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地名故事】罗家金土地
作者:李忠明/文     来源:     日期:2021-11-30    

——金土地传说之二


据说约是明朝的时候,离石家滩渡口以南三里地,也就是当年蜀王孟昶三箭射出困牛山泉水的射箭台那里,有一家姓罗的庄稼人。一家父子三人,在东边的坡地上种了几亩坡地。那坡地高出北边那片低低的良田一大截。那地的那个瘦呀简直可以说是点一鞋子收一袜子。三天不下雨就闹饥荒。

没法,祖宗传下来的,总不能说就把它给扔了吧。

看到罗家的样子,挨邻团转的都说:“就凭这几块破地,不饿死就是老天爷的怜悯了,想发财,门都没有!

罗大爷也似乎意识到了这一点。只好把二娃送到成都去当学徒学做生意。希望能够学出来也好改变一下家里和处境。

二娃走了的第八年,听说老板对他不错,让他独挡一面,甚至还成了老板的上门女婿。罗家的日子稍稍好过一点了。

这天中午,罗大爷和大儿子照常在那块鬼不生蛋的坡地上整挖土好点玉米。前面遇到一个小包,“干脆把这包平了。”老汉对儿子说。

于是,两爷子真的就刨起来。“咣”,老爷子的锄头似乎碰到了一个硬物。老爷子以为又遇到一块石头,弯下腰去,打算把石头掏起来扔掉一边去。不想一道金光射进他的眼帘:那是块金子呀!

老爷子招呼大儿子一声:“大娃,快点儿过来,我们发财了!

一阵紧忙,两爷子从泥土里抬出一个金光闪闪的手里拿着一根齐肩高的金拐棍的金人来。在金人四周还有一堆金饼银锭。两爷子不敢声张,更不敢怠慢,他们一个在此地守着,另一个匆匆跑回家去。挑来一担粪桶,先把那一堆金饼银锭放进桶里,盖上野猪草,挑回家去。等到天黑尽了以后,两爷子又把那个金人用篾席子裹进来,人不知鬼不觉地抬回了家。

昏暗的灯光一下子明亮了许多。暗夜中,那个金人手里拿着一根金拐棍,通身金光闪闪地坐在那里,他平盘着头上的辫子,穿着一身右衽深衣直遮到脚踝,衣摆下还飘动着显眼的三角形的饰边,给人活像一只水鸭子的感觉。那对双眼皮的鼓眼珠特别大,仿佛能看到天边。他一脸慈祥,咧着厚嘴皮大嘴巴笑迷迷的望着他面前的罗家人。这分明是一尊穿了金的土地爷呀!那些金饼银锭整整摆满了一床,真是应了那一句:“拜堂拜堂,金银满床”。老爷子招呼一家人趴在地上,翘起屁股向着那位端坐的双眼皮鼓眼睛的慈祥金老人虔诚地磕起头来。

黑夜中,一家人再次出动。他们来到白天挖出金土地爷的地方,想看看还有没有新的惊喜。结果,土地爷没让他们失望。

一夜过去了。罗家用来装红苕的苕窖里已经被金饼银锭装满了。

罗家二娃子被从成都紧急叫回来。一家人把门关起来,商量了三天三夜。接着二娃赶回了成都。

年底,罗二娃从成都回来了。他的马车上堆了几个大箱子。外人一看,不用说都是装的金银,其实,里面不过是一些石头烂砖。他老丈人才没那么好心呢,肯让他发这么大的财?

当然,外人是不会知道这些秘密的。

罗家二娃在成都发财了。消息不胫而走。周围团转的人传开了。人们不再是以前的样子,而是在罗家面前端出谄媚、奉承的笑脸,罗大爷变成了罗老太爷,罗大娃变成了罗大员外,罗二娃变成了罗二员外。罗家人自然也没冷落这些乡亲们。那个在成都操的罗二员外在修罗家大院的时候,开出的工钱足足比时下的工钱高出了一倍。这样一来,把那些大小工匠给感动得稀里哗啦,做事也就特别尽心尽力。这样一来,罗家大院就成了当时修得最好的院子:本来围墙十二板就够了,他们硬是给夯十三板,而且还不要算工钱。

罗老爷子每天晚上都要向那位金土爷上香磕头。感谢他老人家给他带来了横财。他决定,要给金土爷修一座高高大大漂漂亮亮宏宏伟伟的土地庙,把那位给他齐天之福的金土地菩萨给供奉起来!他相信,将来土庙落成了,没有谁会把那尊金土地爷偷去卖了换酒喝。他相信,四周团转的人都是相信因果的。没有谁敢去作那份孽。

不久,罗家大院落成了。在罗家大院的西边,同时出现了一座大大的土庙,气势巍峨,惊动了四面八方。甚至惊动了县大老爷。

金土地?那社稷神不过是个小小的村长,只有菩萨才能妆金,一个小小的土地神居然也妆金?岂不是乱套了吗?县大老爷赶紧鸣锣开道跑到石家滩罗家大院修的土庙里来,一看,果不其然,高高的神坛,上面高踞着两个神像: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左右两边还塑有雨神和风神。还有其他一些绵竹老百姓喜欢的神祗。

庙门书写着一副大对联:

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

里面神龛两边也有一副:

土中生白玉,

地内出黄金。

这是一幅有趣的对联。谁知道罗老太爷写的这副对联里藏了些什么玄机。也许个中深意,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县大老爷右看左瞅,又爬上神龛,把两尊神像挪开,里里外外左看看右敲敲。发现这金土地不过是一尊普通的青铜像而已,而那土地婆婆,也不过是一尊泥塑像。县太爷有了几分失望。他跳下神坛,走到早已经等待在门外伺候的罗老太爷面前:“你能给我解说一下为什么要给土地爷穿金的缘由吗?”

“大人,小民如实禀报,这金土地是小儿从一个河南洛阳的富商手里所得。听说是商朝故物。小人看着觉得他是土地菩萨,所以就拿来供奉在这里了。”罗老爷子撒了个大谎,他根本不敢把真相说出来。他不是傻子,早说把说词在肚子里编好了。

“嗯!”县太爷表示认同。不过你这样还有其它寓意吗?

“老爷,请容学生为大人道路来。”

“你是何人?”

“学生乃本地秀才,目前一边读书,一边在罗老太爷的义学堂里教训孩童。”

“喔,读书人,教书先生。失敬失敬。”

“不敢。大人,此像一金一泥,正也有些说法。土地公公为男,为阳,在方位为西,在五行在金。在卦象为天为父;而那泥塑土地婆婆,为土,为坤,为母。大人,这正应了天德地恩,天润泽,地载物。天地交汇,万物乃生。如果天地和谐,则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人请看,这副对联,正是此祝愿语也。”说完,教书先生又把县大老爷领到大门外:“大人请看,此对联为‘土中生白玉,地内生黄金’。罗老爷是想告诫世人,只要不辞辛劳地耕种劳作营生,则地不欺人也,天不负人也。农人只要洒够汗水,这地里就一定能生出白玉黄金来。这正和大人你的劝农谕所说的理是一样的呀!”

“唔!罗员外,你的土地庙修建得好呀,规制之宏,川西少有;所撰之联,大见深意呀。本县要好好褒旌于你。另外,你儿从富商手里所淘之商周古物,本也值钱却不藏,把它供奉于庙教化众生,其情可佳。本县凭此更要嘉奖于你。本县着你好好保护此庙此神。一定要让它四时香火旺盛,以保我县黎民百姓人畜平安,风调雨顺。”

“为此,本县还要宣布——”县太爷登上高高的庙台,从今日起,此村此地此渡口和场镇,就名为金土地!”

这样一来最高兴的要算是罗老太爷了,他不但成功地把发了一笔横财的事给摆平了,还无意之间把石板滩的渡口码头的名字也变成了金土地。直到现在,老百姓都习惯地把清道场称为“金土地”。

“喂,老表,今天你赶场赶的哪里呀?”

“金土地。”

“哪里?”问话老表伸长了耳朵。

“金—土—地!清道,石家滩!妈哟,龟儿子硬是个聋子。”

“啥?你说婆娘没裤子穿?”

“你妈才没得裤子穿呢。龟儿子硬是聋子会安名,瞎子会弹琴!"

那人莫名其妙:“妈哟,你咋个骂人呀?”

后来呢?

后来,听说张献忠剿四川那年,他手下的兵把罗家院子一把火烧了,那尊金土地菩萨像,也被抢走,不晓得给拉到哪里去卖了。

尽管劫后的罗家后人还是一家大户,那尊金土地公公却永远地不复存在了。他们只好换成了泥塑像。不过金土地的名字却永远被老百姓叫了下来,传了下来。

注:本故事根据金土村十二组村民黄仲蜀、牟忠富提供线索编写。两人均77岁。


来源:绵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