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地名故事】上帝宫
作者:殷坤才/文
来源:
日期:2021-12-22
绵竹是一座文化灿烂,名贤辈出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历史文化遗迹众多,民间传说随处都可听到。如今保留下来的建筑物中多为清代、民国时期所建,绵竹仅存的明代建筑只有两处,一处是土门三溪寺的大佛殿,另一处就是兴隆镇安仁村上帝宫。上帝宫建于明崇祯十一年,为绵竹人刘宇亮修建的庙宇。 刘宇亮,字季龙,号蓬玄,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职,迁文渊阁大学士,屡迁吏部左侍郎,崇祯十年(1637)八月擢礼部尚书,与傅冠、薛国观同入内阁,崇祯十一年(1638)]六月成为首辅,成为了绵竹历史上自宋代张浚以后的第二位宰相,上帝宫的修建也正是这一年。 原以为上帝宫是中西教结合的产物,因为刘宇亮在朝为官时就将在上海传教的意大利神父利类思等人邀请到绵竹刘宇亮天官府上讲经传教,崇祯十三年(1640)刘宇亮抗清兵败被解职回家,还请耶酥会教士汤若望到绵竹传教。据考证绵竹天主教的传播首起于刘宇亮,因此不少人都以为上帝宫与天主教有关,但到上帝宫看了后,原来这是一座供奉玉皇大帝一家的宫观。 说来这玉皇大帝也真不容易,并非封神演义上所说,也不是老百姓传说的那样无能。据记载玉皇大帝的父亲是光严妙乐国净德国王,母亲是宝月光,看看年老无子,请道士来做法事。太上老君在梦中就送了一个孩儿给净德国王夫妇,宝月光怀孕一年于丙午年正月初九午时生下了玉皇。这玉皇历经了1750劫,这一劫是十二万九千六百年,算一下这经历了多少年才出生。玉帝出生后又到普明香严山修道,又历经了三千劫才成为了主宰天界的玉皇大帝,这玉皇大帝是一个正宗的王二代。玉皇大帝又称天公,是道教神系中的实际领导者,真正的上帝,地位低于三清。因是三清所生,但为统辖宇宙之神,常与四御之神并论。儒教称昊天上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玉皇大帝的父亲称:光严妙乐国圣父天尊。母亲称:宝月光皇后圣母元君。 上帝宫建成后,规模宏大,山门朝东,一进山门就是古戏台,这座古戏台就是英国植物学家、西方园艺的鼻祖威尔逊先生于1910年8月10日在绵竹上帝宫拍摄的。这古戏台是解放初为建粮仓挡路而拆毁的,各大寺庙因为房屋修建好适宜堆放粮食,差不多都用来做了仓库。这古戏台又不能堆粮食,又挡道,于是1951年就被拆毁了。近日寻访广灵村九十三岁高龄的老党员、土改干部陈益秀,老人家思路清晰,十分健谈。她十分清楚地记得这古戏台当年的辉煌和盛况以及被拆毁的情况,言谈间流露出了无限的惋惜。好在现在绵竹剑南老街复制了一座古戏台,基本上复原了上帝宫古戏台。 古戏台后面是天王殿,铸有四大天王,全是生铁铸的,每个都高达一丈多。解放后逐渐被毁掉了,直至文化大革命才彻底被毁掉,现在还有一块天王的铸铁围裙被锁在一间房子里,重达好几吨,这也是天王殿仅存的一件原物了。天王殿后就是玉皇殿,供的是玉皇大帝,王母娘娘,都是铜的也都有一丈多高,全都镏了金,据说内脏还全部都是纯金的。这重殿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因公社架设高压电线把铜像弄去换电线才被毁的。现在仅存的一重殿就是灵霄宝殿,尽管门前立着“绵竹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但上帝宫已是极危险建筑,随时可能坍塌。 大殿立柱己经断了好几根,大殿原是有楼的,楼上是玉祖殿,现在早己垮塌,整个大殿虽然残破不堪,但从远处看仍不失高大庄严。不少搞建筑设计的,特别是搞古建筑的从各地前来参观。玉祖殿供奉着玉皇大帝的父亲净德国王,母亲宝月光圣母元君,玉祖是木刻雕像与真人无异。灵霄宝殿左侧是牛王菩萨,这是一座泥塑像,一个人坐在牛背上。上帝宫两廊供奉的是二十四诸天,全为香樟木雕刻,每个一米多高。上世纪七十年代,兴隆公社修影剧院缺木料,廊房全被拆毁。 据清代绵竹县志记载:上帝宫,县北二十里,明崇祯十一年刘宇亮建修,乾隆三十五年道人刘本真重修。清绵竹嘉庆县志中记载:上帝宫铜玉皇一尊高五尺,铁玉祖一尊高五尺。根据调查和现存目击者的讲述,上帝宫在三百多年的历史中,除刘本真外,肯定还重修和增修才达到解放初期的规模。 解放前,上帝宫香火十分旺盛,每逢颂经,做法会,木鱼声、钟声、磬声响彻周围好几里。远远望去上帝宫气象森森,古柏参天,庄严肃穆,人在其中仿佛真正到了天界。每到正月初九玉皇大帝的生日,就是民间说的上九会,这里比绵竹城还热闹。各地民众赶来祈福还愿,游玩赏景,各类文化娱乐活动,唱大戏,民间贸易,商品交易,名特小食都聚集在这里。 上帝宫已被毁坏,大柏树则在1958年修德天铁路时被砍伐做了铁路枕木。现在的上帝宫群众自发的宗教活动仍在进行,群众渴望能尽快恢复上帝宫。
来源:绵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