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地名故事】鹿堂说事坊
作者:邓少模/搜集整理
来源:绵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日期:2022-04-01
四川绵竹遵道镇棚花村,位于玉妃出生地的鹿堂山下。曾是弃婴的玉妃,被山中母鹿用自己的鹿乳养活。成年后出落得天生丽质、美艳无比,被古蜀国开明王选入宫中为开明王妃。死后葬于成都市北校场五担山上。其故事史料《华阳国志》有详细记载。 玉妃入宫后,因感恩母鹿哺乳和救命之恩,奏请古蜀王,在她出生和母鹿救她的鹿堂山上的一块巨大的山崖上,雕刻了母鹿的原貌。崖刻前设石头做的香案,烛台以供祭祀。此处被后人称之为“鹿母台”。明天启年间,由官、民合力始建了一座气势宏大的“鹿堂寺”。大殿上塑有鹿母娘娘和玉妃娘娘金身神像供奉。 庙宇落成后,每年春、夏、秋、冬四季及年头岁尾的各种祭祀活动,均由庙中主持和民选的庙会会首会同各信众代表,在“鹿堂寺脚庙”即棚花村邓家坪“觉华寺”的东厢房商量,相关祭祀活动内容、规模、钱、粮筹措分摊、劳务人工分配等等,都在这里定论落实。经久之后,老百姓就自然而然的把这里喊成“鹿堂说事坊”了。 清光绪时期,该庙进行了一次大的维修,维修后的东厢房,就由庙主和信众自发地挂上了“鹿堂说事坊”的牌匾。据说该牌匾毁于清晚期火灾。 “说事坊”的这些规矩,一直延续到民国末年。当时已不单纯只限祭祀等庙务事宜,而已经扩展到了诸如民间借贷、财产分割、土地山林买卖、邻里纠纷、家长理短等等民间杂事,都纷纷找到“说事坊”来评说、公断。 解放前,“说事坊”的最后一位会首,是遵道场镇的颜耀山。据说他任会首期间把庙务和民间琐事处理得非常好。当时村里形成了邻里和睦、无打架斗殴、无豪强霸道、无欺压百姓、无小偷小摸、无夫妻反目、无子孙不孝等好风气。更值得一提的是本区域内无官司词讼、无告状喊冤之事搅扰官府。 当时绵竹剿匪司令兼绵竹县长的蒙团长蒙旭初,到鹿堂寺进香,与庙里主持饮茶之时,听庙主闲谈了“鹿堂说事坊”所做的事情后,深受感动和启发。当时蒙团长说:“看来有些民间的事务,还是让老百姓自己来解决为好,你们“说事坊”办的一些事,不一定我们官方能办好。我想倡议我们县各乡镇、各保、甲都应办个这样的民间说事坊。” 下山后,蒙旭初团长专程去拜访了颜耀山,并赞扬其功德。为鼓励颜会首善举善行,据说后来蒙团长与颜耀山打成了干亲家。 解放后,“鹿堂说事坊”这个名字,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年轻人根本不知道曾经有这个地方存在,更不知许多的社会矛盾曾在这里被化解。在八、九十岁的一些老人口中,偶尔还能听到“不讲理 ,我们就到说事坊去评个理”这句谁也搞不懂,而以前却常常挂在嘴上的口头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