨调八十四件绵竹战国船棺墓出土的青铜器出库,由绵竹县文管所保存研究和展览使用。 

四、国家一级文物战国提梁壶和铜豆 

1996年接省文化厅文物处通知,国家文物局组织了专家到四川省博物馆为全省各市县博物馆、文管所鉴定国家一级文物。绵竹文管所共选送七件珍品文物到省博参加鉴定,这其中就包含了绵竹战国船棺墓出土的青铜提梁壶和铜豆。

经故宫青铜器专家杜廼松(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青铜器研究与鉴定家。196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供职于故宫博物院)鉴定,其结论是:绵竹文管所选送的战国青铜提梁壶和铜豆均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国家一级文物,即具有特别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代表性文物,如果是铜器,必须满足以下要求:造型、纹饰精美,能代表某个时期工艺铸造技术水平的;有确切出土地点可作为断代标准的;铭文反映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或书法艺术水平高的;在工艺发展史上具有特别重要价值的。

按照相关规定,国家一级文物必须报送国家文物局存档备案。绵竹战国青铜提梁壶和铜豆自然也不能例外。

此后,绵竹地方史志和剑南春酒厂都分别利用绵竹战国船棺墓出土的青铜器来证明地方历史文化和酒文化。剑南春酒史博物馆还将战国青铜提梁壶放大五十倍作为该馆的广场雕塑。(文/宁志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