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地名故事】楠竹园
作者:彭忠富/文     来源:     日期:2021-12-14    

楠竹园位于遵道镇鹿堂山。

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绵竹人深谙其中之道,往往在房前屋后、坡上坎下广植竹类。沿着地下匍匐的根茎,竹子两三年就可成丛成林,本地俗称竹林盘。每年除夕,在吃年饭之前,父亲都会让我们去竹林盘里摇竹子,边摇边说:“竹子竹子你别长,等我长高你再长!”这是一种风俗,也是一种祝福,足见竹子生长之快。

竹子全身是宝,竹叶、笋壳和竹枝可以用来作燃料;竹竿可以盖房,过去乡村草房居多,大量需要竹材;可以制成竹器,乡村的撮箕、背篼、筲箕,都离不开竹;而竹笋则可以给你源源不断地提供美味。绵竹乡村最常见的就是慈竹、楠竹、斑竹等,至于“绵竹”,反而在本地成了稀罕物。绵竹自古就是多竹之地,杜甫曾在绵竹吟道:“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杜甫在绵竹县令韦续处觅得一丛绵竹,移植于浣花溪畔新建草堂,为自己在成都的流寓生活平添几分情趣。

竹子总是成片成林的生长,我们何曾见过几竿翠竹在风雨中飘摇呢?一两丛竹子似乎毫不起眼,但当竹子漫山遍野,成百上千亩,形成遮天蔽日的竹海,我们就会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讴歌那让你应接不暇的淡绿、深绿到墨绿等各种色块。绵竹虽没有蜀南竹海那样气势磅礴的竹山,但在绵竹遵道楠竹园,照样可以让你领略到那铺天盖地的绿意。

楠竹园我还是第一次去。据说有两条路,一是从玉妃湖湖畔顺小路过去,山路极窄,少有人迹;二是从高安村附近上去,山路稍微宽些。我们将汽车停在高安村村部,镇政府老杨约到了在楠竹园守山的山民老马给我们引路。老马就是高安村人,他在山路上如履平地,两只脚犹如鸭儿浮水般不停划拉,又像鹿堂山上跳跃嬉戏的麋鹿,而我们这些习惯于走平路的,则累得汗如雨下。我赶紧将夹克脱下来,捆在腰间。又在路边找了一根木棍做拐杖,这才不至于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跌倒。在山脚下,遍布着许多坟头。我随口说道,你们看啊,这里这么多坟园,前面还有一处寺庙,肯定是一处风水宝地。

老马说,正是这样。这座寺庙叫高安寺,建于清代,已经有两百多年历史。从棚花村蔡家山一带至高安村,有九个狮子形的山峰连成一排。高安村这座山峰就像狮子下山一样,早年间人们害怕狮子下山危害百姓,就在这头雄狮的头上修了一座高安寺,同时还在雄狮的腰间,修了座“七星楼”来镇住邪气,从此狮子再也无法下山。可惜庙和楼在解放后被毁,后来有很多老居士捐资在原雄狮头上重修一座高安寺,七星楼却再也看不见了。

“九个狮子一路行,个个狮子戴铜铃。祖坟埋在狮口里,祖祖辈辈中翰林。”这是流传在遵道高安村的民谣,老辈人都知道,这也是许多人在此建坟的原因。据说有个姓罗的员外,就曾把祖坟埋在狮子口里。谁知罗员外对阴阳先生不厚道,在立碑时,阴阳先生就把石碑压在狮子戴的铜铃上,后来这家几辈人都有哑巴。罗家人看此地不宜居住,就举家迁往罗江了。所谓不厚道,不外乎罗员外给阴阳先生的报酬不够,或者礼数不太周到,但罗家后辈却付出如此代价,可见阴阳先生是谁也不敢得罪啊!不过这毕竟是传说,什么风水宝地,信则灵,谁说得清楚呢!

如今的高安寺,早就没有了昔日殿宇辉煌、香火繁盛的荣光,也就是一座小庙罢了。山路顺着庙侧空地蜿蜒而上,野花遍地都是,恰如繁星点点。山路两侧,绿意盎然,全是不知名的杂树及一些低矮的灌木和攀附的藤萝。顺着山势,山路忽上忽下,几乎找不到一处平顺的落脚地。渐渐地,前面出现了一些零星的竹丛。老马说,再走五分钟,就可以到楠竹林了,我们顿时振奋起来,似乎一片竹海已经呈现在我们眼前。

楠竹园到了,我们不仅欢呼起来,满身的疲累顿时一扫而光。好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足有五六百亩吧。山民们当初栽竹时,也就是为了绿化荒山,搞点竹材,收些竹笋,他们怎么会想到这里会成为旅游胜地呢!那些苍翠挺拔的楠竹,有的直冲云霄,欲与天公试比高;有的刚出土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整片竹林枝叶繁茂,犹如一顶碧绿华盖,遮住了太阳,使其只能在地上漏下斑驳的光斑。楠竹园海拔960米,年平均气温比平原低五六度,堪称炎炎夏日的避暑胜地。

这样一片茫茫的竹林,竹林中还夹杂着碗口粗的杉树,隐藏在鹿堂山深处,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啊!看着这些竹林,那些关于竹的诗词一股脑儿地涌上来。山路边有溪,可惜无水。若是雨季,水势肯定不会小,看那些树根被浸泡的水痕就可知一二。山溪顺着嶙峋山石淙淙而下,飞珠溅玉,定会给楠竹园一带增色不少。如今正是竹笋蓬发时节,老马和一些山民在楠竹林搭着窝棚守护着,免得那些游客扳竹笋,这对于扩大楠竹园的规模会有影响。

下山路上,有人说楠竹园名字不够响亮,不如改成“神鹿苑”可好。这里是鹿堂山,说不定当年玉妃就跟她的那些鹿友在此玩耍过。我们都齐声附和,虽是玩笑,不过试试也无妨。如果带上蜀王玉妃的声名,楠竹园肯定会更加让人神往。

来源:绵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