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地名故事】大乘寺
作者:尹玖/搜集整理
来源:
日期:2021-11-19
大乘寺在孝德镇年画村,是一座寺庙,也是一个著名的地名。据清嘉庆《绵竹县志》记载:“大乘寺,在城南二十里,系古刹,乾隆四十七年僧广含重修。”大乘寺占地39亩,坐北朝南。寺内外古木参天,环境清幽肃穆,香火旺盛,是清代全国十大寺庙之一。可惜文革时期被红卫兵捣毁。 据老辈们讲,大乘寺山门是一座大门楼,门楼上绿色琉璃瓦装饰的“大乘寺”三字熠熠生辉。穿过门楼,西侧是钟楼和鼓楼,正面就是大乘寺的主体殿宇。西侧的钟鼓楼共两层,分别悬着直径6尺的大鼓和500公斤的大钟,钟上刻着整部《金刚经》。主体殿宇均为覆盖玻璃瓦的斗拱式建筑,共三重,分别是天王殿(前殿)、大雄宝殿(正殿)和藏经楼(后殿),三殿均建在大乘寺的中轴线上。 前殿天王殿前露天塑有一尊汉白玉观音像,观音端庄慈祥,手拿杨柳枝和净瓶普渡众生。天王殿高、宽均1.9丈,长1.3丈,中间趺坐弥勒佛祖,袒胸披衣,两耳垂肩。东单间供奉阿弥陀佛,西单间供奉的是燃灯佛。 大雄宝殿是大乘寺的主体建筑,高1.9丈,宽1.9丈,长5.9丈。大殿屋脊中央的麒麟背驮一座玲珑宝塔经幌,排檐下为各种珍奇动物的彩色木雕。大殿中间供奉释迦牟尼佛,神台下面立着两尊护法菩萨——韦驮和伽蓝。大雄宝殿有七座配殿,分别面向大殿排列四周,配殿里塑有一些佛像,个个神采飞逸。每座配殿与大殿距离相等,犹如众星拱月。 藏经楼在大雄宝殿之后,共两层,上下各5间。楼下中室可供百余人诵经使用。 最令老辈们记忆犹新的是大乘寺山门前的那个大坝。大坝右侧建有万年戏台,戏台很高很宽,估摸有4尺高,3丈宽。不看戏集会的时候,放牛娃、割草妹们大都会聚到大坝来,登上戏台,躲过大人忙里偷闲玩乐一阵,这场景至今仍是老人们的珍贵记忆。
来源:绵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