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轩讲堂】剑南春酒史博物馆:天府之国多佳酿 绵竹自古酒飘香
作者:
来源:绵竹市政协文史委
日期:2024-03-19
剑南春酒史博物馆位于绵竹市剑南街道中心街16号,坐落于剑南春厂房建筑群的中轴线上。毗邻办公楼和生产车间,占地约四千平方米,展区两千平方米。博物馆仿唐代宫廷建筑,斗拱硕大,屋檐高挑,使用简单而粗犷的鸱吻,飞阁流丹,气势磅礴,整齐而不呆板,完美地契合了唐朝的宫廷风格。剑南春酒史博物馆从2002年初开始规划设计,到2003年11月9日竣工开馆。 一、紫岩丰碑:从商周时期到盛世中华 博物馆馆内收藏展示的是和剑南春有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和出土文物。整个博物馆共有五个展区,分别为:“源远流长”“剑南烧春”“紫岩丰碑”“清露大曲”“春回剑南”。五个展区用馆藏的和剑南春有关的各种文物600余件,图片资料百余件,展示了从战国到今天,剑南春酒文化的传承和渊源。 “源远流长”展段,展示的是古蜀酿酒文明的珍贵遗存。考古发现证明,人类的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六千年前。四川是美酒的故乡,古往今来,川酒技冠群芳,享誉中外,而北接茂汶,南连广汉的绵竹更是名酒之乡。众所周知,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广汉三星堆是川西文明之源,也是川酒文化的源头,在与绵竹比邻的广汉三星堆出土了大批酒具和与酒有关的文物,确切地表明了早在商周时期,绵、雒之地已经掌握了谷物酿酒的技术。 明清时期,蒸馏酒成为主流产品,朱煜在绵竹开办大曲酒坊,此后相继有杨、白、赵三家大曲坊开业,此时出产的绵竹大曲已经成为称霸国内的白酒。清代有《绵竹县志》记载“绵竹大曲酒,邑特产。味醇香,色洁白,状若清露。”1911年绵竹大曲在四川省劝业会上斩获大奖,由此开启了绵竹大曲的百年荣耀之路。“清露大曲”展段,陈列的珍贵图片资料,从侧面展示了这一时期的盛况。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当时绵竹所产“剑南烧春”以其浓烈芳香而驰誉全国,大唐皇室的长期御用造就了剑南春“大唐御酒”的历史地位,是现代中国载入正史的中国名酒。作为曾是唐时宫廷贡酒的剑南春,她的悠久历史在这座酒史博物馆中全方位地展现了出来。漫步其中,我们感受到的既是剑南春人的骄傲,也是绵竹厚重的文化沉淀。 二、源于战国时期的青铜提梁壶和铜豆 酒史博物馆门前矗立着一个巨型提梁壶雕塑,雕塑的原型来自绵竹清道金土村出土的战国青铜提梁壶。六座碑亭围绕在提梁壶周围,亭中石碑镌刻了历代史籍里记载的剑南春。其五上刻:“绵竹清露,大曲酒是也。夏清暑,冬御寒,能止呕泻,除湿及山岚瘴气。”此句出至清乾隆年间太史李调元的《函海》,朝廷大员既已将绵竹大曲功效录入书中,可见名气之大。 与战国青铜提梁壶同时同地出土的,还有一尊专门用来装酒食的龙纹兽纽四耳铜豆。1976年2月,绵竹县清道公社三大队一社员在其住房侧挖沼气池时,发现一座船棺墓。文管所的同志赶到后整理出一百多件物品,其中就有这尊龙纹兽纽四耳铜豆。该铜豆通高29厘米,豆盘口径19厘米,圈足直径14厘米。豆器浅如盘,下有把,圈足,盖上铸有造型独特的兽形钮,呈等边三角形分布,壶盖还可仰置使用,盖和器身有凹凸的蟠兽纹,为战国时期精美的食用器皿。 三、浸沃之地,源远流长 在《华阳国志》中,战国时期绵竹就是被绵水灌溉的“浸沃之地”,肥沃的土地上农业发达,富余的粮食也就催生了这片土地上酒文化的发展进步。比如一尊出土于东汉时期的调酒陶俑就是剑南春酒史博物馆里的代表性珍品之一。该陶俑出土地点为绵竹新市镇东新村。陶俑造型为跪坐式,高约三十厘米,陶俑为中年男性,左手拿酒具,右手持勺子,头顶粗大的发髻,身着过膝的斜口过肩长袍。此陶俑真实呈现了汉代人调酒的场景,而我国同时期反映酒的文物仅见画像砖、画像石、壁画等,而和酒有关的陶俑是极为罕见的。 与其他文物不同,展柜里的一个宋朝投壶却是古人酒后娱乐的器具。1975年7月,绵竹县观鱼公社范存大队社员李兴田家修房取土时偶然于两米多深处挖开一个砖窖,发现窖中有一个直径约73厘米的大铜盆,盆中盛满了十余件青铜器,经分类整理后有饮酒器觚、杯,盛酒器具等。还有一个青铜投壶,投壶是作什么的呢?中国古代士大夫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也是一种礼仪。在战国时期较为盛行,尤其是在唐宋,得到了发扬光大。投壶是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醉翁亭记》中的“射”指的就是“投壶”这个游戏。 四、宫廷御酒,大唐华章 除了众多文物图片,博物馆还通过泥塑彩绘,重现剑南春在历史长河中的某些场景,让参观者身临其境。比如根据《旧唐书·德宗本纪》的记载:“大历十四年五月癸亥,即皇帝位于太极殿。闰月癸未,罢剑南贡生春酒。七月辛卯,罢榷酤。”所塑的“唐宫议酒”雕塑组像,就是反映这段历史。威严的唐德宗李适端坐龙椅之上,面前放着一坛进贡的剑南烧春,侍女站在身后,大臣有立于两侧的,有跪于面前的。唐德宗与众大臣正在商议是否继续岁贡剑南烧春,说明当时剑南烧春已成为宫廷御酒。介绍“唐宫议酒”的牌面上如是写道:“《旧唐书·德宗本纪》所记均为唐代正史,唐德宗李适公元 766年初即帝位,大张旗鼓地推行节俭之风,连续多次下诏裁减各种贡赋及奴婢、伶官。其中明确记载,暂时减免剑南烧春每年十斛的贡例。由此,反证在德宗之前每年均进贡皇宫剑南烧春美酒十斛。可见剑南烧春作为唐代宫廷用酒有很高的地位。” 而在众多涉及剑南春和绵竹酒文化的展品中,有一组名为“剑南春之夜·时尚诗乐舞《大唐华章》”的照片格外引人瞩目。其诗乐舞融入了现代元素,翩翩起舞的古典美女,宏大深邃的场景,生动地再现了泱泱大唐,剑南雄关美酒的盛世繁华。而“剑南春之夜·时尚诗乐舞《大唐华章》”这组照片背后,是2002年7月,由剑南春集团筹划出资的从北京拉开序幕的全球巡演,是一场成功的剑南春文化推广活动。 演出以表现盛唐时期的社会生活画卷为主题内容,共分《盛世唐风》《唐宫雅韵》《万方乐奏》三章,演出时间为90分钟,演出场面颇具匠心,从天而降的幕帐,用光影映射出大唐的书法、壁画及诗歌,两队手持宫灯的仕女款款而出,点亮大幕两侧的石柱华灯,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遥远而璀璨的盛唐。演出队伍可谓群英荟萃,能够代表中国舞台演出的一流水准,汇聚了魏明伦、赵季平、陈维亚、何开四、刘钢宝、赵小津、沙晓岚、苗培如、韩春启等著名艺术家,组成了“中国舞台艺术梦幻之队”。在国内进行几十场演出后,又远赴日本、韩国、法国等国巡演,极大地拓展了剑南春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古艺传承,历久弥香 “古艺传承”泥塑组则重现了明清作坊里剑南春的酿造过程。身着麻衣土布的作坊工人有的在踩曲、有的在拌合、有的装甑取酒、有的摊凉、有的推着鸡公车入窖等等,相互配合,栩栩如生,让每一位参观者了解了美酒剑南春是如何酿出来的。而在剑南春天益老号酿酒作坊里,这种纯手工的传统酿酒工艺至今传承。(文/林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