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地名故事】九洞磨
作者:罗剑云/搜集整理     来源:绵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日期:2022-04-26    

  喀咚!喀咚……乏味、单调的声响从武都山沿山地带响彻山谷,再从空旷的山谷传至辽阔的成都平原,喀咚!喀咚……

  这些循环在山谷、平原的“喀咚”声,将严君平先生搅得昼夜难眠,饮食不安。喀咚声从远古流传至今,从君平先生有记忆那天起,这“喀咚”声便深入到心底,印在脑海之中。这“喀咚”声是从舂米的石碓窝传出来的。

  妇女们用脚踏鸡啄米式的杠杆,杆上那石锤,一脚蹬下,发出一声“喀咚”的声音,一下,二下……数不清的喀咚声,石锤舂谷千锤百炼。于是带壳的谷才成了雪白的米。手握带石锤的杵,杵着石碓窝里的谷,指头变形,掌心的老茧有铜钱厚。

  多年来君平先生对妇女们这种劳作深表同情,他看着中年妇女长满老茧的双手,十指弯曲,终年踏杠杆的双腿变形。年关将近,“喀咚”声更是昼夜不息,石锤击打着碓窝里的玉米、小麦、谷子,撞击着君平先生的心。

  君平先生书房里的灯亮着。他研究着《易经》八卦……“坤六断!”君平先生着魔般地看着,“坤卦”嘴里不断地念着:“竖一、横四、八六……四十八。”

  第二天,君平先生来到玉女溪边,将一个气柑(柚子)横切后,取中间一寸厚的圆片。削竹片48片,长一寸三分,均匀地插进气柑外圆皮内三分。在圆的中心插一根荆竹儿作轴,在玉女溪上垒几块石头作坝,拦水。找来半边斑竹筒,将竹筒塞进石缝,让水从竹筒中流出,然后将那气柑车儿上下固定。下头尖的荆竹尖儿杵在一个有孔的石头上,对着那半边竹筒冲出来的水,自转起来,经过反复试验,竹筒平了不转,陡了有自动刹车之象,调至这部气柑水车旋转自如时。君平先生望空下拜,朗声言道:“天助我也!”

  君平先生连夜赶制图纸,找来几位木匠。这几位木匠是爷、儿、孙三代。君平先生将图纸交与老王木匠,这位做了60年木匠活路,今年已经75岁的老师傅一看傻了眼,你说是车圈、中轴冲上天,轴上四个眼四木从中穿。算来共八牙,内外有圈圈。每牙6片瓦,48匹穿里面,榫头都八分,不得有移偏。轴头顶块板,板上一方眼,不知作何用?

  看得老木匠,眼花头又痛。老木匠看了多时,还是弄不清楚,便问:“君平先生,你想做个啥东西?弄拐了我们赔不起……”

  君平先生笑着说:“只要你们按图作出,哪会要你们赔啥子钱。”

  过了几日。君平先生顺着马尾河上行,一路观察地形,来到麻柳坪一看,心中大喜。他召集民工按尺寸开沟筑埝、平塘、落水凼,挖排水沟道……请木匠按图修房屋。又到编制捞纸帘的作坊里,请他们用棕丝编制筛底……

  找来石匠,请他按图尺寸制作石磨九副。磨齿长6寸,按九宫十八卦排布,上下扇共九牙,绞墨1寸2,石磨中间钻一方孔,为磨心。上扇从磨边里量7寸,打一个三寸圆孔、穿眼。下扇依中墨,两头各打一个一寸圆,二寸深的圆孔。另外依3寸穿眼孔当中心,再从中心分四牙,每牙从正、斜面打一个穿眼,共4个。

  严君平忙了半年多,一切准备停妥,请木匠安车,石匠起拱,安水槽,安磨子,挨邻侧近的人都不知道君平先生要做什么。

  时近中秋,君平庄的人才知道君平先生要做水磨。

  消息传出,有的人摇头晃脑地说:“穷人想古怪,猪草当菜卖。”

  中秋节这天,麻柳坪沟边、路边人山人海,这里板筋草都被踩死了。来看水冲磨转。

  时至午时,君平先生拉开水闸,白花花的水浪顺水槽一涌而出,“嘎!叽!哗哗……”水冲磨转动起来……四面敞亮,石磨高吊,黄灿灿的玉米面随着石磨转动,均匀地撒了个360度圆圈。

  更有甚者,这条直沟,落差平均为8.8尺,沿沟共建九座石磨,九座石磨依顺序而转,不到半个时辰,九座磨都转了起来。关水即停,开水即转。人们将麻柳坪称呼为九洞磨。如今磨房撤了,垮了,九洞磨的名字还没被人遗忘。

  好个坤六断、地卦通万变。先生水冲磨,九手连环转。从此去辛苦,妇孺好喜欢。莫道灵芝妙,无孺摘不到,先生大智慧,为民功德高!后来,严君平又依据水车原理,作出了筛小麦面的水打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