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地名故事】田家巷
作者:唐清录/搜集整理     来源:绵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日期:2023-02-23    

  “田家巷”位于绵竹市板桥镇五星村九组。北纬:31度17分53秒,东经:104度8分54秒。面积约四千平方米。现有49户,96人。整个地势中间高,两边低。雨量充沛、温度适宜。地势平坦。人居环境风貌独特,白墙灰瓦红吊檐,典型的川西民居院落,就在如景如画的绿树环绕之中、翠竹掩映之下。真是“曲径通幽处,柴房花木深。”

  历史上,田家巷这里有六个大四合院子,排成规整的两列,院落中间有一纵两横三条通道相连,形成一个“干”字形。因姓田的居多,所以就叫“田家巷”。

  过去这里主要是五星村周边农副产品加工地,这就需要一些制作竹木工具,为了使用方便,所以,习惯在房前屋后种竹木树林,可以绿化和美化环境。

  据田氏家谱记载:在清代(三百多年前),田家的祖先原住地是湖广省麻城县孝感乡(现在的湖北省孝感市)。奉诏“湖广填四川”移民来到四川绵竹这个地方“插占为业”,因为在这里安家的“田”姓人数居多而取名“田家巷”。

  这里水源充足,土地肥沃,能排能灌,旱涝保丰收,所以也物产丰富。主要产水稻、玉米、小麦、烟叶。

  这里的人一直都很重视环境保护。“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谚语世代流传着。这里有绵竹很稀有的苦竹林、慈竹林。还有零星的斑竹、楠竹、丁丁竹、硬头黄竹等。生态环境优美,特别是两边的低洼湿地,地下水源也充足,左有“醋坊九泉”,右有“泥炭河”。

  解放前,院子的西南角上有一座“强家碾”和“案桌坊”(屠宰牲口的地方),还有手工制醋的作坊叫“醋坊”。在院子的东南角上,还有远近闻名的“田家碾”和“豆腐坊”。还有香火鼎盛的“七郎庙”和“强家庵”。充分说明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人气旺的好地方。

  据《四川通志》记载:“蜀自汉唐以来,生齿颇繁,烟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后,丁口稀若晨星。”曾经的天府之国因战乱变得千疮百孔。田家巷的祖先移民到这来,才开荒种地、繁衍生息,将这里有恢复到如此繁荣兴旺。

  1972年,该生产队改田改土挖泥炭时候,曾经在“田家桥”还出土了一条战国时期的船棺和弓、矛、剑、弩等十多件兵器(现存于绵竹市博物馆)。传说旧名叫“猫儿林”的“泥炭河”边还有虎狼经常出没,就是现在的月季大道的旁边。

  田家巷左右两面是二百多亩的湿地,它滋养繁衍着白鹭、鱼鹰、灰天鹅、泥蛙子等十多种野生水禽和鱼、虾、蟹。这里野生黄鳝、泥鳅特别多。在院子的西北角有一条大河,名叫“泥炭河”是射水河的支流。

  二零一八年六月,绵竹市市委市府将这里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田家巷”更名为“竹篱人家”,它将成为月季大道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