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地名故事】黑巷子
作者:殷坤才/搜集整理
来源:绵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日期:2023-01-24
黑巷子,顾名思义,是一条很黑的巷子。黑巷子位于绵竹大南街中段东侧,原城南派出所下50米的地方。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从我记事开始,我们就在黑巷子最底端靠近羊坊坎的一个小院内居住,邻居赵姓人家是修理钟表的。 这条巷子低矮狭窄,一进巷口是大白天,猛一进去什么也看不见,得等眼睛适应了才勉强看到路。走过约十米长,拐右弯,眼前一亮,左边是一小院,右边是一排平房。再往前走,左边是围墙,右边是一排很气派的房屋,有正堂、有侧房,房前种有花草,道路也宽了许多。我家就在最后面右侧的小院内,全家人居住在小院进门左侧的二间小平房内。 黑巷子进巷右边,就是绵竹著名小食骆抄手的店铺,主营抄手兼卖面条和水饺。一进巷子,两旁全是直径20厘米左右的木柱头。这主要是巷两边的业主,谁也不愿吃亏让别人占便宜所致。这条巷子白天阳光充足还好,一到夜间进去就难了。径直往前走,不是碰到左边的木柱,就是碰到右边的木柱,甚至碰到头破血流,碰起大包的不在少数。久而久之,长居于此的人,有了经验,一走进巷口,双手撑开,摸住柱子过路,就避免了碰撞。但不少初入此巷者,吃亏的不少。儿时的我不懂事、不听话,碰得哇哇叫的时候不少。 这黑巷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已被人们渐忘了,但我在这里生活了几年,尽管我们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就搬迁了,但这里发生的事,我仍记得十分清楚,茶余饭后,摆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进巷子后的左侧一排平房住着一个运输公司的司机叫廖俊,他是文化大革命中著名的造反派。不知何故,他割腕自杀了。他的妹妹廖兴兰后又居住在天主堂侧,与我们相邻。廖兴兰也于几年前死于癌症,她是信仰天主教的。 二、正房的夏老太爷,我的父母叫我喊夏爷爷,头发花白,一部长胡子,长袍马褂,吃叶子烟,手持一根长铜烟杆,可吸烟,可当拐杖。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从绵竹往成都只有一辆英国造的烧钢碳以产生瓦斯的汽车,时间长不说且不定时,他前往成都探望儿女,可能不便,他就步行前往成都。后听人讲,这是普通事,许多人都这样。他一边走一边吸烟,在途中,遇一骑自行车的人将他撞倒,烟杆从喉咙穿出,当时的医疗条件达不到,无法抢救,人死亡了。 这个骑车人也无法赔偿,当时法律不健全。这个人按现在说应该是一个公务员,不然他没有自行车,他肯定是办公事遇上这事了。但他没有回避,愿意给夏家当儿子,料理老太爷和夏家的一切。 三、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我因公到啤酒厂。厂长姓赵,戴一副眼镜,他居然认出我,叫我殷哥。我们是邻居,他比我略小,我很意外。但一讲,我说我们都是黑巷子里的。他一听,马上拍手说对了。我们是同一院子的,我爸是修钟表的。 后来,人们可能觉得黑巷子不好听,就改为光明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