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地名故事】乌龟石
作者:邓少模/搜集整理     来源:绵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日期:2022-04-11    

在绵竹九龙七大五队,有两个十分出名的土地名:一个是乌龟石,另一个则是双桂树。两个地名都起源于清代早期,要说明两个地名因何而得名,就只得分述各自的起因了。

相传在清代早期,这里曾发生了一场非常严重的天干,当时是井水干枯、河水断流,不说田里的庄稼因干旱绝收,就连百姓家中的人、畜饮水都很困难,真是水比油还珍贵。当时殷家大院的财主也苦不堪言,于是便派家里的长工们去四处找水,几天折腾下来毫无收获和结果,所有被派去找水的长工们,相约都聚集在殷家大院龙门子外的一小块空地处,商量如何向东家讲清楚找水的过程和找水所去的几处地方,以免被东家责怪,因为耗时几天,都毫无结果,大家都愁眉苦脸,面无笑容,都低头少语。突然,一个长工大声叫道:“怪事”!大家都立即问他:“啥子怪事,你惊风火扯的”。这个长工说:“田里都干得扑灰,你们看我的双脚竟然踩在稀泥巴上”,大家的目光都向他的双脚下看去,果然他踩在约草帽大的稀泥里。大喜过望之余,大家马上用双手刨土,就发现有细如毛发的水流缓缓流出,大家便兴高采烈地去向东家禀报。财主听了也高兴地随同长工们来到龙门外的湿土处察看,断定此处必有一眼泉水,当场叫长工们拿来锄头等工具向下开挖。当众人挖到两尺来深时,被一块大石头挡住,再也无法挖下去了。于是大家便顺着石头的边沿掏土,一是看石头究竟有多大,能不能撬起来,二是实在撬不起来就请石匠来把它破开。

经过一天的辛苦,终于把这个石头的边沿全部挖现出来,根据现出来的石头形状很像一个乌龟,经大家千方百计的把这个大石头移开后,竟发现大石头下面是一个天然的水凼凼,满满的一凼清水。经测量水凼约三尺多深,外呈椭圆形。与三尺多长,两尺多宽盖在水凼上状若乌龟的大石头相当大小。殷财主又花了少量钱财,顺势因陋就简的修了一个用水瓜瓢就能取水的瓢儿井,供这方百姓们饮水所需。

大旱之年,能找到这样一眼救命的清泉真是上苍恩赐,于是有关这眼清泉的神话便纷纷地在民间传说开来。说这是龙王派他的乌龟丞相化为大石守护这凼清泉以拯救黎民百姓。为感谢上苍,这方百姓自发的捐出善款,请殷氏财主承头,在瓢儿井旁边修建了一座约一丈大小、土木结构的龙王庙。上供龙王神像,下供当坊土地神像。并将状若乌龟的大石头移到庙前一同供奉。因庙和石头都在遵道去九龙的必经之路的路旁,凡途经此地的行人,都要在这块石头上坐一坐,歇歇脚,顺便在瓢儿井里捧上几捧清水解解渴。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这里叫成乌龟石了,当人们饭后茶余闲谈九龙山时,除了灵官楼、赠金桥就要数上乌龟石了。

在距乌龟石约三百米处,有两根奇特的桂花树,据居住在这里的周氏后人讲,这两株桂花是湖广填四川时,是周氏的祖先从祖籍地陕西凤州带来栽下的,到一九五九年桂花树被砍掉时,树径大约有三尺多大子,据亲眼看过此树的老人们讲,树高只有五、六尺高,而且是只长树枝,上面不长主干,形若一把大伞,小孩子玩耍上树、捉迷藏、掏鸟窝,轻而易举地就爬上树了。该树枝繁叶茂,树冠约有半亩地宽,人们在树下躲雨乘凉非常适宜。每当中秋节前后,两株树上开满了黄色的桂花,微风轻轻吹来,两三里外都能闻到浓浓的桂花香味。这两株奇形的金桂,引来了许许多多爱花的人们幕名前来观赏。当时和现在它的名声,仅次于乌龟石。

一九五二年土改成立农协会时,就改名为“双桂村”。公社化时改为九龙“七大队”,改革开放后仍延用“双桂村”的村名,2008年“5·12”大地震后与九龙六大队合并,就改名为“白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