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地名故事】观音送子庙
作者:冯再光/文
来源:
日期:2021-12-08
观音送子庙在金花玄郎村全安寺西边,这里有一巨大的坚硬山岩,山岩腰间凹处,有一座小庙宇,周围也无其它房屋陪衬。庙里供奉的是观音菩萨。 那么,这座观音送子庙是为何而建呢?这有个传说: 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平定四川。但是,还没有等到他谋划管理四川之时,四川却因瘟疫及战乱人口锐减。为此,历史上发生了首次“填四川”的移民潮。此时,天下祸乱叠起,各地发生饥荒,百姓生计艰辛。一些匪徒也猖獗一时,到处抢粮食,到最后无粮食可抢,便开始抢儿童,民间把匪徒这种暴行称为“食童肉”。 一天夜里,观音路过玄朗沟一座破庙时,忽然听见众多小孩的哭喊声,她用慧眼一看,只见庙里烛光惨淡,一个大锅里烧的水正在翻腾,锅旁站着五个凶神恶煞的山贼,这五个山贼的眼睛冒出凶光,围着孩童垂涎欲滴,有的正磨刀霍霍,有的正在往灶膛喂柴烧火,地上,百来个小孩哭成一团。 观音心里明白了,山贼是想吃娃娃肉。她将手轻轻一扬,山谷里立即泛起一阵大风。风将庙门掀开,一个山贼慌忙上前掩门,无奈风大,他如何也关不上庙门。其他四个山贼见状,放下手中的活前去帮忙。观音见五个山贼都在门后,就发力鼓起一股旋风,将五个山贼卷向天空,风一停,山贼坠地而亡。 观音心里十分着急,她想,丢失儿子的父母一定焦急万分,得赶紧把这些孩子给他们送去。可是,这些小孩最大的不到三岁,根本就说不清父母叫什么名字,更不知道自己的家住在哪里。 如何才能将这些被山贼偷来的小孩送到他们父母身边呢?这时,观音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几天前,她听说这里有个县令心地善良,爱民如子,他年过五旬,膝下尚无子女。观音便悄悄地将一百个小孩安放在县令家的大门外。并留下一个字条,上面写了一句诗:“山贼把童偷,困于玄郎沟。吾救交汝送,何须把名留。”观音在纸条上并未落名,是想让县令去猜。 此时,县令忽见家役匆匆来报,说门外有百来个小孩,不知来自从何处。夫妻俩一惊,急急忙忙赶到门外一看,果然有一百个小孩挨个儿安然入睡,个个面色红润,相貌乖巧,很招人欢喜。县令之妻笑容满面,对夫君说:“我们正为没有儿子而发愁,今天定要挑两个白胖胖的养起来!” 县令立即斥责道:“丟失孩子的父母心里正着急呢,偷别人的孩子是大罪!作为父母官,我不把他们送到父母身边也是大罪!我看,还是速写告示,满城张贴,叫百姓们前来认领!”妻子一听,觉得丈夫说得在理,不敢再胡思乱想。片刻,县令叫衙吏写好告示,让人去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张贴,连各乡也不遗漏。 第二天清晨,一些百姓听说自己丢失的孩子都在县令家,便都匆忙赶去认领走了,临走时,个个磕头跪谢县令。县令岂敢受领此礼,大声说道:“你们要谢就谢观音菩萨吧!”众人问这是为何?县令把观音留下的纸条上的诗读了一遍,说道:“能从山贼手上救回百童,而个个不曾受到伤害,救童者定然不是凡人,不是观音还会是谁!” 百姓一听,觉得县今此话有理,于是,就互相商量,凑钱把玄郎沟山中那个无名破庙修葺一新,取名“观音送子庙”。 此后,观音送子庙的热闹程度堪比大庙。庙上岩边,一棵楠木树三人合抱也难将其围住,此树高达十余丈,枝繁叶茂,隐天蔽日,如巨伞盖庙,很多山民便利用此庙此树做起小摊小贩,他们在树下摆摊设点,弄些地方特色小吃,既解决了游客的劳累之需,又解决了自己的生计。 据村里老人说,此树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遭雷击而折断枯死。然而,十多年后,其根部又发新芽,后来又长出大树,现在长有几棵楠木树的地方,便是原观音送子庙旧址。 很多久婚不育者误认为此庙是敬香许愿,求观音送子的地方。其实,古时百姓兴建这庙宇,一是感恩观音救童,二是为了祈求观音护佑自己的孩子健康平安,学有所成。 送子庙毁于六十年前,现已无痕。
来源:绵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