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地名故事】朱家老哇(鸹)林
作者:李忠明整理
来源:绵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日期:2022-07-01
在俞家寨子北边一里路左右,还有一个大院子,也是远近有名的。叫老哇(鸹)林,又叫朱家老哇林。如果你问某个朱家的人在哪里座,他说是临江村的你还不一定晓得哪个坨坨(读音作tà)。如果他说是在老哇林座,问的人一下子就会明白了他家住在哪里。 朱家老哇林院子和俞家寨子相比,虽然小了一些,但是名所却一点不比俞家寨子小。原因是这个院子四周树林子里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老哇多。朱家院子四周栽满了各种各样的大树子,其中菩提树最多,其次是高大的酸枣树多,还有其它几十种树子。整个院子四围浓荫遮天,清雅舒适。几百年来,这一片林子都被一群老哇(乌鸦)占据,是老哇的天下。除了拆白鹤之外,其它任何鸟都莫想在这里做窝。于是当地人就把这片林子叫做老哇林,因院子的主人姓朱,又把这里叫着“朱家老哇林”。 这朱家是当年俞家寨子将军的师爷,也算是湖广填四川来的人。朱家人喜欢读书,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终于在乾隆年间出了个举人,人称朱举人。这朱举人很有个性,他不但填补了临江桥凳子堰这一带无举人的空白,当年还以他爱挣面子而闻名。 当年朱秀才进京赶考的时候,北方的举子很看不起从四川来的举子,认为他们是来自穷山天荒之地,没见过大世面。朱举人进京时,他妈给他煮了一包包盐蛋,装了几十个松花皮蛋让他带到路上去当菜下饭吃,还带了十多斤绵竹大曲酒。朱秀才到了北方,正当他受到北方考生的冷眼的时候,他拿出盐鸭蛋和松花皮蛋出来请客下酒,北方人哪里见过这东西呀。一尝,味道安逸得不摆了,特别是那松花下酒更是把那些北方人弄得不知所以。北方考生认为这是天味。这样一来,朱秀才找到感觉了。心情一好,超常发挥,一下子就中起了个举人。 朱举人认为他之所以轻而易举就中了个举人,那是托了松花皮蛋的福。于是他在回家的时候。就一路用那些北方人没见过的皮蛋下酒,走到哪个馆子吃饭都要把皮蛋拿出来下酒显摆。当然,他晓得蛋只有那么多,所以,每次下酒时他都是用筷子尖尖沾一点品一下味道就了事。可是不管他怎样节约,那几个皮蛋总有吃完的时候呀。于是,朱举人就想了一个办法,他偷偷地把盐装进皮蛋壳壳里,吃饭的时候就把皮蛋拿出来,用筷子沾一点盐下酒。就这样,朱举人硬是把一个皮蛋从北京吃饭回四川。他的把戏同行的人当然看出不了只不过没得哪个戳穿而已。结果后来事情还是流传了出来。朱举人一个皮蛋从北京吃到四川的故事就此流传开来了。 朱举人回来后,不晓得朝廷把他放到哪里当了几年官,就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回来当起了土财主。他的儿孙们后来再也没得哪个中过举了,不过这也不打紧,朱家后来的开枝散叶,子孙遍布观鱼、齐福,孝德不下几十家几百人。而且好多人都很有钱,解放时至少都划进了中农以上的格格里。老哇林是朱家老窝子。所在后来的朱姓人都以他们是老哇林的后代而感到骄傲。 老哇林院子也因此在绵竹德阳一带众所周知了。 陈玉林 罗运生讲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