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士李开智:保家卫国 青春无悔
作者:刘菲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
日期:2020-10-20
今年85岁的李开智,岁月风霜并未磨去他从战场上炼出的精气神,在秋雨绵绵的季节里,老人依旧将脊背挺得笔直。 回忆峥嵘岁月,这位乐观开朗的老人罕见地落了泪。他用满是皱纹的双手抹去眼角的泪水,哽咽地说,好多战友都离开了,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今天万家团圆的好日子。飞机轰鸣声和枪炮声犹在耳畔,那些脸庞在脑海依旧清晰,记忆可以远去,可以模糊,但保家卫国的心不曾改变。在战场经历生死离别,战友间最深刻的情感和我们对祖国最深沉的爱,是战火中盛开的铁血青春,永远无悔。 那一年,1500名热血绵竹儿女报名参军 李开智于1935年11月出生于绵竹苏兴街。1951年,当时未满16岁的他与朋友们相约一起报名参军。他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身边不少朋友满腔热忱,要到朝鲜的一线战场上去保卫祖国,守护父老乡亲。至今他还清晰记得,那一年,有1500名热血绵竹儿女报名参军。在绵竹集训后,八一建军节刚过,李开智就穿上了军装。 在黑龙江短暂集训,李开智被编入独立5团,成为一名铁道兵。“铁道兵是干啥的?就是维修铁路,战火纷飞,铁路不停被炸断。”李开智说,铁路是战场上唯一主要补给线,是志愿军军事运输的主体力量。铁道兵就是顶着敌人的疯狂轰炸抢修铁路,保障军事运输。作为一名铁道兵,他感觉很光荣,因为大家所熟悉的“登高英雄”杨连弟就是一名铁道兵。 跨过鸭绿江,因机灵成为铁道上的通讯兵 1951年隆冬,李开智所在的独立5团开拔,跨过鸭绿江。“朝鲜这一边太荒凉了,炮弹炸开了厚厚的积雪,地面到处都是炸出来的坑凼,土地上到处都是弹片和鲜血,本来还兴奋得挥动手臂高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我是一个兵》的战士们看到那样的场景突然沉默了。”李开智说。 由于年纪偏小且聪明伶俐,李开智成为了一名铁道上的通讯兵。“连接电话线,还有就是守着主机接听电话。”他说,通讯兵的任务看起来轻松,实际上却很艰苦。由于战争,当时的朝鲜几乎看不到民居,朝鲜的群众就在山洞或者山崖巨石下搭棚居住,战士们住在山洞里还好些,如果是住在简易的棚子里,夏季热得汗流夹背,冬天零下20多30多度,冷得瑟瑟发抖。敌军机械化程度已经非常高,通讯兵可以开车布线,但志愿军却只能背着重重的线圈拖着沉重的步伐,翻山越岭。夏天,山顶的电杆被太阳烤得烫手,还只能硬着头皮往上爬;冬天,厚厚的积雪下可能到处都是坑凼,就算摔得浑身是伤,也必须抓紧时间抢通电话线。 4颗炸弹轰平防空洞,12名战友埋骨他乡 铁道线是敌人飞机轰炸的重要目标,在朝鲜的3年里,李开智抹着眼泪送别了一位又一位战友。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生离死别是在1952年,敌人的飞机一直在铁道线上空盘旋轰炸,铁道兵们几乎是顶着敌军轰炸抢修铁路。“前边哨兵刚刚鸣枪提醒,这边敌机就从低空呼啸而过,密密麻麻的炮弹就轰炸了下来。”他说,有一天夜里9点,天已经漆黑,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连长却皱着眉说,敌机轰炸的可能性非常大,还反复叮嘱他“小李子,你要注意一点。” 眼看任务就快要完成,前方响起了枪声,紧随而来的是敌机疯狂地轰炸,战士们纷纷抱头向防空洞逃避。前面跑得快的12名战友挤满了最近的防空洞,他和连长只能藏在对面的巨石下。刚刚躲好,一架敌机抛下4颗炸弹,防空洞被夷为平地。 “杜牛儿也是咱绵竹人,那一刻却永远刻在了我们心里,就算68年后再次回想,悲伤依然深刻。”老人哽咽着说,一轮轰炸结束后,幸运活了下来的战友们整理逝者遗体,不少战友蹲在地上痛哭了起来。牺牲的12名战士里有一名中等身材、白白胖胖的战友,由于脾气好,人缘好,大家都叫他“杜牛儿”。后来一次回绵竹探亲,有陌生女士找来问起,他才知道“杜牛儿”也是绵竹人。 “流血牺牲真的太多太多了。”127大桥从山洞延伸出来,两边是悬崖,中间是奔腾的青川江,没有掩体可供躲避。一次正在营部总机值守的他接到电话,称127大桥被敌军轰炸,志愿军死伤惨重。匆匆请假后,李开智坐车赶往127大桥。“绵竹的战友叶远涛就在那,我要去看看。”他说,赶到现场,惨烈程度让他脑袋发晕,“随便抓一把沙里面都有弹片。”叶远涛被弹片划伤颈部,倒在地上已经昏迷,车不能停,他远远呼喊叶远涛的名字,对方却并没有给予回应。不久后他听闻叶远涛幸运地活了下来,被送回祖国继续治疗。 与死神擦肩而过,回国后他辗转多地建设祖国 李开智常常提到自己的连长。他说,连长是云南人,身上全是弹眼,可以说是身经百战。一次电话线被炸断,战友病倒,他第一次单独外出抢修电话线。临走前,连长拉着他细细叮嘱“铁道是敌军轰炸的主要目标,一定要小心!”“遇到敌机,千万不要慌,抱着头朝着敌机的方向跑,别和飞机子弹比速度。”…… 一座山上,刚刚抢通电话线,从电杆上下来,敌机就呼啸而来,他牢记连长的叮嘱,抱头就朝山下跑,子弹与他擦肩而过。李开智死里逃生,当他刚刚跌倒顺着山体往下滚时,一颗炮弹就投掷在身后。 李开智老人在朝鲜度过3个国庆节,1955年,李开智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56年退伍后,他先后参与建设北大荒、开发海南、建设湛江铁路、到过江西鹰潭建设铁路、去过福建厦门铺设铁轨……直到1960年回到绵竹在机械厂上班。 老人的晚年生活幸福舒适,不过也常拿出曾经穿着军装的照片以及和平纪念章回忆过往。他说,如今安逸的生活是无数战友们用鲜血和牺牲换来的,一定要好好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