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地名故事】秦家坎
作者:殷坤才/搜集整理     来源:绵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日期:2022-03-28    

鹿堂山下,龙蟒河畔,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这里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出产的叶烟,久负盛名,为皇家贡品,这就是绵竹遵道秦家坎。

秦家坎原遵道九大队,现与双泉村,原遵道八大队合并,耕地3700余亩,人口3200余人,合村后仍名秦家坎村。

为什么秦家坎村在绵竹乃至全四川省都是很有名呢,源于这里盛产烟叶,在清代还作为贡品直接送到皇宫里去而出名,秦家坎顾名思义,这里肯定是有一坎,就是爬坡上坎的地方,因为这里滨临龙蟒河畔,这龙蟒河发源于绵竹土地岭丁母树,因其地有龙蟒山,山有龙洞子,莽洞子而得名,途径白泥沟,玄郎沟,野茶沟,老厂沟,出遵道场,过秦家坎,到板桥汇入射水河,全长13.5公里,年径流量0.176亿立方米,比绵竹母亲河马尾河,还多出0.037亿立方米,山区集雨面积14.68平方公里,比马尾河还多出3.28平方公里,秦家坎是龙蟒河流经的重要地段,从山区下来流经这里,给这一段的老百姓带来了十分深重的洪灾,土地被冲毁,房屋人,畜以及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威胁,但也给这方老百姓带来了灌溉的便利。造就了这一方的水土,养育和造福了这一方的百姓,千秋功罪,只能任人评说了。

过去也听人说过,这秦家坎与三国时蜀国人秦宓有关,秦宓的家乡是绵竹,但具体是在现在的德阳旌阳区北,因为当时,这里也是属于绵竹的管辖范围,至今在德阳旌阳区北,紧靠德阳市气象局的一个村就叫秦宓村,经调查走访原遵道公社老干部,现今九十四岁的韩承常,以及年己八十岁的老农李治武讲:清初康熙年间,湖广填四川时秦姓人来到了这里,秦家的子孙后来当了官,人称秦监爷,所以这里秦家坎才出了名,经查阅清代绵竹县志,清乾隆五十一年(1787)丙午科,这是恩科,秦廷淑中了贡生,乾隆五十五年岁贡(1791)秦廷杰考上贡生。按照清代规制,贡生有拔贡,恩贡,岁贡,优贡,副贡之别,除副贡是副榜外,其余都是从生员中选拔优异成绩和年资较深的充任。其中拔贡最为艰难,十二年选一次。但贡生都应入国子监读书(相当于中央国立大学) ,贡生实际上只取得了做官的资格,要经过考试,验看以后,才可以任知县,教职以及佐杂等官职。但在那个时代,一个地方,出了这种人才,简直不得了,家里以及族人都引以为荣,引以为豪,引以为傲,所以人称秦监爷,何况一族中,出了两个贡生这就更加了不得了,由于秦监爷的名声这么响亮,至于那个姓胡的,什么胡家坎?自然也就没有人叫了,所以秦家坎的名声是越来越响亮了,当然,仅这一个原因还不算,响亮的是因为这里的特产:叶烟。

叶烟是一个外来品种,在明朝万历元年至泰昌元年(1573-1620) 间从吕宋,日本,朝鲜,传入中国,在绵竹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都是一种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烟草品种达六十六个之多,人们栽培食用的主要是:红花烟草,黄花烟草,白花烟草三种,我国主要种植普通烟草,也就是红花烟草,又叫烤烟,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主要产地是云南,河南,贵州,山东等地,北方种植少量黄花烟草,又叫晒烟,土烟,包叶烟则以四川为主,又叫雪茄什邡,绵竹产叶烟名气最大,过去绵竹土门,广济,玉泉,遵道,特别是遵道秦家坎的叶烟特别有名气。过去什邡还有专门为中央领导,毛主席,邓小平等领导生产叶烟的基地,绵竹,什邡生产的烟叶又叫索烟,是晾晒在绳索上的,另一种叫折笆烟,是晾晒在竹篾笆上的,这种烟叶加工成烟丝用烟斗抽吸,有点类似于人们常吸的纸烟卷了,绵竹东路的五福,富新,什地,齐天等地就盛产这种烟叶。

泥田谷子,沙田烟,就是说,烟田以沙壤最好,因为容易吸水,透气性好,,秦家坎因为滨临龙蟒河畔经过水流冲蚀,形成了这种土壤,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造就了这里盛产烟叶,成为了这里的一种主要经济作物,而秦家坎上至何家碾,下至东岳庙,全都是种植烟叶的,但作为贡烟的烟田,也就是在现在秦家坎村委会前面的百亩地左右,新中国建立前,这里韩家,李家种的烟产量,品质最为出名。这里的田是油沙土,过去遵道纸厂沟因盛产纸张而出名,这秦家坎村一队就是秦家坎,这里每一年不光是纸厂沟的纸厂,而且外地远至成都的纸厂,都要在这里取土去磨切纸刀,这种刀呈半月形,必要用秦家坎的土来磨这切纸刀才快,因为这磨刀的材料,最好就是砂岩和油石,这砂岩是一种沉积岩,是由石粒经过水冲蚀沉淀于河床上,经千百年来地球造山运动而形成,它的主要成分石英达65%以上,粘土10%,针铁矿石10%以上,因为龙蟒河,发源于土地岭丁母树,经过玄郎沟,野茶沟,癞巴山坡,这癞巴山的癞巴石其实就是花岗石,这癞巴石经过千百年的冲刷,流经秦家坎就形成了这种独有的沙壤,所以这秦家坎,不光盛产叶烟,这里的沙壤还成为了独特的磨刀材料。

秦姓家族连续出了两个贡生,在国子监读书,这秦监爷的名气就越加响亮了,这秦监生在京城读书,偶遇皇帝视察,闻到这秦监生抽烟的烟味,就询问:这是什么烟?这么香醇,秦监生忙奏明,于是这秦家坎的烟叶就成为了直贡皇室的贡品了。在清代吸烟已十分普遍了,这大才子纪晓岚,人称纪大烟袋就是一个明证。

秦家坎这么有名气,应该留下一些古迹才对,但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原来秦家坎旁,只有一个小石庙,供的是土地菩萨,叫做青苗土地,又叫当坊土地,就是管这一方的土地神。过去秦家的祖坟,胡家的祖坟,墓碑都在,新中国建立后破除封建迷信,改田改土中就被毁了,石碑当时不是用去搭桥,就是用做建筑材料了,改革开放后,修建酒厂时,这一片全被推平做厂房了,至今除了老百姓口中的传说外,什么也看不到了,找不到什么痕迹了。

前几年,北京一家公司来这里出资准备打造种烟,花了一笔钱,新建了烟房,晒坝,准备了绳索,在由于这种烟的种植技术,加工技艺比较复杂,种烟的管理十分繁杂忙碌,过去就有烟下田,人下田之说,从劳动力和经济角度上来讲不划算,没有人愿意种而搁置。但秦家坎总算还有人记得,这是值得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