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地名故事】桥楼子
作者:殷坤才/文
来源:
日期:2021-12-24
兴隆镇绵远河畔,有一著名的桥楼子,这里滨临绵远河,有一座桥,桥头有一楼,也不知建于何时。但老百姓都说自古以来这里就叫桥楼子,村也以此命名为桥楼村,2017年桥楼村与灵觉村合为一个村,新村名叫灵桥村。 桥楼子之所以这么著名并非无原因,这里临绵远河,水旱灾害频繁,老百姓苦不堪言。战国著名水利专家李冰于秦昭王五十一年,就是公元前256-251年被任命为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川渝治水故事流传,老少皆知,这桥楼子就是李冰治绵水后建立的水文观测站,担负着观测绵远河水流情况的职责。如果上游山洪爆发,登上桥楼即可及时发现,然后告知老百姓尽快逃生,避免生命危险。 桥楼子水旱灾害频发,有钱人多不住这里,差不多都居住在兴隆、绵竹以及其它远离绵远河的地方。居住在当地的都是佃田户,就是租种地主的田地的农户,所以没有什么有名人物。解放前这里有一户邓姓人家,名邓永亨,也是佃田户。他子女众多,为人处事很好,尽管日子过得苦,他乐于助人,仗义执言,深得当地老百喜爱,解放后不久因病去世。解放前这里就流传:笆笆店的天灯,桥楼子的邓永亨,大娃学先生(阴阳先生),二娃当巡更,三娃务农把田耕,四娃埋人带念经,五娃子当警兵。这就是当时邓永亨一家人的生活写照,可想当地老百姓的日子是咋过的了。 兴隆镇盛产油菜,这里榨油坊不少,有老油坊是罗姓人开的,后来又有大油坊,新油坊都在这桥楼子。这里还有一大姓,蔡姓,清初填川而来,具说是从湖北麻城到石桥来的,这里有蔡家祠堂。现在正修建的成兰铁路经过这里有一铁路洞子,就是过去有名的双龙桥。因两堰并排,架两座桥而得名,现在这一切都只留下了一个地名而巳,包括桥楼子在内都己不复存在了。
来源:绵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