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地名故事】民俗淳美陪嫁湾
作者:冯再光/文     来源:     日期:2021-12-03    

金花镇云盖村有个山湾称为陪嫁湾。这山湾的得名,有个流传至今的真实故事。

清代嘉庆初期,此山湾原本还是无名小山村。山湾住着两户大家族,一是蔡氏,一是郭氏。山湾里其他姓氏当然也有,只不过人口很少。

据说,蔡、郭两家虽然都是大家族,但两家区别却非常大。蔡家很富裕,但女多男少。郭氏稍显贫穷,却男多女少。在古时,有钱的家族男人少,是件揪心的事,这意味着香火难续,迟早要使家道中落。而贫穷之家男多女少,也不一定是好事,虽然个个男丁能上山打猎砍柴,下地能开荒种田,但娶媳妇就成了大问题。

富裕的蔡家与贫穷的郭家,隔着一座石头山,人们被这座石头山阻挡,往来很不方便。石头山脚下是一条小溪。小溪水清澄丰盈,低吟浅唱,到了石头山,就拐了弯向石亭江流去。蔡家,郭家的田地因此缺水干旱,煮饭种田都得挑水。

且说蔡家养了个女儿叫金花,年方十六,相貌娇美,心灵手巧,尚未订亲。郭家育有一儿,名曰大壮,相貌堂堂,十分孝顺,可年已二十有三,因家贫而尚未婚配。

蔡家老俩口见女儿到了出嫁年龄,心里十分着急。却说一天,郭大壮见到蔡金花在溪边挑水很是吃力,就放下手头的活,挑起水桶就到蔡家。一往二来,早已很亲近。有时蔡家收庄稼,人手不够,大壮二话不说,便去帮忙。每当金花向他道谢,大壮就两眼发愣,脸颊绯红。蔡家老俩口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心想,若能将大壮招为上门女婿,岂不是美事一桩?于是,二老放下面子,捎了厚礼,去郭家提亲。

不料郭大壮的父母虽穷,却不愿儿子当蔡家的上门女婿。蔡家说非要上门,郭家说必须要娶。两家人谁也不同意对方的说法,这让两个年轻人着急了。还是金花聪明,她拉着大壮走到四个老人面前,说道:“我也不嫁到郭家去,大壮也不招到我们蔡家来。既然我俩成家,就独立门户,这样好了吧?”

郭家二老一听,觉得是有道理,但毕竟是儿子娶媳妇,这房子还好说,搭个草棚也可住,但田地就那么点怎么分呐?况且,总得办个席桌,让亲朋好友来朝贺朝贺。

蔡家两老口子看出了郭家心思,觉得年轻人自立门户也好,于是金花的父亲就当着所有的人说:“只要大壮今后对金花好,房子我盖,席桌钱我出,石头山左边那两片山及树林,我作为女儿的陪奁,划给他们了!”

郭家二老听罢,将信将疑。可金花的父母说到做到,当即就带着女儿和未来女婿到山上指石为界,将两座山划给了他们。接着,他叫工匠为女儿和女婿修建了一个小院,待新房落成,又呼朋唤友,办了女儿金花和女婿大壮的宴席。

这,就是陪嫁湾的由来。后来,由陪嫁故事而生成的嫁娶民俗,也成了这个地方的一大奇观,凡逢年过节,一对装扮的新郎、新娘,在吹唢呐、抬轿子队伍的簇拥下,在山村里穿林、涉水、过桥、对歌……

陪嫁湾位于现在的云盖村一组,有人把陪嫁湾误呼为“裴家湾”,还有的人把陪嫁湾误传为“皮家湾”。这是外地人不知道几百年前这个真实故事的结果,也是很多写字或写文章时,不去调查及深入了解的原因。至今,蔡,郭两个家族均有后人生活在这片土地,他们守护着前人留下的青山绿水,传颂着那段发生在祖先身上的佳话。


来源:绵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