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地名故事】七佛寺
作者:唐章强、尹高珍/整理     来源:     日期:2021-11-26    

七佛寺位于孝德到新市必经之路,镇西5公里处。射水河奔流于前,马尾河环绕其后。康熙44年修。相传,在射水河和马尾河两河流域的下游,有这么一个地方,两河两岸都是一望无际的平阳大坝,风景如画。

河水清悠悠的看得到底底,水又大,冲得轰吃轰吃的。河湾静水处,鱼儿在亮膘,板得乒轮乓隆的,浅水处有白鹤、青桩、半头红(鹤类的鸟)等大鸟们尖起眼睛盯在水里啄鱼吃,有的吃饱了就单脚独立把头埋在翅膀里栽瞌睡。

野鱼猫子(水獭)在鬼梭鬼梭地拱到岩砢里逮大鱼,水雕雕(翠鸟)在水面悬起,盯到水底下有鱼,就像箭一样一个密子(潜入水中)栽进水里,像扯火闪子一样快就把鱼啄起来了。糟麻蛇、菜花蛇、青竹彪(蛇)、皂角斑(蛇),各种老梭(蛇)在边边上一捐一捐地爬,找茄妈子(青蛙)、灶鸡子(昆虫名)吃。

河坎上树子长得密纠纠、黑瓮瓮的,出雷火大太阳林子里面都是凉悠悠的,下再大的雨在下面都淋不到。扑壳子(鸽子)、斑秋子(斑鸠),黄拐子(画眉),马鼻闹儿(阳雀),哈子五花八门,花花噜噜的拐拐(鸟)在林子里面跳过来跳过去,在树巅巅上飞过来飞过去,硬是好看得很。

在河边,在荒边古埂,在闲余空地上一年四季都开满红艳艳、粉嘟嘟各式各样的野花。

在两河流经的坝坝头,麦苗儿青青菜花黄,五谷杂粮稻花香。家家户户被翠竹掩映,周围栽上桃、李、杏、桔等瓜果,四时八节都有新鲜水果上市。还有那些时令蔬菜长得绿油油、嫩冬冬的。

天上云儿悠悠地飘,地上花儿在静静地开,树上鸟儿在轻轻地唱,水在河里淙淙地流,人们的日子在甜甜地过,多么恬适、安静、祥和、静谧,真是人在地上走,身在画中游,好一个世外桃源,人间天堂。

九龙山上有九条龙,都修炼了九九八百一十年了。

一天,九条龙聚在一起说,我们在山上这么久,也不知外面的世界啥个样子?有没有好耍的地方?

其中一条龙说,听说射水河和马尾河的下游有一个地方是人间仙境,何不去游玩一番。

说走就走,九条龙驾着风,乘着雾一会就到了这里。一看,“哦哟!”硬是安逸喃,有河有水,有树有木,有花有草,有鱼有虫,有禽有兽,旷野无边,一马平川,大家马上散开各耍各的。耍得性起,你抓我一爪,我铲他一尾,首尾相交,翻滚腾挪,嬉戏打闹起来。

这一闹不打紧,直搅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大家都晓得虎行风,龙行雨,一时间瓢泼桶倒的雨倾盆而下。河水暴涨,九条龙把尾巴伸进两条河里,把水铲得八丈高,河水漫到坎上,涌进田坝头,冲进农家院。风雨交加,吹得树木东倒西歪,刮得花儿残枝败叶。吓得鸟儿无影无踪,淹得庄稼烟皮打垮,泡得房屋垮流垮滴,弄得人们无处安身,叫苦不迭,喊天怨地。

正在这时,来了一个得道和尚,见此惨状,于心不忍,就去喊那几爷子不要闹了。群龙正玩得七荤八素,哪里理你这个光脑壳老汉儿啊!

惹得和尚鬼火冒,他口中念念有词,把手中的啵衣子(木鱼)祭向空中去撵他们。

殊不知九条龙已修炼近千年之久,也有一些道行了。尾巴轻轻一甩,就把和尚的啵衣子铲落下来,刚好落在和尚的背壳子上。打了一个趴扑,弄得哭笑不得,整得没得奈何。

和尚左思右想,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把乡亲们叫拢,要求每家每户都准备三牲供品,香蜡钱纸,一起向天祷告,一时香烟缭绕,袅袅地飘上九霄,飘到西方极乐世界,惊动了诸天菩萨。

如来佛祖掐指一算,算知民间有此一难,也算知九条得道之龙非同小可,马上派了以南无燃灯上古佛为首的七个佛爷下界收服九龙,使其皈依。

七位佛爷足踏五彩祥云来到人间一看,九条龙已把此处搅得差不多了。

七位佛爷心怀慈悲之念,把头顶一抹,每位佛爷头上显出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那毫光直冲牛斗,光耀苍穹。那五彩斑斓的霞光把群龙吸引过来,为了不伤害他们,七佛放出九个溜溜旋转的宝贝。九龙见有这么好玩的玩意儿,马上跑过来一家抢一个含在嘴里玩耍起来。

你说神不神,它们含着佛宝这么一玩,马上风停了,雨住了,太阳出来了,天空、大地、河流、田野、禾苗、树木、花鸟、鱼虫、村庄、农舍一切都恢复过来,甚至比原先还要美好、巴实。人们叩头拜礼,喜欢惨了。

七位佛爷见解除了百姓的苦难,叫九条龙回到九龙山去好好修炼,镇守神山,不再玩孽,多做善事,造福苍生。等功德圆满,修成正果,位列仙班。然后驾起簸簸云飘飘而去。

为了感谢上天好生之德,更为了感谢七位佛爷为他们解除了苦难,就请为他们请愿的那位高僧作主持,捐资修建一座寺庙。

这位高僧云游四海,见多识广,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在射水河畔选定了一块龙脉宝地。用罗盘一打,一看巧了,此地的位置与九龙山遥相呼应,从九龙山顶峰照过来,正好在一条中轴线上。

高僧算出黄道吉日,即日破土动工,广大民众踊跃参与,有钱的出钱,无钱的出力,历时两年一座巍峨雄伟,庄严肃穆,占地万方的寺院就修建成功。寺庙飞檐翘角,白墙青瓦,大殿重重,偏殿拱卫。菩萨塑得慈眉善目,口方耳大,身上粉的金撒撒的。在高大精美的山门上,镌上一副楹联;九龙山九条龙龙龙含宝,七佛寺七尊佛佛佛顶珠。正好映证了七佛伏九龙的功绩,也对应了神山与宝地的契合。

各州五县的善男信女,知其灵验,烧香拜佛的牵线不断,一时香火鼎盛,经数百载不衰。

为感谢七位佛爷救民于水火,保一方平安的恩德,把此庙取名为“七佛寺”。寺院的周围,大家自发的栽种一些苍松翠柏,香樟楠木,经过历代僧众的长期经营,数百年下来,绿树成荫,参天大树遮天蔽日,古寺就隐于繁茂的森林之中。

由于七佛寺的名声很大,影响力甚广,在绵竹1954年行政区划时就把这片地方取名为“齐福”,意即齐天之福,也取用了“七佛”的谐音。春去秋来,日月更迭,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寺庙的没落,现存于齐福学校的两棵古树就是最好的佐证。(李勇/口述)


来源:绵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