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地名故事】雷音寺
作者:尹天润/搜集整理     来源:绵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日期:2022-03-21    

雷音寺坐落在白云山状似一朵莲花的山顶上。此地海拔2303米,群山环抱,云雾缭绕,紫气升腾,山泉涌流,猴戏松间,风景奇绝,宛如仙境。雷音寺一带“春看朝云与暮雨,夏观拂晓托日出,秋看圣灯和佛光,冬看浓雾滚千峰”,景色美不胜收。

  白云之变

  春秋战国之后,张良帮助刘邦统一了天下,弃官隐居在白云山,拜黄石公赤松子为师在此建庙,修仙练道,自号“白云祖师”。后来,寺庙几经废兴,儒、释、道三教交替驻足。蜀汉时期,西羌人在这里建寺供奉三清祖师。蜀儒姜道隐居此庙时遇彭州干旱,州府请姜道隐画龙求雨,龙舞庙壁,大雨倾盆,干旱即解,众呼道隐神笔。

  明万历年间,天官刘宇亮到此建“仲依书院”,刘氏兄弟高中,刘宇亮任首辅(宰相之职),长兄刘宇杨任陕西关南兵备太常少卿,刘宇烈任山东总督,刘天官酬谢天恩重建“仲依庵”,后遭兵燹。

  清雍正年间,绵竹县令汪达林出家为僧,法名“祥惺”和尚,云游到此,见残寺石联“如何如何应如何趁有生时时时存福德;知道知道天知道于无声处处处闻雷音”,决心恢复此庙。祥惺和尚创号“开山祖师”,在原庙基上建庙。他在掘土时,得宋神宗时期庙记铁碑一道,始知原名“小雷音寺”。后因战乱遭兵焚之祸,庙宇时毁时修。民国时期又更名“钟云庵”,现恢复原名雷音寺。

  春看朝云与暮雨

  每当晨曦初露之时,常有雾带缠绕山腰,薄雾萦绕整个山峦,恰似一个美貌的少女轻纱薄幕笼罩。云雾时聚时散,瞬息变幻无常,时而红日当空,风静云收;时而浓云蔽日,浊浪排空,风驰电掣,乌龙掛榜,雨如倾盆。

  夏观拂晓托日出

  每当拂晓曙色渐开之时,东方水天极处,都会五彩缤纷。在这霞光里,一个半圆形浅红色光轮冉冉冒出,渐渐变大升高,从云层中跳跃而出。

  这时,山峦和树木染上黄金般的色彩,几道耀眼的红色光芒如钢水出炉划破长空。瞬间晶莹夺目的红日渐渐升起,千山万水顿时都沐浴在灿烂的光华之中。刘天官有诗:“金轮喷薄照千峰,雾海霞光幻化红。碧树生花眼迷乱,此身端似在瑶宫。”

  秋看圣灯和佛光

  在秋季,亢阳西坠时,你站在寺前眺望天空,可见道道光环浮现白云之上。圆晖重重,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彩色光环,若隐若现,把你的身影映于光环之中。人动环移,举手动脚无不相应,互不相失。若是众人,只见自身光环,不见它人光影。其实,人人都在佛光中,非常神奇,这就是“佛光”,也叫“白云宝光”。

  在秋高气爽的夜晚,你站在寺前,可见对面山峦间星星点点的火光,在黑夜里移动闪烁,飘浮不定,若明若暗,有时腾空,如繁星点点,有时坠地,似万家灯火。一会儿蜂拥而来,一会儿奔驰而去,神神秘秘,正像万盏明灯朝白云。

  冬看浓雾滚千峰

  每当秋去冬来,天气晴朗,旭日红艳,云淡风轻的时候,雾气蒸腾笼罩着所有山峦。时而浓云蔽日,只见千山成岛,山风动吹,云层密布,如棉似絮,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时而阳光照射在云层之上,晶莹眩耀,闪闪发光。时而风卷云驰,滚滚向前,如波似浪,淹设万壑千峰,非常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