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绵竹·旧光阴】渐行渐远的火柴
作者:邱云辉     来源:绵竹市档案馆     日期:2022-08-29    

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始终在记忆深处温暖曾经贫瘠的童年。

随着打火机及电子打火器的普及,火柴---昔日人们取火的必需品逐渐成为了收藏品,火柴厂也成了一代人渐行渐远的记忆。

老一辈人称火柴为洋火,这与清末民初洋货充斥中国市场有关。我国生产火柴的历史要追溯到1912年,时任民国代总统的冯国璋以四万元现洋入股泊镇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改写了国人依赖洋火的历史。

2012年随着泊头火柴厂退出历史舞台,曾经享誉火柴业的五朵金花---泊头、开封、安阳、济宁、蚌埠均香消玉殒。

1941年绵竹县益民火柴厂关于审定枪炮牌绵竹牌火柴商标的公文(绵竹市档案馆藏)

作为绵竹人,你知道绵竹曾经开办过的火柴厂吗?

19352月,毕业于绵竹县中学的王赞乾、刘永昌,在先后集资从事种养殖业失败后,创办了益民火柴厂,租用学校侧临近冯家丝厂空置房作为厂房,主要生产桥牌安全火柴及大凤牌、凤球牌、二美牌硫磺火柴。

在时开时停生产火柴近两年后,益民火柴厂已生产火柴计34776盒,其中桥牌8880盒,大凤牌6336盒,凤球牌15960盒,二美牌3600盒,在德厚永、怡昌恒、富顺源等商号销售。

1937130日,财政部四川区税务局因益民火柴厂“匿制私销火柴”并“偷漏税款”处罚金92.37元,没收库存火柴。因念创办人热心实业,尚非故意偷漏税款,情有可原,经财政部四川区税务局审理委员会议决,为维持工业兼顾税收起见,拟于罚案执行完竣后“姑准该厂补办商号、商标登记手续,一俟登记核准,仍准继续制造,用恤商艰。”

19371127日,财政部川西区税务管理所为益民火柴厂核发了硫化磷甲级印花三枚,其余火柴于1228日在公园广场当众焚毁。

在停产整顿近两年后,19391月,总经理王赞乾正式设立益民火柴厂,厂址设绵竹南城外庆云下街150号,2月开工建设,10月登记备案,总技师张容光,资本总额10万元,流动资金20万元,有工人43名,技师2名,主要产品为大凤牌红头黄磷火柴。

1942年7月,领用火柴专卖凭证(绵竹市档案馆藏)

1941429日,益民火柴厂按照《商标法》规定,申请注册“枪炮牌”“绵竹牌”安全火柴商标,623日,经济部商标局审定并发布公告后,1126日,正式核准登记颁发商标使用证书。因正值抗战期间,两枚商标均有“请用国货”的明显标识。

194212月,按照《战时火柴专卖暂行条例施行细则》,火柴在规定区域实行专卖,由财政部设置火柴专卖公司对区域内火柴的生产、经销、人员管理、财务状况等派驻查核员进行专门监管。绵竹益民火柴厂隶属火柴专卖公司成都办事处管理,黄剑雄为驻厂查核员。19431月,益民火柴厂调拨支援成都地区大凤牌火柴30箱。

1947年统计资料显示,工厂年产硫化磷乙种火柴323箱,火柴销往什邡、安县及本县。解放前,工厂最高年产量1872件(每件1000盒),最低年产量1274件,1949年总产量为1769件。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工厂改为生产白头硫化磷火柴,并沿用大凤牌商标。19556月,经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批准益民火柴厂公私合营,更名为四川省地方合营绵竹县益民火柴厂,逐步由手工操作转变为半机械化生产。

1956年开始试制安全火柴,从19591月起全部生产安全火柴,拥有绵竹牌、竹塔牌、竹子牌、火炬牌四种商标。至1962年底,工厂有职工292人,占地面积2826平方米,火柴产量13170件,总产值14.05万元,商品产值完成20.04万元,产品销往德阳、罗江、中江、广元、江油、北川等地。

19627月,因木材资源短缺,工厂被迫停产1月余,火柴原材料供应地也由安县改为广元,企业生产成本剧增,亏损严重,生产经营陷入困境。

196310月,经四川省绵阳专员公署批准,工人调往广元火柴厂,绵竹火柴厂随之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