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地名故事】北门花桥
作者:罗剑云/搜集整理     来源:绵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日期:2022-02-10    

县城北门有座石拱桥叫北门花桥。石拱桥桥墩做工精细,桥墩上雕刻了龙,龙身被彩云笼罩,空中现出龙鳞片片。龙头高昂向上,巨口獠牙,龙目如灯,三叉犄角。龙尾高翘,云甲分明。桥上青石栏杆雕人物、刻花草,卷枝生叶,花儿含苞怒放……人物胡须分明,衣褶随和。老庄重,幼童稚,男恭谦,女知礼,栩栩如生。远看桥如一弯满月,横垮在绵竹的母亲河马尾河上。

马尾河属于季节河,天上下大雨洪水怒吼而下。天上不下雨,水干河涸。北门是马尾河必经之道。河上无桥,一至洪水天气,便隔断南来北往的乡民。过河人一不小心便被洪水冲走。绵竹知县报请上级核准:“修建北门大桥。”

邻近县乡石匠闻讯而至。

知县与掌墨师(包工头)签下合约,大桥于第二年八月十五日交工。工期为十八个月。只准提前交工,不准缩后完成……

第二年二月,修桥工地上来了一位须发花白的石匠,一身邋遢,穿襟挂片,尘垢满身。他背着一个烂兮兮的慈竹篓,装了几根耙钉子,一把手锤铁锈都长了指头厚,烂边缺角。老石匠脚上连鞋子也没有,看起来十分可怜。

老石匠来到掌墨师身边说:“掌墨师傅,我来镶个边边,做点活路,有碗饭吃就仅够了。”

掌墨师斜着眼看了他一眼:“你这个样儿会做啥子啊?你来做活路,不要把别人挡到了!”

老石匠又来到张石匠身边:“这位师傅,我帮你锤边边角角,每天给我一碗稀饭就仅够了。”

张石匠叹息道:“我还是帮人啊,你想一下,放牛娃敢把牛卖了吗?”

这个像讨口子一样的老石匠,连求了几位同行,都没人帮他。他只好叹息着走了。

老石匠来到桥头基础边。这里有一家卖豆腐饭的小馆子。店门前有株泡桐树,将街都遮了半边。树下有一块奇形怪相的石头。推豆腐卖的是一对五十左右的夫妻,养了一个独生女儿,姓王。

老石匠对王大爷说:“老板儿,你泡桐树下那块石头要不要?”

王大爷回答说:“不要!” 

“你交给我吧。”

王大爷点点头。

老石匠便在泡桐树下翻来覆去地量石头。他又从河这边桥墩走到河对面桥墩,仔细的数着脚步,然后坐在泡桐树下,不慢不忙地给那块石头画墨线,又东一锤,西一锤地敲打着那块石头。

太阳都偏西了,王大爷两口子见老石匠还没有吃饭,便给他煮了碗豆腐,一碗白米干饭,打了二两绵竹酲色酒。老石匠不客气地吃了。

转眼就是45天。石匠每天一早就到。中午王大爷给他豆腐一碗,饭一碗,酲色酒二两。

老石匠把石头作好了。砖子路路像蚯蚓,平面不平,光面不光,方不方,圆不圆,把画匠逼死都画不出来。

过路的石匠都要呸地一声说:“这个石头做得漂亮,跟他人一个样。煮一斗米的饭都吃不饱,穷稀了!”

第45天下午,老石匠向王大爷告辞。他尴尬地说:“我在这里麻烦了你们这么久,又吃了你们的伙食,我又没钱给。只好把这块石头送给你了。”

他又悄悄地对王大爷说:“如果哪个要这块石头,要卖这个价钱……”

王大爷看着那块四不像的石头,差点笑出声了。

石匠说毕,扬长而去。

转眼就是第二年八月,活生生的龙刻好了,花草、人物、鸟兽都做好了。拱桥石自下而上已砌至龙口。只差一块不到二尺的龙口石了,掌墨师心中暗自高兴。从一百多个石匠中选了一个手艺高超的石匠来做这坨龙口石。不管这位师傅怎样细心地做,不是这面大了,就是那面小了。这方长了,那方短了……一坨石头加班加点弄了几天几夜还是要不得。

看到就要八月初十了,龙口石做不好,龙口封不成,拱驾不能松,桥交不成工……

县太爷的布告已经贴遍四门:“绵竹县8月15日(农历)北门大桥落成,举办踩桥(剪彩)大会,请县民们届时光临……”

这一下弄得掌墨师吃了干碱,睡了钉床。他心空心跳,坐卧不宁。

张石匠跑来对掌墨师说:“去年二月间来的那个烂石匠,在王豆腐门前泡桐树下,打了个石头。我看有点像那个龙口……”

掌墨师拉起张石匠就走。来到豆腐店前,一看泡桐树下那块石头。掌墨师大喜,这块石头跟龙口石一模一样。再用工具测量,四面两头不差毫厘。

掌墨师拱手对王大爷说:“王老伯,你把这块石头卖给我。”

王大爷摆摆手说:“卖啥子啊,让过路人坐在这乘乘凉。”

掌墨师着急地说:“您老人家就行行好吧……”

王大爷想起了石匠临走前的吩咐,便说:“卖是不卖的,我要用他来换东西……”

“你老人家换什么呢?”

“我要用这坨石头给我女儿换一套嫁妆”

“可以!只要能用,所有的宴席我都全包。我还要给你的豆腐店挂红放炮!”

 王大爷一听,睁大双眼看着泡桐树下那坨石头,高兴得不得了。

掌墨师和张石匠抬着石头来到桥上,往龙口里一放,这坨石头天衣无缝地封住了龙口。只听“叽嘎”一声,诺大的拱桥便自动地与石桥分离。

掌墨师兑现承诺,随即在南门家俱店为王大爷的女儿买了全套家俱,还付给王大爷20桌酒席钱,给豆腐店挂红放炮。

八月十五,绵竹县令带齐三班衙役,官绅富豪,一路彩旗蔽日,鼓乐喧天,浩浩荡荡地前往北门大桥踩桥。

县太爷一行人马刚上桥头,便听见对面传来鼓乐之声。

县太爷急令衙役前去探看。

衙役回报:“桥对面来了一队迎亲的队伍!”

县太爷一想:“人生嫁娶乃头等大事,素有小登科之称。”即令队伍退下桥头,让迎亲花轿先过!

这支迎亲队伍正是前来迎娶豆腐店王大爷的女儿的。踩轿的队伍也刚好伫立在豆腐店门前。两只队伍合在一起,县太爷大喜,传令乐队奏乐,燃放鞭炮!县太爷亲自为一对新人送贺礼。

有人将王大爷供老石匠吃饭,老石匠临行送石头,这坨石头就是如今的龙口石的曲折告诉县太爷。县太爷闻听,亲书匾额一道:“存人重义。”又见两边桥头红男绿女,旗罗伞闪,花簇丛起,人喜神欢,欣然命笔,将此桥命名为“北门花桥”。

掌墨师回顾老石匠那身打扮和他以步代尺量拱桥距离……45天作奇石一坨,封龙口,松架尽在掌握之中……他猛然觉醒:“这不是五匠之祖的鲁班先师,定是一代蛭石,造桥的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