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地名故事】牛王庙
作者:罗剑云/搜集整理     来源:绵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日期:2022-05-30    

绵竹汉旺镇武都村有座牛王庙,在原马尾乡九大队孙家坝。右边的那道山门封死了,里面的塑了一头体肥膘壮的水牯牛。

  从前牛王庙三道山门都是开着的,庙子头右塑水牛,左塑黄牛。中间供奉着牛王菩萨的牌位。香火冷落,来朝拜牛王菩萨的人少得很。墙身倾斜都没人过问。只有水牛,黄牛的塑像还完整。

  光绪皇帝在位的时候,有一年一个冬都没有下一点雨,绿叶没有落一片雪,小麦、大麦、油菜跟到鬼卡到在样不长。

  打了春下了一场透雨,田土里的禾苗跟到手在往起扯一样,一天一个样,都长得笑呵呵的,做庄稼的人心里更加高兴。

  挨到牛王庙团转都是小麦田,更加长得逗人喜爱。麦子快要出穗时,隔几天下一场不大不小的雨,庄稼人更加喜欢。

  这天早上,李家二娃子看田坝。走到牛王庙附近自家的麦田边。一看,自家田里的麦子齐崭崭地,不见了晒垫大一坨。麦子不见了。留下了几个牛蹄印。李二娃知道,孙家坝这一转没得人喂的有牛。

  第二天,又把赵家的麦子啃了一坨。第三天王家的麦子又被啃了一坨……。

  不到几天,凡是牛王庙团转的麦子都被啃去了晒垫大一坨。都知道是牛啃的,不知道是谁家的牛啃了的?

  牛蹄印又圆又大,是条水牛啃了的,是哪家黑了把牛又放出来啃麦子呢?大家商量了一阵……

  牛王庙团转的及家人,天一断黑,便轮流换班地守在这些麦田边上,一直守到大天亮。一连守了两个通宵,连牛的影子都不见。

  第三天晚上是该最先遭牛啃麦子老李守夜。正是半夜子时的时候,李大爷迷迷糊糊地,上眼皮往下,下眼皮往上。李大爷心里还是明白,自己是来守牛的。

  一阵“稀里哗啦”。的声音从麦田中传来,李大爷睡意顿消。睁开双眼一看,“嗬哟喂”,一条水牯牛膀大腰圆,牛勾子像一支谷箩筐那样大,一对弯弯的犄角,脚棍端正,正在埋头啃麦子。李大爷脱口赞道:“这个瘟丧漂亮!”牛一听见人声。叼起一窝麦子转身就走。李大爷不敢怠慢,跟到勾子撵。撵到牛王庙门上,牛跟到遁了土一样,眨眼就不见了。

  李大爷站在牛王庙的山门边。惊抓抓的喊搞快点来人啊!我逮到牛啰!

  不一会儿,灯笼,火把都往牛王庙跑来。走拢一看,牛毛都没得一根。李大爷踹着粗气说:是一条大水牯牛,长得漂亮得很,嘴上还叼着一窝麦子。我撵到牛王庙门上,牛一晃就不见了。我才喊你们来,大家都围着牛王庙找一找那条水牯牛。

  大家提着灯笼,打着火把。牛王庙周围团转的沟沟坎坎,坟园林林都找遍了,没得。众人不放心,又找了二遍,一直弄到东方发白。

  晨风吹得树枝晃动,麦苗摇摆。张幺伯的烟瘾发了,打了几下火镰,都被风吹熄了。没办法只好走进牛王庙,用火镰打燃纸霉子一吹,纸霉火一下亮了起来,张幺伯大声喊到:“我把牛找到了!

  众人一下子涌进牛王庙,见牛王庙右边那条泥塑的水牯牛,一身湿浸浸的,嘴上还叼着来不及下肚的那窝麦子。

  众人立即跪在地上,磕头礼拜地说:“牛家爷爷,你不要啃我们的麦子了,这些麦子收了还要交租,交税。剩下的几颗是我们一大家人的命根子啊!”

  这时赵大爷站起身来说:“都怪我没占小便宜,才吃了大亏啊!”众人望着他:“你们都不想一下,牛帮我们辛辛苦苦地犁地耙地,累死累活地做活路,人家就吃了几把干谷草。大家都是做庄稼的乡里人,连祖老先人定下的规矩都忘了。我活了60多年,还是糊涂虫啊!”赵伯伯,是啥规矩?一位十八九岁的青年问,啥规矩,哪个不晓得阴历的十月初一是牛王菩萨的生日?这么多年了,哪个十月初一进过牛王庙?给牛王菩萨做过生?你们看,庙子都要垮了,都没人来培治。一看闲工夫便去求神拜佛,忘记了牛犁田耙田的大恩大德。

  从那以后,每年的十月初一,凡是喂的有牛的人家,不管这天有多忙,都要让牛休息一天。煮些大米饭,玉米面汤,再喂几个生鸡蛋算给牛过生日。(牛吃素)没有喂牛的人家便带些果品,纸钱来牛王庙给牛做生。

  大家推举赵大爷当会首。由大众出钱,出物,出力,将牛王庙维修一新。请人专门伺候牛王菩萨的香火。

  牛王庙的牛再也没有出来啃过禾苗。牛王庙香火大盛。

  包产到户后,牛王庙虽然文革是被毁。庙基尚存。一些老年人在十月初一这天,带着香蜡、钱纸,对着牛王庙的废墟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