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地名故事】天官桥
作者:罗剑云/搜集整理
来源:绵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日期:2022-05-06
天官桥座落在马尾山中,横跨马尾河上。桥基及挡墙,用顺石,单层。背后靠着连山石,基础也在连山石上,全石料拱桥。经历百年的洪水、地震和其它自然灾害的侵蚀,这座桥还是丝毫未损。 据传这座深山里的石桥是绵竹人刘宇亮建修的。 刘宇亮四川绵竹人,号蓬帆,明万历壬子科进士,崇祯时官拜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赐尚方剑,乡人称他为“天官”。 李自成揭杆起义,正是刘宇亮得志之时。他伙同左良玉等明庭将领,出谋策划,将李自成几十万大军剿荡得七零八落。李自成只好带领败残人马逃进陕西商洛山中。 天津师帅刘肇庆犯事诏斩,刘宇亮恳请崇祯帝宽赦刘肇庆死刑。李自成虽败未灭,张献忠声势惊动朝野。然而明廷宦官专权,官富民穷,国库空虚,皇帝六神难安。朝中权臣刘宇亮为刘肇庆讲情,更使皇帝疑虑从生,认定二刘有私,不但处决了刘肇庆,刘宇亮也被贬为庶民,波及二位弟弟也被谪为庶民。 弟兄三人回乡后,试图依山势奇险为利,以保安度晚年,便在九龙镇所辖的跑马岭山上修石头城。 跑马岭连接如今由马尾管辖的白石沟、黄木杠。刘宇亮知道马尾山中广出煤炭,背煤炭的大军,数以千计,都要从板板桥、老熊沟经过,将煤运至今马尾乡。刘宇亮从白石沟下山,经老熊沟、板板桥至马尾、绵竹。几根圆木上面铺几块木板搭的桥,过往行人硬着头皮、提心吊胆,晃晃荡荡地在这座桥上过往着。 刘宇亮回到石头城,与两个兄弟商议,要将板板桥改建成一座石拱桥。一来为群众作件好事,二来对自也有益处,两位弟弟拍手赞同。 弟兄三人带同随从,至板板桥查看地势。距板板桥50米处,山势狭窄,河面1丈有余,刘宇亮算定,此处河面宽有300米以上,足可排泻大洪水。 两边石壁直立,刘宇亮将两面石壁削一尺(直线)下底至水面为基础,两边砌条石至起拱石为挡墙。经过实地测算,刘宇亮大喜:“天助我矣!”原来此桥高18尺,宽12尺,桥面至码头36尺长,再用长4尺宽1尺厚4寸的24个石板作桥面石。 刘宇亮令人在此处修便道,搭便桥,并算定:二分之一360度拱圈需用多块拱石,多大的龙口石,需要多少挡墙条石。放成大样,确认无误才令人将拱石、起拱石、龙口石制成样板。挡土墙条石作出规定尺寸。 次年春节过完,刘宇亮便招募石工、木工、普工。叫石匠按样板制作拱石。各种石料平面寸三钻,四棱八角,豁边缺角不要,普工上山伐木,木匠按图作拱架。 时经半年,两边基础、挡墙按规距已做成交工,木匠也按图作好拱架。 这年是崇祯13年,庚辰年,从正月开始,阴阳相间,纵或有雨都是几点毛毛雨。 时进7月,老天还是天干火炕。看这天势,刘宇亮便请木工、民工加班加点搭好拱架,这天七月二十日是个好日子。刘宇亮按五行推算:“是个丙子日,丙为天干的阳火,子为地支的阴水,就是有雨,也只有点毛毛雨。”便叫石工砌石、架拱! 时至申时,龙口石已开始安装。刘宇亮见西边天上冒出几朵黑云,黑云镶着金边。刹时黑云密布,随风飘忽。刘宇亮大惊:“黑云镶金边,风动荡天边,不是洪水至,便是暴雨临!” 一看,两头的拱石即将安砌。刘宇亮知道:“没有了抵拱石,犹如学步小孩一样,脚步不稳,一摸便倒。”立即叫随从去马尾场德顺饭店订十桌上等菜肴,再去恒利烧坊买100斤上等白酒,几十件蓑衣、斗笠,菜油100斤、棉花灯芯等。令人砍慈竹锯成三尺一节,作成灯油火把数十个。 一切安排妥当,刘宇亮定宣布:“今晚加班,一晚上发三天工钱,明日中午在德顺饭店发工钱,办酒席答谢诸位!”送来酒席,刘宇亮请大家饱餐一顿。饭毕,稍事休息,大家便干起活来。工地上一片热火朝天。 天空中闷雷滚滚,不远处还亮着闪电。一阵凉风吹过,几点细雨飘下,叫人心旷神怡。抵拱石安砌完毕,还在铺装桥面,大雨如瓢泼桶倒倾盆而至。刘宇亮挽裤勉袖,忙忙地调制沙灰。雨水、汗水顺着脸颊蜂拥而下。 大家一见,不顾雨淋、风大,刚好将最后地块桥面石抬拢,还未放平位置,山洪暴发,洪水似脱疆的野马,一路呼吼,震得山摇地动。桥下拱架被洪水冲,再被草根、树枝一别一档,只听:“哗啦!”一声响亮,拱架冲散,从桥下一涌而出。才冲出桥数步,便将拱架冲得五零失散,顺水漂流。 天空露出一线鱼肚白,风停雨止。 刘宇亮伙同石木二工掌墨师将桥仔细查看一番。桥丝毫未损,美中不足的是后安在桥中央的那块桥面石,周围露出5分,砸不下去,撬不起来。刘宇亮叹息一声:“谢天谢地,桥分毫未动,这块石头到成了千年古迹。” 自此深山中一座石拱桥屹立,他为成千上万的劳动大军立下不朽功德。再不必担忧,水冲桥走,人失脚溜跌下桥去。就在这一年,张献忠派大将刘文秀出奇兵袭击跑马岭石头城。城破,刘氏三兄弟及其家族300余人殆尽。 乡民为了纪念刘宇亮出钱、出力修桥的功德,便把此桥命名为“天官桥”。至此桥还屹立在马尾山中,横跨马尾河上,完整无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