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地名故事】猫鱼庙
作者:李忠明/文     来源:     日期:2021-11-24    

齐福寺射水河对面,或顺公路向新市镇,过射水河大桥便到了桐麻村地界。桐麻村境内有两座庙,一名青龙庙,一名白庙子。两座庙均在射水河边,一左一右,左青龙,右白虎。其庙何源?便不言自明了。

说起白庙子,原来这里面本无庙,只有一个河边支流。一片长满桤木、麻柳树和芭茅的沙洲。一条乡间小路顺河通过这里。北通松茂,是北去客人的必经之道。这年,赵家渡有个专贩干猫鱼的小贩,在赵家镇买了几十斤炕好的干猫鱼,准备到松潘茂县里面去贩买。

这天恰好一个钓鱼的人在水潭边垂钓。一时内急,便把鱼杆插在水边钻进了芭茅丛。水边只剩下鱼杆、鱼篓、鱼饵。就在这时,那个贩干猫鱼的小贩恰好经过这里,他走得口干舌燥,满脸是汗。见这潭水清澈可爱,便放下肩上的货物,蹲下来洗手喝水。抬头一看:潭边一杆一篓,独不见钓者。估计他解溲去了。

那鱼贩生性喜辣,爱开玩笑。他一见,便决定和钓者开个玩笑。他从货袋子里面取出一条又黄又酥的干猫鱼,给钓鱼的挂在鱼钩上,便继续赶他的路。

钓鱼的解完溲从芭茅笼里钻出来,见四下仍杳无一人,便继续钓他的鱼。他走到水边,看见直竖的鱼杆,不由得纳闷又见钓钩上有一条香喷喷干猫鱼,便更加感到诧异了。——这不是干猫鱼显圣了吗?

他风风火火地赶回去,把这件事告诉了周围的人。大家都感到惊奇。于是动议,大家为显圣的神鱼修一座庙。不一日,小庙落成了。名为“干鱼庙”。青瓦白墙内塑龙王和干鱼大圣牌位和塑像。一时间,荒滩变闹市,红花香烛,青烟缭绕,好不热闹。香火之盛,大地超过了青龙庙。

草长莺飞,秋来雁去。赵镇的那位贩干猫鱼的贩子回来了。他没想到,那口袋干猫鱼竟然换来了两担值钱的山货,乐得他一路屁颠一路歌。当他原路走到干鱼庙前的时候,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怎么啦?才短短几个月,这里竟成神仙洞府了!

他放下货担,走到一位正在卖香蜡纸钱的小贩面前:“敢问这位师兄(人们对居士的尊称),这里香火这么旺盛是啷个一回事呀?”

“嘿!你不晓得,上半年在这里有干猫鱼显圣。灵得很哪!这不是,大家都出钱修了一座干鱼庙。客官,去敬一下吧,保你生意兴隆,财源广进。”说完,递上一套香蜡纸钱。

鱼贩子一听,明白了就里,哈哈大笑,随口哈出句顺口溜:“世间无神道,本是人来造。去时是个精钩钩,来时是座干鱼庙。”

众人听鱼贩子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这才恍然大悟。那些烧香磕头的自觉没趣,,一个个提着香袋,蔫搭搭地回去了。“干鱼庙”自此冷落,再也无人间津。

又过了几年,又有人把这庙子改为“白虎庙”。与“青龙庙”相匹配。但人们终因怕老虎而喜龙,把个中间的“虎”字抹掉。从此人们便把变庙称作“白庙子”。由一乡间郎中作为行医的场所,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来源:绵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