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地名故事】纸厂沟
作者:尹天润/搜集整理
来源:
日期:2021-12-17
纸厂沟,在绵竹遵道太平村,这里是有一千多年历史造纸工业基地。绵竹以产竹而得名,山区所产白痂竹、笼竹、荆竹、苦竹、慈竹、山慈竹、百日早竹是造纸上好的原材料。鹿堂山竹子密林,纸厂沟水源丰富,造就了这块造纸工业最佳地。 绵竹造纸起源于北宋,在明代就享有盛名,清康熙时期遵道“玉妃泉”下有手工造纸作坊120余家,有造纸工匠1万余人,全年产量达10万余驮,以生产黄大纸,中大纸,白大纸,粉笺纸为主。白大纸又称“画脸纸”,是川剧变脸用纸,其色洁白,纸质细润,张力和吸水性强,用途十分广泛,粉笺纸为绵竹木版年画专用纸。 各种纸在绵竹城西的“龙神祠”交易,每到逢场期上市量高达100余担,远销陕西、云南、贵州、湖南、湖北、西藏等地。 随着造纸业的兴旺,带动了绵竹的染纸业、年画业、纸铺、膏子铺、印刷业的发展,清嘉庆年间,绵竹有手工染纸作坊150余家,有年画作坊200余家,有纸铺56家,膏子铺10余家,印书坊10余家。纸厂沟一带商业店铺林立,来往人群车水马龙,极为繁华。 清翰林李调元诗云:“白日千人涌水,夜晚万盞明灯。” 清翰林李德阳诗云:“纸厂沟前水碧鲜,良工制造已多年。丹朱好比红霞丽,不让蓉城十锦箋。” 建国后,由于机械造纸业的迅猛发展,建国后旧有的手工造纸作坊逐渐停业。 从明朝到现在,纸厂沟造纸历史历时三百多年,先后有十几万外地人到纸厂沟打工,好些工人在纸厂沟附近安家落户。据统计,遵道镇太平村大多数农户的祖籍是外地。
来源:绵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