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地名故事】玉皇观与上九会
作者:李忠明/搜集整理
来源:绵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日期:2023-07-04
从孝泉镇到齐福镇,必须要经过马尾河桥。这桥古名“崇文桥”,早年称“上临江桥”。 临江桥不仅因为东汉孝妇庞氏在此担水奉母的故事而闻名,更因为它是通往玉皇大帝灵霄宝殿的必经通道。玉皇殿是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的道教场所,里面所塑造的玉皇大帝和天龙八部的神像,据说其规模远远大于山西太原晋祠里所塑的玉皇大帝的神像。 玉皇殿也是川西最著名的大型农村商品物资交易会,现在孝泉镇的“上九会”的发祥地。 让我们来浏览一下这桥所联结的神秘世界。东头孝泉镇,因“九宫十八庙,八柏一点红”而举世闻名,从孝泉镇往西走,过了如满月落地的破石缸拱桥,便是梓桐宫,这里是正宫王母娘娘的行宫。前行一百步,一道巍峨的石牌坊耸然而立,道路从牌坊门穿过,便是上临江桥,过了上临江桥,向西偏南一里,便是斗峰庵,向正西行一百步便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土地庙,过了土地庙再往前走一里地便是全国第一的玉皇殿了。过了玉皇殿向西三里,便是七佛寺,向北五里,是妙相院(观音菩萨的行宫)。我们如果以玉皇殿为中心,东边过上临江桥,在王母娘娘行宫宿一夜,便可到东边孝泉九宫十八庙里去和众仙佛谈经论道,往西行五里,便可到七佛寺里听如来讲经,左有斗峰庵众女尼的家园,右有观音行院陪待。多么完美的一幅天国景象。事实上这里就是天国。它不是渺茫的,而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迎纳着一位位向往天国的人们。人们一跨上临江桥,河面水波的粼光便为你脱去了凡胎,你灵魂便净化了。你再到土地庙前烧一柱香,那御前土地便到玉皇大帝那里为你通报了。你再往前走一里,在马尾河向东拐弯处,便可看见这座极其雄伟的庙宇了。 庙宇的大门是白色的,四周是密密的修竹围匝,雄伟的玉皇殿顶三把方天画戟,直朝青天,金碧辉煌。 当然,要想朝拜这傍天界最尊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必须先经过十八层地狱,才能得见真颜。 进得大门,通过一个石彻通道,便是一道黑色大门,门匾大书“幽冥界”三字,门坎足有一米高。你费好大劲才跨过这道门坎,首先迎接你的,便是牛头马面黑白二无常,足有三五米高,他们高举生死牌阴森森地瞪着你。你按捺狂跳的心向前迈步,迎接你的是面目更狰狞的鸡脚神,他眼似铜铃,金甲金冠,高举铁链,目光似烛地逼视着你,你在他的目光下,赶紧得低下头来磕头,然后匍匐而过。如若唯想抬头无视其有在而过,只听半空咣铛一声,那高举的铁链瞬间落下,套在你头上,肩上,脖子上。因此,每年都有不少黑心客在这里被吓个半死,抬回去几天便一命呜呼了。 进得十殿,一幅生动的炼狱图便展示在你面前了。泥塑,壁画浑然一体,栩栩如生。每一殿里,人世间作过各种罪孽的人都在那里接受他们应有的惩罚:那些生前作恶习多端的,在吊筋狱,幽枉狱,火坑狱中受到剐刑,吊刑,火刑;那些生前不忠不孝,伤天害理,佛口蛇心的,在丰都狱,拔舌狱,剥皮狱里弄得凄凄惨惨的,哭哭啼啼的;那些巧取豪夺,瞒上欺下,兴讼害人,拐卖人口之流,死后在这里受到磨捱狱,碓捣狱,车崩狱的惩罚,一个个被弄得皮开肉绽,牙飞舌舞,血肉模糊;那些生前大斗进小斗出,放高利贷,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人,分别送到油锅狱里炸,黑暗狱里冷,刀山狱里开膛破肚;那些谋财害命,贪污腐败,走私贩毒的人渣们,分别送到血池狱,阿鼻狱,称杆狱里绳缚索绑,折臂断筋,脱皮露骨,永不超生。整个泥塑院为长方形四合院,分南北两厢十个单元排列。每一单元中央分别塑着一位阎王:第一殿是秦广王,以后依次是初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设计者为了保证香客游人参观完整,受到完整的劝善罚恶习的教育,在通道上栅栏为界,构成方向明确的廊道,顺着廊道就能把十个单元的内容一一领略完全。当然谁若中途走累了,或者想在一个点上反思反思自己,每个单元都有一道大门通向院内空旷地带。院里布有假山池沼,香炉钱库,棋桌石凳供游客小憩。 走完十殿,便进入一个不大的天井院内。院内除红墙四壁外,空无一物。也许是留给那些被子吓得半死的游客定魂,反思,抹臭汗,暂时休息一下大脑的神经吧。你只要稍事定喘,便可以从东角一道双扇小门进去。 跨进小门,这里便别有洞天。一方大池沼几乎占据了整个空间,池沼内种着莲花,养着红鲤鱼。一道满月般的拱桥东西方向从池的中央卧波而过。建筑者作此设计,这桥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奈何桥;这池大概就是枉死城。只不过里面不是无头冤死之鬼魂,而是池鲤金莲。游人拾阶三级,便踏上桥头平台,再由平台拾级而升桥,一种脱胎奔赴新生的感觉飘然而生。走过桥,便见一厅。几位慈眉善目的居士老者笑脸相迎,不断向你合掌问讯:“阿弥陀佛!”进得门来,里面便有长凳,莆团,两端还有素果点心,经书黄卷,香蜡纸马。一只大木桶,盛着温凉的白茶,檬树茶水,有师爷般居士铺开黄笺素卷,登记香客奉上的功德(银钱)数目。那工整的蝇头小楷,恭敬地记着香客的藉贯姓名。当写完一本之后,据说交庙祝把银两汇着记入大账后,要将这功德薄高供佛前三天,然后在举行盛大法事时颂经焚化,以送到阴间,记入阴骘账内,供积功德的人要么儿孙享受,要么死后自身将功折罪,要么家里其他亲眷享用。 在此休息厅内事毕,向西而去,跨出房门便是两株合抱古桂,夹石径而植。这桂一金一银浓荫盖地。东边视野开阔,每到八月,双桂花开,浓香浮动,玉兔东升,疏影清辉,使人恍入月宫。过石径,房屋陡然高亮起来,气氛肃穆起来。只见四大天王威风凛凛,高足丈六。不道自知,你已踏入至高无上的玉皇大天尊去穹高上帝的领地——天堂了!也就是说,到了玉皇殿庙宇的最精粹之所在地了。这是座占地上千平方米的独立建筑。走出天王殿,便被这座高六十米,辉煌无比,气势雄伟的建筑所震惊。整座大殿由四十八根直径一米的大柱所支撑,飞檐斗拱,全部建筑均为穿榫斗拱组成,不用一颗铁钉。屋顶竖着三支方天画戟,中间一支重一千二百斤,两旁稍小一点,重约一千斤,分别用四条铁链牵拉,防止倾倒,其功能不言而喻,既是装饰,也是避雷针,其余檐脊,分别蹲着三百六十尊珍禽奇兽,诸天菩萨。正面檐上,那位封神封得忘乎所以,最终把自己给忘了的姜子牙,威风十足,怒目飘髯,右手高举打神鞭双腿劈开而虚空座定,上每一个进殿者都从他跨下而过。 整个大殿外壁为雕花木壁,四周一道两米宽的廊道,外为椅形护栏,游人可以凭栏远眺,也可倚栏小憩。走进正中四扇大门,那位玉皇大帝的塑象便呈现在面前。老人家呈坐姿,金色,高九米,老人家慈眉善目,长须飘飘,神闲气定,整个金身袍冕栩栩如生,线条生动流畅,其装饰,也极其华贵,光是那头上的冕旒,便是由当时堪称珍贵的玛瑙,琉璃,白玉,玳谓串成。那神态,与其说是一位威严无比的帝王,倒不如说是一位穿着帝王之冠服的老爷爷。坐像下面,是巨大的檀木蜡台,上面点着长明灯。 座像后面,是一道内容极其丰富的樟木浮雕,上面所雕刻的内容几乎包括了天上人间所有的耕种,狩猎,尊长爱幼,大泽山川,神仙佛圣的经典故事,那些雕像,大的盈尺,小的厘分,线条流畅,刀法老道,所有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叫之欲应。足见其费时之巨,用功之多。玉皇巨象的南北两侧,分别塑着丈六以上的八大金刚(本地方乡亲俗称),他们有的文袍,有的戎装,挂剑持锤,或温文尔雅,或怒目张须;高大的房柱上盘绕着八部天龙,或俯首贴耳,或飞鳞张爪,或挟雷持电,或布雨兴云。给人一派生动的天界生活图。如果把每一幅图画,每一尊雕刻都细细品读的话,你会惊讶的发现,一座玉皇殿竟囊括了中国神话的所有内容。整座殿宇规模之宏大,建筑之精美,雕刻艺术水平之高,据有关资料记载,竟为全国之首,据说现全国仅有一处玉皇殿在山西,其规模与艺术水平也是小巫见大巫。仅玉帝背后的屏风雕刻,有人估算,一个工匠如果没有五至十年的时间,是绝难完成的。 一九五三年,十殿雕塑改作粮仓,可是由于地气潮湿,不宜储粮,两年后便弃而不用改为民居。后仅天王殿,玉皇殿保存完整。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五百年前,一天吕洞宾等人云游至马尾河湾处,只见这里浓荫匝地,紫气腾升,再见四周地形,马尾河的湾道与三里远的射水河湾刚好相对应,形成了河蚌含珠格地形,山环水抱必有气,这紫色的瑞气,岂为等闲之处?八仙一合计,赶紧赶回天庭,玉帝听奏,派千里眼再观一次,又派太白金星实地踏勤,情况属实。此等宝地,朕何不建一行宫占之?主意一定,立即派太白金星做两件事,一件是通知人间得道之人张三丰到那里去显示神迹,另一件事是至北京金銮殿去给皇帝老官托梦,让他出点血来修建人间行宫。 太白金星领旨而去。 马尾河湾一派丰收景象,入夜,家家户户伴着新谷,点着桐油灯吃宵夜,远处偶尔传来竹笛之音。突然,有人喊起来:“着火了!”家家冲出人来,只见河湾之上那片树林里一片红光冲天。树林之中,怎么起火,人们怀着好奇的心情,一手拎着水桶跑进树林一看,哪来的火焰?只见一个稀脏邋遢的牛鼻子老道搭个人字窝棚,铺几把稻草,四仰八叉地躺在哪里,睡得正香。一个酒葫芦倒在地上,余滴犹香。人们心知,遇到仙人了,悄然退去。第一天一早,有人跑来给这老道送饭。互相一看来了一大群。老道自称张三丰,打算在此结庐修道,不想打扰了大家。他接过一家送饭者的食物,还赠这家一粒药丸,其余一律回绝。得到药丸这人,家里老父恰好正得账鼓病(血吸虫),命在旦夕。儿子把药丸让父亲服下,顽疾立痊。消息一传开,给张三丰送饭的人愈多起来,老道也怪,只接受那些孝悌仁义,温良恭俭让,心好善良且又家遭不幸与困顿之人的敬奉,所回赠也不一。贫者立富;病者立痊;多欺压者 立死;无病无灾的,三丰老道说:暂欠一情,日后奉还。 众乡亲见身边来了这么一位活神仙,都愿意出钱帮他修建庙宇,老道说:“不用,不用,他日只烦劳大家帮工,工钱照付。”不觉到了初冬,乡亲正愁没事干,准备外出打工的当口,忽然朝延降旨:要在此处修一庙宇,名为玉皇殿。银钱一律朝延出,着当地百姓协助建庙,工钱从优,不得有误! 一时间,全国各地的修建高手云集于此,朝延只派一名大臣监理工程。 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巨木。好办,北面一百里九顶山上长着各种珍贵木材,株株均在千年以上,且修直挺拔,是上等的建筑材料。大臣派伐木工赶进山去,不到半年,就把所需木料如期伐倒。 一个巨大的问题摆在大臣面前,这些巨木如何运得回来?顺流漂放吧,马尾河流量偏小,且河道源头离伐木场都有三十里。搬吧,崇山峻岭,待到运出山来,没有三年五载是不可能的,那时早已误了工期,脑袋搬了家。 这可如何是好!京官一夜之间急白了头。 这天,牛鼻子张三丰云游回来了。大臣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把困难给张三丰说了。牛鼻子呵呵一笑,道:“不急不急,待贫道为你运回便是。” 当下,张三丰让在工地(后来金莲池处)挖一口大井,要求深一丈二尺。此处地下水本高,下挖六尺,便可汲水,一丈二尺早已水深六尺了。 人多力量大,当天半夜,水井如期挖好箍好。第二天早晨,水井里已是清波潋滟了。只见张老道走到井口边,向井里望了望,便让众人清理场地准备堆放木料。众人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依言照办。 张三丰走到井边,蝇刷一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向井里一指,大喊一声“起!”只见红光一闪,一根秧盆大(直径一米)的金丝楠木从水井里竖着轰然而出,犹如导弹出井,然后又水淋淋地轻轻倒在水井边空地上。老道让大臣指挥人把木料搬运到料上去。 这木料刚刚搬走,轰然一声,井里又冒出一根来。就这样,一根一根又一根,不到半日,料场上的木料已堆成了半匹山。大臣喜得眉开眼笑,赶紧点清,发现已然预定之数,忙喊:“道长,够数了!” 那边张三丰玩得正高兴,听京官一喊,连忙往井里一指,来了个急刹车。此时一根巨大的楠木已一头冒出水面三尺,就这样被卡在井里了。老道往井里看了一眼,连连摇头,“可惜可惜,你晚说一步就冒出来了。”说完,飘然而去。 望着井里的巨木,京官也觉可惜,派人打捞。可是那木料象生根似地卡在水里,一切功夫都无济于事。 从此,这井一直保留,称为“冒木井”,成了玉皇殿著名的双景之一。 在玉皇殿外南150米处,有一个高约十米的大土堆,象一座小山堆在那里。上面光光的,成了孩子们玩耍的乐园。 这个非坟非山的土堆,其貌不扬,却有一个妇孺皆知的名字:“八仙山”。当年,玉皇殿香火旺盛的时候,老少香客们离去的时候,者要绕道到这里来,插上三根香,祝告一番。话说当年张老道把成百上千根木料从冒木井里搬出来,堆了一大坪坪,大臣着实高兴了一阵子,可到了第二天,他又犯愁了,这么多头要剐皮去节剽出来,同时还要滚成柱头,解成板,锯成条,做成斗拱,谈何容易。眼看峻工日期已经迫近,他能不急吗?于是,他不断催促木工,督促他们加班加点。无奈,秋收季节,哪家哪户都有庄稼要收,就是皇帝老子都无权干涉。因而人手老是不够,工程进展缓慢。正当大臣一筹莫展,一个人躲在工棚里喝闷酒的时候 从外面来了八个稀脏邋蹋的讨口子,为首最老的那个开口道:“老爷,让我们哥几个在你这里找点活路做做吧,换口号饭吃吧!” “去去去!老爷我还不晓得你们这帮人,全是一些他妈的好吃懒做之徒。” “老爷,您说这话可就差矣!岂不闻丐帮之中藏龙卧虎,多少高人都混迹其中。你尚未让我等做事,就怎么知道我等懒惰?” “那……!你等想干什么活路?” “老爷,”讨口子把手向那堆出似的木料一指,“您要做的木工活路,我们全包了。” “多长时间完工?” “我们只要七天!” “什么,七天?!”大臣惊得差点跳起来。 “然也,只要七天。七天之后我们保证让这些木料变成柱头,檩子,椽子,斗是斗,拱是拱。何如?” “要是到时代完不了工咋办?”大臣动心了。 “愿立军令状,时间一到,交不出活,愿砍下人头。” “好!那么,你们要工钱几何?” “工钱是,文银五千两。不过现在不说,我们要你满足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尽管说。” “七天之内,必须大酒大肉,让我们尽肚皮吃喝。任何人都不得管我们做什么。” “这好办。”于是,大臣分咐厨房,用好洒好肉好好款待。,同时派人把四周守定,以防他们逃脱,又派人暗中监视,看他们每天都干了些什么。 八个讨口子酒足饭饱以后,便东倒一个西躺一个,睡大觉,捉虱子。大概他们累了,想歇一天,让他们去吧。大臣说。 一天过去 ,两天也是这样;三天没动静,四天还是没动静……。到了第六天晚上,月色朦胧,大臣睡不着,披衣起来去看明天就要被砍头的八个骗子这会儿在干什么。只见最老的讨口子伸个懒腰坐起来:“喂 ,各位道兄,该干活了!” 于是,其他七个讨口子都纷纷跳起来。只见他们砍来一捆竹子,划成篾条,照着图纸,齐成烟圈一样的篾箍。把箍套在木料上。只听“哧”的一声,那木材的树皮就被脱掉了。就这样, 几个人象剐芋荷杆一样,哧溜一根,哧溜一根。不到两袋烟的工夫,就把那些木材的树皮剐完了。而且每根都是光溜溜的,找不出一根毛刺。 剐完树皮,他们又把木料架在木马上,拿出四个墨斗,一人拉一根线,一人定位,只听得铛铛线弦乱响,只见他们横瞄竖弹,弹好一根,便从木马上抬下来往地上一摔,顿时,那些木料便顺着墨线解体,变成木板,木条,檩子,椽子,斗拱,铆榫,木头尖……。这场面,直把大臣看了个目瞪口呆,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鸡叫头遍,八个讨口子已经干完了所有的活。他们围坐在一圈,擦擦头上的汗水,又脱下脚上的草鞋,把钻进鞋里的泥土倒出来。就这样,十六只草鞋里的泥土竟倒成了一座小山。待到鸡叫三遍,东方飞出红霞万朵,那八个讨口子摇身一变,现出本象。原来是吕洞宾,李铁拐,曹国舅等八仙。他们背剑骑驴,吹箫持笏,驾着白云,飘然而去。 大臣催促工匠,即日开始立柱上梁。工期终于提前完成。八仙所解木料,一榫一铆,刚巧用光。 巍峨的玉皇殿建起来了,衬着远山,涌着碧波。从此香客不断,香火鼎盛。那八仙脱鞋抖泥而成的土堆,被命名为“八仙山”。成为玉皇殿的又一胜景。 喔,还有玉皇殿的上九会。这上九会是咋个回事呢,是这个样子的:每年正月初三,玉皇殿的老道就要办一场法会。这场法会呀,其实就是天上玉皇老子开始办公理事的开工仪式。这仪式一直要办九天,人们就把这会称为“上九会”。趁着闹热。各州五县的商人们都跑来做生意。那个热闹哟,不得了,从庙门口到崇文桥再到梓潼宫,到处人山人海。只可惜是季节性的市场,没有坐贾。到了清朝道光十八年,孝泉的姜公庙修起了,前面留下一个几十亩田的大坝子在庙子做法会期间专门供生意人用。上九会玉皇殿就从搬到孝泉去了。这里也就冷清得多了。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才彻底寂静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