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地名故事】绵竹城墙
作者:罗剑云/搜集整理
来源:绵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日期:2022-01-15
绵竹城墙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初动工修建。 明,成化年间,知县关贵增,包以砖围。(青砖约長2尺宽丨尺厚3寸)城墙共長682丈,髙1丈2尺。為东南西北四门。 明,正德七年(壬申)羌人攻破城墙,绵竹城陷。后由官兵击退羌人。正德十一年(丁丑)知县邢大经修缮好城墙后,加修面向武都的小西门:(今武都山)共為五门。各道城门上都设有城楼,城墙上依次佈有箭跺。 明隆庆三年(庚午)知县,关弼毅,又亲临修缮。辛未年完工。仍设五门,城门上设哨楼,城墙上佈箭跺等防御设施。並在哨楼四匝连以屋,便于守城军将休息。 崇祯l5年知县陆经术,於税粮中酌派千余两,两台宪各捐金三佰两,陆知县捐四伯两。:义民赵万达等造城墙砖。又逢首辅刘宇亮归里,捐金7佰余两:指陈公捐金l佰余两。庚辰正月动工,仲秋告峻。城围七百余丈,高一丈八尺。流寇张献忠犯蜀,城仍陷。 凊:康熙56年知县陆箕永重修西南北三门。 乾隆31年知县陳天德募资将原土墙一律用城砖铺面重修。城墙共长三里九,计七百四十七步,髙,一丈九尺。南门名文明,东门叫,迎暉。西门為挹爽。北门号丰润。小西门名龙德。 嘉庆2年知县贾文召募资重修。並于东西南北四门外另设哨楼四座,以资防御。小西门有濠沟护城。四大门各引河水為濠护城。 嘉庆17年知县沈壤因城垣,哨楼垮塌捐廉重新修茸 道光28年二月,遠莅任見城垣多处损裂,捐廉重修…… 公元1958年秋季,汉王小学20多名小学毕业生考上了绵竹中学。家中宽裕的由家長们代领,報了名。只有我们几个同学缩了后,我们虽然都住在汉王街上,小学都毕业了,都还没有進过城:离开学的前两天家里东拼西凑弄够了11元学杂费钱。我和我两个和我一样的同学,往绵竹县走。在半路上碰见了一位街邻也去绵竹城。 还隔一里多路就看见绵竹城墙髙耸,城门还有城楼。这时这位街邻,姓王的大伯说:我要進大西门办事,你们从小西门进城,到东河垻,一过东大挢下面点便是月波井巷,过巷子就看见一座塔叫南塔,你们要去的绵竹中学,就是那里…… 我们顺着他指引的方向,來在了小西门。城墙雄伟,墙面整齐地平舖着城砖,每块城砖一样长,厚。工字缝不差分寸。城门前有填过濠沟的痕迹。城门向外凸出,往上一看,四角掰爪的城楼椽断瓦梭,屋架坚实,仍不失威武。再看城门洞,长数丈园园的顶,方方的门,城门洞从下至上全部是城砖作成。古扑,大方。两扇城门大约有三寸厚,上面漆着黑漆,花叉着钉着小碗大的铜钉。不菅是从左右,上下看都是整整齐齐的。城楼上的城跺一字排开,上面留着方孔,交战时敌人靠近城墙用城跺作掩体,从方孔内射箭,也可以从方孔中发射出枪弹杀伤敌人。 我们进了城,高耸整齐的内城墙下,塔建着一排排盖瓦的房子,盖草的房子,有的还盖着五颜六色遮雨的布或木片…侧边还钉着一个牌。上面写着:《西城边街》。有的门上摆着旧碗,旧花并,酒具…有的摆着旧衣服,新衣服,旧被,蚊帐等。也有卖馓子,油糕,麻花,小食的。若论卫生,这些卖吃的都该写检讨,关门。我们小声嘀咕道:原来县城就是如此? 我们走过河埧街,一淄淄小青瓦房立现眼前,铺面挨肩而开,百货,熟食样样齐备,熟食店的小二(跑堂的堂倌)迎客,报莱名,跑上顾下忙得不亦乐乎。 越往前走,铺面比才进河垻街宽,人來人往,买卖兴隆。东门粉店吃客满座,生意分外兴隆。一上东大桥,靠石栏板两边摆的杯、盘、碗、壸,各种瓷器,字画。衣,被,蚊帐,新的鲜色,旧的干净…过了东大挢來在苏兴街这里更加繁华,各种买卖齐备,铺面宽敞,不管是什么行业都有顾客出入…… 过了月波井巷几十步,房危墙倾,四处可见。大路不到三尺荒草凄凄,一片荒凉…… 绵竹中学,挍门的门额上用石灰作成的匾,上面塑着:四川省绵竹中学挍的字。一进校门:湖桥,止止亭,旭初楼,升阳楼便迎面补來。报好名的同学有的在弄床補,有的在交谈着什么?那些髙中同学忙到帮新入学的同学找报名处,指点教室,找寢室……介绍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内外操场上髙中生代着初中生打球,跳绳…到处一片生机。 我见到已经报了名的同学。他们问我:城里与我们乡下有什么区别?我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1958年十月底兴起了大炼钢铁。土髙炉遍地开花,為了赶速度,便想起了绵竹城墙上的砖。当时兴的大兵团作战,掌权人一声令下。全县农村所有劳力都上:黑了当白天,雨天当晴天。苦干了,还要苦干:不消几个昼亱,整齐的城砖没有了。一条黄黄的死蛇,围住了绵竹城。城墙砖修了炼铁炉,它炼出了什么? 绵竹城墙从明至清几佰年,消失了。如今针织巷内,一段未挖完的土墙(设挖浄的城墙士)这里立着一塊黑大理石碑。上面写着:绵竹重奌文物保护单位……这就是如今绵竹唯一的一一城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