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地名故事】万缘桥上两县情
作者:冯再光/文     来源:     日期:2021-12-04    

金花镇有一座铁索桥,名为“万缘桥”。此桥由十九条铁链与木板铺设而成,长约50百米、宽约1.5米,距江水面约10米。桥的东面是金花镇,桥西便是什邡穿心店。万缘桥下,是波涛汹涌的石亭江。可以说,此桥是绵竹与什邡的友谊标志,当然,也是两县缘分的象征。

很早以前,此地的所谓“桥”只是两根溜索,后来,由于绵竹与什邡来来往往的人太多,才废溜索建为铺上木板的竹索桥。竹索桥最初建于何朝何代已无考,但是,关于竹索桥变为铁索桥,民间有个有趣的传说。

清同治年间,金花有个富商叫蔡山,每当河对面什邡一些乡镇逢场,他都要从金花过竹索桥去了解山货及竹木行情,以便屯集货物,择时销往山外。有一天,蔡山照常在市场上巡视,忽然看见一个姑娘背了一梱柴在卖,蔡山见这姑娘非常俊俏,却身材瘦弱,这么一大梱柴,不说从山上砍,就是背到这来卖,都要花很多力气。蔡山小时也是穷苦人,因聪明和勤劳才使生计有了好转,最后还成了富甲一方的富翁,然而,他从不欺弱,更不挣黑心钱。家业虽越来越大,蔡山却仍未婚配,他说,要找个勤劳善良的姑娘为妻,方能上敬父母,下育儿孙。

今天,他见这位姑娘如此美丽又吃苦耐劳,心中顿生爱慕之情。便就买下柴禾,叫随从将柴背回金花。此后,凡姑娘来卖柴禾,他就全部买下且不还价。

却说姑娘连续几天未到柴市卖柴,蔡山心里着急,他叫人四处打听,也无任何消息,这让他心里十分失落。一天,蔡山在街上转悠,正遇三个地痞欺侮一个摆地摊卖药的老人,地痞说占了他们的地盘,必须交费,老人低声下气地说,老婆病了,想卖药换钱救妻,今天一分钱还未卖出,怎么办啊。地痞哪理会老人叫苦,说着说着就动手抢药,老人反抗,却被三个地痞打翻在地。蔡山见状,大叫一声:“光天化日之下,不准胡作非为!”于是上前为老人夺回药材。那几个地痞听人说蔡山有钱有势,且练就一身好功夫,便撒腿便逃。

老人磕头道谢,蔡山大叫不可给后生行此大礼,并将老人扶起,此时蔡山才看到,老人所采之药皆是上品,便全部按行情如数收购。老人说,自己是附近山里人,常年进深山采药,家里还多,愿领蔡山到家中看药材。蔡山一听,十分高兴,便随老人上山。

到了老人家中,蔡山一阵惊喜,为他开门的正是他十分想念的卖柴姑娘,二人相见,虽无话语,却都感到对方眼中的情意。原来,姑娘的母亲病了,就在家侍候母亲,父亲就去卖药。老人听女儿说过遇到的那位好心人,但不知正是今天帮助自己的恩人蔡山,于是,当即又是道谢又是弄好吃的招待他。

以后的事可以省略,反正,蔡山娶了这位姑娘。为让妻子回什邡方便,他不惜重金将竹索桥拆除,在原址上修了铁索桥,为纪念他和妻子一家的缘分,取桥名为:“万缘桥”

据《金花镇志》和当地老人讲,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为使该桥更为牢固安全,绵竹金花众多乡贤带头发起了一次大规模“募捐培桥”( 募捐维护索桥)的义举,什邡邻近乡民亦积极响应募捐“培桥”,最终将筹集到的民间捐款,全部用于维护万缘桥。这次“培桥”,已经不是简单的常规维护,而是将原有铁索、桥面木板全部更新,桥两头的桥礅也作了加固。桥洞的石刻碑铭,对此次“培桥”经过作了全面记载。

索桥东面桥洞(金花方向)门上楹联,现在依然清晰可睹,其上联云:“浩渺长河如叶带”,下联曰:“荡平周道愈垂棕”,横批是“万缘桥”三字。由此进门,第一个石条上这样镌刻着:“宣统元年,卖树培桥。首事:王仕魁、王德和。捐石:唐家和。石工:陈正才、张明照。九月吉立。”的字样。第二个石条上刻的是本邑远近善士带头捐款捐粮的经过,以彰其功德,石条下方并附有此次维护该桥募捐者姓名。由于石材年代久远,风化严重,所以字迹大都模糊不清,很难读断句。西门(什邡方向)门洞楹联,其上联为:“为梁差可同舟造”,下联是:“济险何妨似栈连”,横额书“金华”二字,花、华古文相通,所以,也可读成“金花”。

万缘桥的交通功能一直延续到2008年,在5·12特大地震中,该桥严重毀损。桥西(什邡界)桥洞毁坏程度最为严重,石碑几乎圮毀。而绵竹金花(桥东),桥洞及石碑受损稍轻,至今文字清晰可辨。从1909年“培桥”,到2008年大地震桥毁,正好百年。

其实,这座铁索桥造福于绵竹、什邡民众岂止百年,此桥见证了清朝同治年以前绵竹、什邡两县人民的文化、物资交流和友情;见证了封建社会的盛衰;见证了民国至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的战乱、匪患;当然,也见证了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这段历史中的剿匪、治理、改革及天翻地覆的变化。应该说,共和国建立后,此桥的功绩更为突出。

5·12大地震后,有关部门考虑到若有人不顾安全冒险过桥,会出现铁索断裂,或桥礅无法承受拉力而脱离基础,决定及时拆除。于是,此桥在乡亲们的一片惋惜声中,委屈地退出历史舞台。

来源:绵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