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地名故事】七星桥
作者:尹天润/搜集整理     来源:     日期:2021-11-27    

七星桥在今孝德镇年画村,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北与县城只有十里之遥,南与古镇孝泉也有十里路程,东与古道相连,西与马尾河岸相依,与石桥滩水码头相望。七星桥一带地貌略有起伏,攻守两便,是平坝地区兵家必争之地。

1949年12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与中共地下党员曾立基事先联系,部队驻入大乘寺内。当天晚上,解放军取小路包围绵竹城,形成极大的军事威慑。第二天,绵竹国民党驻军122师熊顺义、国民党县长刘玉杰、安什罗绵茂山防大队队长夏起风及成都市原国民党市长乔诚(绵竹人)商定,联名通电投诚起义,绵竹和平解放。这座小石桥,当晚解放军军走过。1950年,中央军委还在此立下50米高的航空标志。  

据原孝德人民公社社长饶德炳回忆,他父亲每到冬天,都要编火篼儿赚点钱。1949年冬月初五(12月24日),那时饶德炳是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与往常一样,一大早担着二十几个火篼儿到孝泉(孝德)街上去卖。

本地人走猪市小巷上街,只见街上全是解放军,长枪短炮,个个都很威武,不见赶场的行人。进街后才听说孝泉(孝德)几个主要街口都被解放军封锁了,街上没有行人,火篼儿也没人买。饶德炳从来没见过这个阵仗,心里有些害怕,准备打道回府。他担着火篼儿原路返回,跑出巷子后,才松了一口气,摞下担子,好奇地观察。

那时候,德绵公路是绵竹唯一的公路,孝德是必经之地。孝德兴隆场口停有军车十多辆,车头向着绵竹方向,重机枪架在车上,车上的军人端起长枪。德绵公路上站立了很多解放军,听旁边的大人说“孝泉(孝德)解放了,明天还要攻打绵竹”。

饶德炳平时就听大人说解放军如何如何,赶紧担着火篼儿原路返回,边走边给路边认识的人说“孝泉(孝德)解放了,明天还要攻打绵竹”。

回到家,父亲还忙着编火篼儿,听到饶德炳说“孝泉(孝德)解放了”,放下了手中的活挖根挖根地问。饶德炳把看到的、听到的全盘说了。

饶德炳在孝德人民公社当社长期间,在茶店子、马尾河一带也听过很多人摆起冬月初五(12月24日)那天晚上的事情。说来也怪,冬月初五晚上,鸡不叫,狗不咬,解放军静悄悄地迫近了茶店子、马尾河一带。那天凌晨,有个农妇早起干活,出院门一看,院子房檐口边、竹林里、树木里满是军人。

农妇先是吓了一大跳,镇静一想,这几天常常听到跑外面的人说起解放军与解放的新鲜事,今天早晨就遇到了。后来,农妇好是喜欢,请解放军进屋喝水,暖和暖和身子。

那些当兵的就是不肯,这边说着话,院子里的男女老少都出来了。走过来一位像军官模样的说话了,“老乡,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61军51师的,不要怕,我们是来解放绵竹的。想借用一下你们的锅灶,行不?”村民愉快地答应了。

解放军进驻孝德一传十,十传百,沸腾了绵竹城。第二天早上,听说绵竹县政府县长和驻军就起义了。


来源:绵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