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地名故事】遇仙桥
作者:罗剑云/搜集整理
来源:绵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日期:2022-02-18
绵竹过东门大桥便是苏兴街,原先这里不叫苏兴街,都叫:城东街。为啥后来又叫苏兴街呢?这里有一个绵竹人都知道的地名,叫《遇仙桥》。 遇仙桥不知是什么时候修建的。相传:邑进士,唐乐宇遇异人于此,而得名。 唐乐宇,号:自平。家不富却有绵竹东路饱水田几亩,足够一家10余人渡日。乐宇幼时聪慧,心地善良。不敢说他过目不忘,但凡目睹耳染之事却能经久牢记。少年,常将家里给的几个小钱的零化线送与邻近的孤老寡居之人。到了入学年岺,在一个叫惜字宫的私学中读书。每天都看见一位缺手跛脚的老人,满身筋骨暴露,虬须满面,头顶无毛的老人身边摆着一支杵路用的拐爬子,坐在惜字宫巷口上促虱子。 乐宇见老人腿足残废,面带饥容。天天乐宇都将父母给的中午吃饭的钱节约下來,将一部分钱交给这位残疾的老爷爷。 光阴似箭,一晃就是10年,乐宇从一个小孩长成了一位亭亭玉立,温文尔雅的年少书生。十年间,不管是刮风下雨,不论家里给他多少零花线,饭钱他都是宁愿口,肚受穷,都要把节省下来的钱,一文不留地交给这位在惜字宫巷口的残疾老人。这一天,这位从不开口说话的老人,拉了拉乐宇的手。说:你已经读完大学,中庸,诸子百家,诗经,易经。並通晓八股文章。今年京城中的皇帝要开科举考试,你进京去考一下,依我看:凭你的人品,学识,很有可能高中…… 乐宇回至家中一想:自已年近弱冠正是向上之时,自己足足读了10年书,不敢说是饱学,已是知饥渴之人。老爷爷的提醒也不错。便将自已要上京赶考的事向父毌禀说了一番。父母一听,心中甚喜。心中暗自思道上京赶考,髙不髙中其次,乐宇已长大成人让他出门去见识见识,也是一件好事,男娃子长大总是要兴家立业的…便点头应允。 翻过千山渡过万水。到了京城。无心观看京中繁华:住进旅馆,便埋头读书。到了考试日期,按规循距进了考场,考官发了试卷,展开一看:乐宇心中便有了底,提笔便写,答好试卷,距终考时间还有三刻,重阅试卷后,便交了卷。三日后乐宇来在放榜处一看,自己高中进士。喜报传至家中,亲朋好友齐来道贺。 一月后乐宇衣锦还乡,一回到家后,立即至惜字宫寻找那位老者,老者踪迹杳然。乐宇闷闷不乐回至家中,道谢了众位亲朋,倒在床上昏昏欲睡:突然见惜字宫门前那位老者在来在自己面前道:你如今光了宗,耀了祖,切莫忘记天下穷人甚多。我有一事相求:距你家约数百步,有河一道,虽无大害,小害甚多。一到夏秋雨季老幼有被洪水冲走之害,你若存善心,修好此桥,大善足矣…说完飘然不见。 乐宇一惊而醒。数日后唐进士仔细勘查实地,见河水不深,宽约叁丈有余,观地理,看地形,走家问户后,便设计为一座平梁,两边应用石条作硚礅,中间鱼嘴桥礅分水,为一礅双洞桥,桥宽8尺,共16根条石,长l丈5尺,宽l尺1,厚8寸。均为毛坯。仔细地计算出石桥面承重,两头桥礅基要挖多深:中间的桥礅如何做法,画了样式,还分别标明了尺寸…银钱不够变卖田土二亩以资修桥费用。 将设计图作为一式二份,当晚烧香明烛,将设计图连同纸钱一起焚烧,然后,施礼告辞。回至房中,见存放桌上图纸边有一纸条。上写,照此办理。十八子过路客。乐宇一见,对着,十八子过路客:六字纳头便拜。 数日后开工动土。请馬尾的石匠制作各种条石。条石用鸡公车推至工地。丈多长的桥梁条石一是苯重,又怕在搬运时出玌破損,便在鸡公车道旁,筑一条黄泥沟一尺四寸宽,加水滑润,用木制泥船将苯重的桥梁石运至工地。合同上明文规定:所有参与修桥的石匠细清各类条石,两边护岸桥礅豁边缺角不得超过5分,中间桥礅外铺条石不得超过2分。桥梁石不得有干缝,水缝,百筋缝。石外无黄皮包裹等不良质量形响:四面豁边不得超过三分。若出玌上述情形,该修桥撑墨师,(包工头)负全部责任。 时经半年,一座四平八稳的全石料平桥呈现在通往东西的大道上。桥头上下,各立石碑一面,由唐乐宇亲书三字:遇仙桥,桥通万事通。城东街由于遇仙桥的修建,不但方便了老幼,而且沟通了东西,外乡县赶场的,作生意络釋不绝,慢慢地过东大桥的街越变越长了,人也多了。久而而之,过东大桥的城东街便成了《苏兴街》这头便叫,大东街。 遇仙桥碑序上有28个字。上书:作事须宽心需善,善为天下百业宽。读书万卷只等闲,好人好报莫怨天。 如今:解放前后,大东街和苏兴街仍有用〈遇仙硚〉作店名的商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