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地名故事】北门老茶馆
作者:寇元林/搜集整理
来源:绵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日期:2022-01-26
绵竹城垣护池,街道家巷,牛羊农耕竹篾市场已经难以稽考,唯有北门老茶馆(现绵竹市剑南街道仿古街社区)还名传至今。绵竹北门老茶馆位于(现绵竹市剑南街道仿古街社区),距离仿古街牌坊200余米,与绵竹人民公园相距100多米。200多年前,北门老茶馆就占地1000多平方米,常年车水马龙,茶客南来北往,生意兴隆,十里八乡邻里四舍无不知晓。 这是因为古时候,绵竹天益老号、付家老烧坊的粮食白酒,通过茶马古道经过河西走廊,出国香飘欧洲国家,其驼运起点就从北门老茶馆出丰润城门,经过武都山走茶马古道运送起走的,所以流传至今。这座建于明末清初的北门老茶馆距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 解放后,北门老茶馆也得到了当地人民政府悉心保护。当时,在北门老茶馆内仔细观察大厅,大厅里面两排10多根脸盆大的圆木柱头醒目壮观,高大雄伟,巍然屹立。每根木头柱头支撑着5米多高的木头楼板,每根大木头柱头立在石墩上。抬头望去,斗方上面有一块2米多长一米多宽朱漆刻板“北门老茶馆”的匾牌十分醒目。绵竹老茶馆大厅四周也是由10多根脸盆大的木头柱头支撑着一排排椽子和一线线檩子,而且四周各有一根大木头柱头十分醒目,大木头柱头上方有一块1米多高的撑弓,撑弓支撑着高大厚实的屋檐。撑弓正反两面各雕刻有一组古川戏白蛇传、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等剧目的表演,剧中人物腾云驾雾、穿山过海、骑马坐轿、推车挑担、品茗聊天、饮酒划拳、吹拉扯唱栩栩如生。一九三八年冬天开始,著名作家绵阳安县雎水沙汀在老家避难时,曾经春来夏往秋去冬回,往来成都途径绵竹,多住于绵竹北门老茶馆。沙汀在《雎水十年》一书中,仔细读来,有好几处提到“......回到绵竹北门老茶馆,顿觉十分安稳,喝了二两地地道道的绵竹大曲,纳头便睡。”还有,一九四0年春天,绵竹早期从事地下党活动的秘密联络员、革命烈士王干青在绵竹北门老茶馆痛斥恶霸赵祝三,唤醒劳动人民用正义抗争欺压百姓的恶霸,那种不为权势所吓倒,正气凌然之风范,至今还令绵竹人民所敬佩。 北门老茶馆为兴办教育、有志青年投奔革命也起了很多积极的作用。从《中国抗日战争史》一书中记载,1944年2月1日 ,八路军总部发布命令,命令各战略区适时组织向日伪军据点出击。5月8日 ,八路军总部命令太行、太岳军区开展豫北游击战争。5月11日, 冀南与冀鲁豫两区合并,成立新的冀鲁豫军区。据当时在茶坊喝茶的百姓传说,当年,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绵竹曹家庵寇家碾18岁的寇玉源、什地寺二圣宫17岁的吉天昌、南门高尊寺茶店子16岁的齐兴明、北门花桥唐家辕门18岁的唐继来等10多名有志男儿,三次汇聚在绵竹北门老茶馆品茗议事商量,他们决定一起参加八路军、有的参加了中国远征军。很多热血男儿在前方抗日战场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奋战,先后为绵竹家乡父母长辈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家书信件。 当年5月下旬,中国远征军发起滇西战役,配合中美联军缅北作战。6月9日, 中外记者参观团一行21人抵达延安。6月22日,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向他们介绍敌后战场的军事情况。6月30日, 中共中央指示太行、太岳区准备派遣两个小团挺进豫西,以开辟河南敌后根据地。8月15日,新四军第4师主力及地方武装一部,进军豫皖苏边地区展开攻势作战。8月29日, 中共中央华中局发出关于开展京、沪、杭等大城市和交通要道工作的指示。9月15日, 中共代表林伯渠在三届三次国民参政会上,正式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1944年9月至11月,晋察冀军区所属之冀晋、冀察、冀中和冀热辽 4个二级军区成立。11月9日, 由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主力组成的第1游击支队(通称南下支队),由延安出发,挺进湘粤边。12月15日, 毛泽东发表《1945年的任务》的演说。12月27日, 粟裕率新四军第1师渡江南下,开辟苏浙皖边抗日根据地。12月31日, 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专论,题为《敌后战场伟大胜利的一年》。当年,在消灭日本侵略者等抗日热潮影响下,绵竹还涌现了陈虞、苟象云先生为主的仁人志士。他们兴办学校,成立了“绵竹私立立志中学”,由30年代毕业于成都外国语专科学校的苟象云先生任校长。当时,学校师生寝室和操场都是利用原绵竹北门老茶馆的厅堂、厢房、过道和院坝等进行改建使用,因陋就简,稍微拦隔一下就作为教室、学生食堂使用。当时,全校共计4个班,修业3年,课程开设均与当时普通中学一样。1950年2月为纪念绵竹县革命烈士王干青先生,遂将“私立立志中学”改为“绵竹私立干青中学”,1950年4月合并于“绵竹中学”。 北门老茶馆品茗聊天的一代代老百姓传说着绵竹热血青年、革命志士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奋战的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