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地名故事】挨刀碑
作者:邓少模/搜集整理     来源:绵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日期:2022-03-29    

在棚花村三村民小组与五组交界的地方,原有一座明代万历年间的大坟,坟头立有一块宽约一米多,厚约二十多公分,重约三四佰斤的大石碑,碑上刻有“明处士显考吴公某某正魂墓”等字样,大家习惯性地把这里叫作吴家大坟茔。

相传在张献忠被明军追剿时,曾从成都方向经什邡洛水、绵竹的广济、土门路线来过这里。当时老百姓听说八大王杀来了,都逃到深山老林中避难去了,沿途的街上、村落都关门闭户,家门紧锁,空无一人。

当张的大军到了遵道秦家坎村时已到中午时分,人困马乏,便下令停止前进,休息并埋锅造饭,并派人去村里找农户买菜。买菜人在村里走了一遭,连个人影都未见着,哪里有菜可买啊!情急之下,见满田遍地都长着绿油油带着杆的大叶子菜,就割了许多拿回军营洗净切碎后,放入锅中煮着权当蔬菜来吃。北方军汉哪里知道这是秦家坎村农户们栽种的在川西坝子都很有名气的叶子烟呢!菜饭做好后,卫兵先给张献忠盛了一碗送去,张端起饭来先扒了两口,然后大大的夹了一筷子菜送入口中,刚嚼了两下,感觉此菜又苦又辣,钻舌刺喉,马上吐了出来。心想菜不好吃,这菜汤总该要顺口一点,于是就喝了一口菜汤。谁知汤一入口,比菜还难受,一股说不出的怪味把眼泪都呛了出来,顿时心中无名火起,把菜碗摔了个粉碎,张献忠难耐腹中饥饿,只有吃了几碗净饭下肚。

午饭后,人马继续前行,当到了遵道纸厂沟地界(现遵道太平村)的龙蟒河边时,见河里流水清彻透底,因夏日行军,自然人马干渴,便下令在河边休息,人马饮水,卫兵在河里取水给八大王端去,张也感到渴了,接过水便张口猛喝起来,当感到水有异味时,已喝了不少下肚,此时一股浓烈的碱味直杀喉咙,从舌尖上烧辣到心窝,气得破口大骂起来,并立令人马禁饮此水。初来乍到,他们哪里晓得河里所淌的清水,是纸厂沟槽户们造纸排放到河里的料子水呢!

休息后,人马继续向遵道棚花村方向前行,因中午误食了叶子烟作的菜,下午又喝了龙蟒河中的料子水,张献忠感到肚内隐隐作痛,当大军走到棚花村吴家大坟茔这里就有点坚持不住了,急于要找地方去方便,于是下令就地宿营。人马停下后,张因内急,慌忙找了个僻静之处大便,情急之下,忘带手纸,完事后见面前有一大丛野草,就顺势在这丛野草上去揩屁股。他哪里知道这野草是人们不可碰触,且人人望而生畏的荨麻。这一揩痛得八大王大声怪叫起来,卫兵闻声,忙拔出刀剑循声赶来,见大王无事就放下了心。张结好裤带后,随卫兵回营中休息,途中自感被草揩过的地方好象肿起了几个包块,火烧火辣的痛,心中思量:一天来连川人的影子都未看见,竟然不明不白地连吃了三次这四川草木山水的大亏,这草木山水都如此可恨,这川人肯定比这些不知要可恨多少倍。走着走着天已渐黑了下来,猛见一座大石碑出现在眼前,模糊看见石碑上刻着吴什么公之墓,加之今天连吃三亏的余怒未消,顿时勾起了他对吴三桂的仇恨,不由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突然拔出宝刀,用力把一肚子无名火发向石碑,口中并大声叫到:不杀尽川人和吴氏狗贼,我张献忠誓不为人。只听“当”的一声,手起刀落,六七寸厚的石碑就被八大王齐生生的砍掉了一角。

说来凑巧,不久之后,明军清剿张献忠残余势力的官兵也来到这里,并也在吴家大坟茔宿营。因连年内战,财力不支,朝廷对部队的饷银也时有拖欠,故军中断炊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士兵为填饱肚子,抢拿百姓粮食牲畜等事件不断发生,百姓们怨声载道,有苦难言。此时竟有几名不怕死的壮汉,带领受害百姓去军营找带兵官员告状评理。领队将官听了众百姓的讲述后,对自己的失察之责深感内疚。当即向众百姓抱拳致歉,并立即召集军队当百姓之面进行严厉训诫,命令下属官兵立即将抢来、拿来的一切东西退还百姓,已吃已用了的东西折合成银钱如数给百姓赔付,并拔出腰间宝剑高声说道:从今日起,若胆敢有再冒犯百姓者,这就是他的下场。说话之间,猛地将剑刺入被张献忠砍过的石碑中部。出剑收剑之际便在石碑中部留下了两道深深的剑痕,众人见此状,无不心惊胆战。据说这支部队自此之后,再也没有发生抢夺百姓财物之事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碑就被当地的人们自然而然地叫作“挨刀碑”了。

故事虽过了几百年,但这座碑仍然留在棚花村,碑上的刀剑痕仍然清晰地记录着当年一为泄私愤,二为明军纪的无字历史。今天当我们看了碑上的这两处用刀剑刻下的历史,是否能从中悟出点什么道理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