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地名故事】老熊沟
作者:罗剑云/搜集整理
来源:绵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日期:2022-05-05
绵竹西北山中,老熊沟内住着一户姜姓人家,次子面容清瘦,头脑呆笨,少言语,拒女色,一年四季头戴斗笠,状如乞丐。不是呆看太极八卦,便是手执树枝,薪炭破笔,东描西画,有时抚掌大笑,有时捶胸痛哭。邻里开导哂笑而行。父兄规劝视而不闻。夜宿岩洞,一年难得几时归家,乡邻们都称他为:“野人。”他知后:淡淡一笑而已。 牧童下赌注,鱼在水中游。 这天野人顺着马尾河往山下走。马尾河水清清,河边野花、野草一派蓬勃生机。行至一处深滩,水碧如玉,只有哗哗水响,河中没有半条鱼虾。野人停步滩边,看着这滩碧水,呻吟连天,嘴里不知道还在嘟噜什么。 一个小孩头挽双髻,拉着一条水牯牛在河边饮水。“野人伯伯,你在看啥嘛?这马尾河,不要说看鱼,连虾都没得”。 “哪个说的,有水就有鱼。马尾河水干干净净。山上山下一年四季分明,没得鱼才是怪事!” 牧童瘪着嘴说:“都说你画啥像啥,跟到活的一样,你画几条鱼丢到滩里喂起。” 野人听了只笑了笑。 牧童又说:“如果你有那本事,我把这条水牯牛输给你!” “真的?” “真的!” “输了不准哭。” “笑话,不得哭!” 野人从身上摸出几张纸,眉毛皱了起来。 牧童问:“要耍水了嗦?” “不是,不是,我包包里头莫得笔。” “没来头,你去折几根干树枝来,我去烧肤渣儿,用肤渣儿来画。” 牧童烧好肤渣儿。野人便在纸上画了起来。画好后,将纸丢在水中,纸沉到水底。 “快看,快看!水底下有群鱼,从纸上爬下来的……” “你输了,把牛给我。”牧童“哇!”地一声大哭起来。 野人手里提着一把明晃晃的刀,对着牛就是一刀,牛鲜血迸出,“咚!”地一声倒在地上。牧童吓得哭都哭不出来。 野人说:“你去把那堆火弄燃,我们两个来烧牛肉吃。” 牧童倒在地上呼天喊地地痛哭,“老天爷啊,这下我咋个办啰?!” 野人笑着说:“牛是你输给我的,我杀了牛还请你吃肉,你还在哭!” 牧童说:“我的先人板板,我咋个晓得你画的鱼要活喃。牛你杀了,我也不敢回去了。回去我老汉儿不打死我,也要把我弄成半条命。我死了算了!” 说毕他闭着双眼,往滩里跳去…… “哞,哞”几声牛叫。牧童用手一摸,我跳到那里去了?胯下咋个毛绒绒的……睁眼一看,自己骑在牛背上。 “这是我的牛!”牧童破涕为笑地看着野人。 再看那支被杀的水牯牛,踪影杳无。地上一张画着牛的纸,被撕成了几片…… 从此,马尾河里便有了鱼。野人画鱼的滩,被人称为“画鱼堂。”至今地名未改。 野人庙前戏相国 蜀(宋)相国李昊,奉宋王赵公庭之命,到绵竹武都山严仙观进香,问卜:国家兴亡事。见武都山涧流百道,云分五色,叶浓溪净,感叹无比。随同侍从人等游严君平先生遗下的仙踪古迹。行至一水塘边。见塘水清可见底,游鱼对对。李昊叹道:“灵山虽好,却无真龙……” “名山列岳,仙都福地,岂说无龙!”声音宏亮。众人扭头一看,才是一个野人。 李昊怒道:“山中野人,竟敢在此吼叫!” 野人憨笑道:“你欲看龙否?” “本相正想看龙……” 野人打断李昊的话,问:“你要看真龙或是假龙?” 李昊冷冷一笑说:“只要是龙本相都看!” 野人不慌不忙从破衣袖中取出一个纸筒,随手丢进这个不到二分田的水塘中。纸筒一展而开,一条小黑龙,目露金光,须动尾摇,塘水被拍打得一涌数丈。众人看得目瞪口呆。 野人随手在地上拾起一根指头粗细的木棍,轻轻地压住龙腰,龙一下沉入水底。又用木棍搅动几下,片片纸花一涌而起。 李昊怒道:“胆大野人,竟敢用纸龙戏弄本相?!” 野人静静回道:“相爷不是说,只要是龙,就要看吗?” 李昊恍然大悟,拱手施礼问道:“请问先生贵姓?” “姓姜无名。” “姜先生道隐西北山中,真乃世间奇士。” 野人拱手道:“奇士不敢妄称,到要感谢相国赐名。” 自此,野人自号,姜道隐。 姜道隐辞别李昊欲行。 李昊拱手拦住:“请问先生,天下大乱,十国纷争。我蜀宋江山如何?” 姜道隐笑道:“要问江山事,塘中搅纸龙!” 李昊欲再问。姜道隐扬长而去,边走边歌:“龙王塘中泡纸龙,五代十国妄称雄。甲马营中真龙降,只等庚申城一统。”从此武都又多一景,龙王塘。 自此:姜道隐之名传遍巴蜀。 画山水,先生拒赠金 宋王赵公庭崇敬道佛,时隐净慧寺。后来又自建禅院。令侍从前往西北山中请姜道隐先生前来作画。 先生推托不至,净慧寺住持实惠和尚怕宋王节外生枝,亲自去先生家中,陈述休咎。 先生掂量和尚语言,迫于无奈,只好前去应命。 姜道隐面见亲王,不言语。 宋王要他在方丈室内画山水数幅。 先生执笔作画。画山,山摇石崩,鸟兽欲逃。画水,波翻浪滚,水雾惨惨。画石,石动土崩,草木露根。画松,树光叶落,悲风欲起。诸位看得汗毛直竖。 画毕,宋王命侍从捧出黄金十锭相赠,道隐手捧黄金,来至佛堂,将十锭黄金置于僧前,急步而去。宋王再观壁上之画,不由心惊目跳。 府君祠画龙求雨 丁未年,四川彭州大旱,河埝断流,井塘冒烟。彭州倅(副使)闻之姜道隐先生画鱼入水能游,画龙水波拍岸,舞爪露牙……迫于无奈,至西北山中请姜道隐至彭州,画龙求雨。 于是,副使郑昭青衣小帽带一仆从,步行至绵竹西北山中老熊沟内。经乡人指点,主仆二人来到一峡谷中,但见翠竹掩青藤,古藤缠老松,凉风习习,暑热尽退。 主仆敲开紧闭柴门,先生出现眼前。 郑昭一看,心头冷了半节,“原来神笔如此……” 一进家门,郑昭大惊,只见墙壁上,画满各式游龙。云气磅礴,吞云吐雾,播雨翻云,形态各一。郑昭心诚悦服,致礼再三,说明来意。先生点头应允。 东方发白,先生拿出两张画有老虎的画,分别贴在左右门上。二虎雄威无比,眼内蓝光闪闪……先生拉拢两扇门,一不上锁,二不上扣,与二位直往彭州而行。 来在彭州泰山府君祠。郑昭指着一堵天照壁墙,说:“请先生在照壁墙上画龙,为救彭州一方百姓,望先生求甘露于龙君……”跪于地上。 时至初更。先生命祠中道士,吹箫、擂鼓、鸣锣、敲罄,点亮灯烛。一派鼓乐悠悠扬扬,庙中当家和来看画龙的,听见鼓乐之声,情不自禁地和着鼓乐跳起舞来。 先生净手执笔,在照壁墙上轻抹、淡画,急涂、慢描,刹时一条活脱脱的五爪金龙跃然在照壁墙上。先生笔沾淡墨,两眼凝视龙头,快如闪电,点明龙眼,龙眼立闪金光。 先生双手平端盒中余墨,屏住气息,“唰!”地一声,将墨泼在墙上。龙身上点墨未沾,龙身上下布满朵朵黑云,分布有序,深浅有别。 一个闪电,墙上黑云滚滚,天上雷声隆隆。龙在黑云中上下翻滚,豆大雨点,牛毛般密倾泻下,直至天明。 彭州军民来祠中叩谢先生画龙求雨之功,先生踪影杳无。只有先生画的金龙,静静地贴在墙上,朵朵黑云淡然。 后有蒋贻恭先生,前来彭州瞻仰道隐先生神画,无比惊叹,题诗云:“世人空解竞丹书,惟子道隐得墨灵。应有鬼神看下笔,岂无风雨助成形。威仪喷浪归沧海,势欲攀云上杳冥。静闭绿堂深夜后,晓来帘幕似闻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