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地名故事】古龙洞
作者:尹天润/搜集整理
来源:绵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日期:2023-03-10
在鹿堂山的山头上,有一个状如龙口的山洞叫古龙洞,一年四季从洞中长流出清如玉液的泉水。望目远眺山势奇峻,像龙头上开着一朵莲花。 洞里有三道滩、九层楼,还有石桌、石床、石灶、石碗、石笋、石钟,其洞深不可攀,寒风习习。 相传,在东汉时期,张天师云游到此,口干舌燥,见一洞里淌出来一股清泉,趴下身子“咕咚咕咚”喝水。他正喝着水,鼻子里流出了两滴血,变成两条血丝,在水里游动起来,一会儿就变成两条小红蛇。 张天师吓了一跳,说“蛇呀蛇,你是我的血,也是我的儿,你若是成龙上天,就游到水面上来点三下头,若是要成蛇,就沉在水底没出来”。 天师话音刚落,一条小红蛇就游上水面向天师点了三下头,另一条沉在水底,动也不动。 后来,这两条蛇都长大了,就藏在淌水那岩洞里,成了两条凶恶的蟒蛇,在登仙台吃人。 这时,张天师用善言劝说,哪知蟒蛇不但不听劝告,反而现出原形来呑吃天师。此时天师腾空而起,口吐莲花,化成一座大山,随着一声霹雳,万道霞光,大山从空而下,压住一条蟒蛇,蟒蛇不得巳,只好向张天师认错求饶,愿意改恶从善,立功赎罪。 一会儿,一条蟒蛇受天师的点化,爬在山岩上忽然变成石龙,灵泉宝珠在石龙肚内生了根,化为一道清泉从龙口中汩汩流出,千秋万载,永流不息。 另一条蟒蛇藏在山洞深处继续修炼,变成了妖精,时常兴妖作怪,危害人民。一天,它变成一个慈眉善目的胖和尚,来到山脚下的小镇上,敲着木鱼,千遍万遍地闭目小唱道,“佛祖派我渡众生,信念我佛有城心,山上有座登仙台,踏上金桥有仙迎,极乐世界结缘心”。俗话说,穷想富,富想官,官想当皇帝,皇帝想成仙,哪个不想成仙呢?镇上的人听了,好些人相信“和尚”的话,求“和尚”引他们登道成仙。这“和尚”内心喜欢,笑着引领“信众”,一路走来一路欢,大约从遵道西北约一华里的地方,看见一个千奇百怪的癞巴石形状山峰,峰的背面是连着逶迤起伏的群山,山峰的山岩下有一个小坪,这就是登仙台。 众人到了登仙台,只见那“和尚”吐了口妖气,满山乌烟瘴气,现出原形,吐出长长舌头,变成一座金桥,两只眼睛变成桥头上的两盏金灯。 想成仙的人一看,嘿!大师傅当真没有哄我们呢,争先恐后纷纷挤上金桥,众人到桥中间时,大蟒舌头儿一卷,把众人卷进嘴里,呑进腹中,然后又把舌头伸出,继续呑吃人。 这时,正巧遇到汉武帝刘秀派杨士将军到绵竹这一带寻访金花娘娘从这里路过,杨士将军闻见满山血腥臭味,黑雾迷天,识破了大蟒蛇的诡计,一边大声呼喊众人不要上当,一边拔出宝剑来收拾这个害人的妖精,将军与蟒蛇打得天昏地暗,对阵三天三夜不分胜负,将军灵机一动,专打蟒蛇七寸,终于制服了大蟒,现出原形,仓皇逃窜。杨士将军追赶上山口,照着大蟒尾巴砍了一剑,蟒尾被砍掉,随即蟒蛇又转过身来张开大口,将军乘势又将蟒蛇的嘴砍掉。后来这个山口叫“蟒尾口”,也就是现在的“马尾口”。 大蟒被杨士将军砍掉尾巴和嘴,还没有死,杨士将军紧追不放,又接着几剑,把大蟒蛇砍成数段,滚下河,把河水染红了。从此,这座山就叫“龙蟒山”,山下的河叫“龙蟒河”,河床上遍滩还看得到数米长的癞巴石,据说那就是大蟒的化石。 后来,人们为纪念杨士将军为民除害,在遵道场的下场口修了一座“将军庙”,庙里塑了杨士将军的神像,正殿的墙壁上还画了十二幅杨士将军斩蟒的壁画。 可惜的是古迹已毁,但古龙洞几千年来一直流淌者清澈纯净的泉水。 今天,绵竹遵道的“玉妃泉”水仍长流不息,一直保持着清凉纯净,经现代化检测,是不可多得的低钠、含锶、无杂质有别处多种有益微量元素的矿泉水,国家地质矿产部于1987年3月把“玉妃泉”命名为“中国名泉”。“玉妃泉”的水正是绵竹城郊西部地下阴河的源头。 绵竹被誉为名酒之乡,据《绵竹县志》载:“唯城西一脉泉水可酿好酒,别处则否”。而“剑南春”的酿造则正是在城西一带,古人酿酒直接取用玉妃泉流入地下阴河之井水,而今则是安放管道引用“玉妃泉”水酿酒。 当地政府已申请国家专利,合理地保护、开发、使用,为防止污染而封闭洞口。“玉妃泉”水除绵竹剑南春集团和啤酒厂用外,当地的“绵春贡酒”长及玉妃泉饮品公司等单位也相应开发利用。“玉妃泉”水为绵竹人民造福不浅,真是值得大大的宣扬,有古诗赞曰: “曲曲溪犹在,来人感慨生。一湾妃子水,万古女儿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