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地名故事】东岳庙
作者:唐章强、何元泉/收集整理     来源:     日期:2021-11-20    

话说大清咸丰年间,地处现齐福金星村2组(今属孝德镇)这一带,有一位名叫何士达的乡绅,是西晋开国元勋,官拜太尉、太保、司徒,封朗陵公,享受坐皇族车驾,佩剑上殿特权的何曾的68代后裔。何士达家境殷实,广有田地,为人和善,乐于助人,很受众乡亲的爱戴。

那时,这一带经常闹瘟疫,老百姓感到很恼火。以何士达为首,在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小阳月朔十日,发动何士达、何国安、何国清等132户人家捐银两(现有保存在何氏家族某家石碑为证),准备用此款筹建一座庙宇,以保一方百姓平平安安,没灾没病。

庙宇于大清咸丰八年奠基,咸丰十年落成,耗资千万。整座庙宇金碧辉煌,气势恢宏,菩萨仪态庄重,栩栩如生。殿堂分五层,第一殿灵房殿,第二殿龙王殿,第三殿秦山殿,第四殿娘娘殿,第五是正殿,三尊大菩萨,玉皇大帝坐中间,左边坐观音菩萨,右边坐东岳菩萨。另外,龙王殿前的院里有一头大石牛,石牛背上矗立着牛王菩萨的雕像。此庙刚刚建成,名字都还未来得及取。

有一个姓潘的外地人,家里很穷,父亲早亡,八十岁的老母卧病在床,下有三个小孩张起嘴巴要饭吃。潘家有薄地一块,春耕时节家里无牛耕地,去借吧?这时牛相当于三十晚上的案板,都在用,哪里去借,眼看农时快过,莫得办法,就打了一个笨主意,去偷一根牛来抄田,抄完田后再偷偷还回去。于是,老潘就跑到离他家很远的这一带来偷,他不是惯偷,没有贼技,一去就被主人家逮到起。牛是庄稼人的命根子,人们最恨偷牛贼,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他双手反剪起,用“鸭儿浮水”的方式把他吊在东岳菩萨旁边的梁担上。老潘痛得心慌,猛然一抬头,只看见东岳菩萨端坐的神像,就叽唔呐吼地喊起来:“东岳菩萨救命啊!我再也不敢偷了。”连喊了三遍,只听麻绳铮铮着响,大手拇指粗的麻绳突然像刀切一样齐掌掌地断掉,吓得吊绑他的人三魂没了七魄,定下神来一想,觉得是东岳菩萨显了灵,此人命不该绝,就不再追究,只好把他放了。

东岳菩萨显灵的消息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十里八乡的,有生疮害病的,有求神许愿的只要到此庙来一拜,都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丰常灵验。由此香火旺相,长年不断。

由于香客盈门非常热闹,何士达就请来一个戏班子来唱戏。看戏的人很多,演戏的人也很卖力,唱了几天,演员们突然都闹肚子害班瘟又吐又屙,止不到,整得没法。班主就烧香祈求东岳菩萨保佑,三炷香烧后不久,演员们竟奇迹般地都好了,接着精神倍增地又唱了十多天,每场都挤得满冬冬的,有很多看客还为庙里捐了资。

何氏家族在本地是一个旺族,修此庙是姓何的出黄金白银最多,又遇到东岳菩萨显威灵,由于该庙还没得名字,自然而然地大家就把它叫成何家东岳庙。后来何士达请来匠人做一匾,上刻“东岳庙”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镶嵌在高高的山门上。两边配上醒目的对联一幅:东岳千载威名垂裕世,世人万年宗社祈神灵。

此庙一修,这一带的瘟疫渐渐消失了。另外,东岳庙的龙王菩萨也很灵验。1915年闹天干,几个月老天爷不下雨,干旱把田地撕成大脚趾母大的口子。田里的禾苗枯萎,眼看就要颗粒无收,人们就要饿莽莽(饿肚子)。由何氏家族的人牵头拜龙王,抬龙王,大家恭恭敬敬地把龙王菩萨抬出庙来,在乡间各处游行,称为“龙王出驾”,所到之处,人们排开香案,烧上高香,默默祈祷,祈求上苍保佑,普降甘霖,润泽一方。果然,老天爷就洋洋洒洒透透地下了一场及时雨,下得瀑沟满堰。人们马上补种上了庄稼,这一年还得到很好的收成。以后每逢干旱,人们都拜龙王,抬龙王求雨,到也天随人愿,总能求得雨水滋润大地。从此,这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派祥和之气。

1908年,东岳庙来了一位成都和尚叫岳夕会的,当时只有21岁,他一来此庙就有了事务主持。后来前前后后招了五个弟子,法号分别为恒安、恒太、恒建、恒文、恒平(恒平解放后还俗,嫁到何家,就是本文的讲述人张良秀)。这个和尚岳夕会,为人亲和,热心助人,精通佛学,管理有方,天天念经数佛珠子,懂得很多医学单方,还有一定的法术。如村里有人眼睛起翳子,请他给你吹几下,撒点淘米水,翳子很快就莫得了。远近很多人都请他吹过眼睛,人们都叫他老师爷,很受人尊敬,他卒于1974年,享年86岁。

东岳庙从大清咸丰十年建成,历经108年,经过历代和尚的经管,打理,更因庙里的菩萨显圣灵验,一直香火旺盛,信徒众多,和尚们给人们宣讲佛法,劝化世人,使一方人心向善,遵纪守法,成为世人心目中的清净乐土。文革期间,菩萨推到了,庙堂拆除了,一座名扬四方的雄屹百年的佛门圣地就这样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现在仅存庙基,且已被农田、村舍掩盖,回首东岳庙昔日的辉煌、圣洁、宏大、灵光。伫足今日寺院已成远古,令人扼腕唏嘘。

讲述人:张良秀


来源:绵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