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绵竹·旧光阴】战地黄花分外香
作者:邱云辉
来源:绵竹市档案馆
日期:2022-05-30
——档案里的绵竹抗美援朝运动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当雄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跨越70年的时间长河再次响起,这旋律依旧让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的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在前线,百余万志愿军官兵保家卫国,浴血战场;在后方,群众踊跃参军参战,工人献工、农民丰产、各界群众踊跃捐款…… 绵竹人民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竭尽所能,从人力、物力、财力各个方面,支援抗美援朝。今天让我们翻开70余年前尘封的档案,感受这段战火纷飞历史中绵竹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参加志愿军及捐款统计(绵竹市档案馆藏) 1950年11月,绵竹成立了县抗美援朝卫国保家宣传委员会。县委、县政府首先抓住宣传、教育这一重要环节,一方面宣传建设人民军队的重要性和人民子弟兵的丰功伟绩,另一方面也批判、清除部分群众中的崇美、恐美思想。各单位根据委员会的精神,组成了宣传队、组。用川剧、话剧、歌咏等文艺形式,在城镇、工厂、学校、农村展开了广泛的宣传。 中城镇(今剑南镇)举行了抗美援朝献金游艺大会,游艺会上演了由男女青年排演的各种各样的新旧剧目。如《王贵与李香香》《红杜鹃》《钥匙》《到朝鲜前线去》等,剧目的表演使全县人民进一步认识到美帝的暴行,调动了他们支援抗美援朝的积极性,游艺会后大家踊跃捐献,不久便完成了原定的捐款目标。 随着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英勇作战,后方的声援活动也越来越声势浩大。1951年“三.八”节,绵竹县城关,及东北、西南两乡15000名妇女同志在“三.八”节纪念会上控诉了美帝侵略残杀妇女的暴行,会后举行了反对美帝的示威大游行。同月18日,城关及各区乡十万多人民群众,分别举行了反对美帝重新武装的日本的示威大游行。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全县人民普遍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的热情,让民众了解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意义,为全县人民积极捐献、支援前线,踊跃参军、赴朝参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54年李庆远朝鲜战场牺牲证明书(绵竹市档案馆藏) 抗美援朝期间,绵竹工商界各行各业组成宣传队赴各乡宣传抗美援朝的重大意义,50个工商行业共捐4亿元(旧币)购买飞机、大炮。中城镇至1951年11月底,共捐款7200多万(旧币)。一点一滴的爱国献金汇往前线,鼓舞了我军的士气,也增强了我军的军事力量。 遵道乡碳工在听了抗美援朝宣传后,当即将自己的名字签在了和平理事会的签名书上,并把推碳所得的2000元(旧币)捐作慰问金。观鱼乡在抗美援朝增产捐献运动中,其所属的十个分会共增产粮食219313斤,将80836斤捐献支援朝鲜战场。 经不完全统计,至1951年4月底,绵竹支援朝鲜战场的各项物质中,汇集到了慰问信8000多封,慰问金16475790元(旧币),慰问袋11000多个,慰问药7000多件。 1950年10月,绵竹县政府成立扩军委员会,征扩志愿兵,全县掀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热潮。绵竹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在强烈的“保家卫国”的热情中,踊跃参军奔赴朝鲜战场。 前方战事激烈的进行着后方兵源也源源不断的向朝鲜战场输送。1952年10月,绵阳专署各县警卫营全部集中到广汉学习,动员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绵竹警卫营参加广汉学习的干部战士600余人,其中500余人由野战军部队接收,大部分编入了志愿军。这是绵竹县解放后第一次大规模的送亲人出征。据统计,1952年到1953年的两年中,绵竹共有675人参加志愿军赴朝参战,262人牺牲,失踪114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