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绘:敢于直言不畏强权的谏官
作者:宁志奇
来源:
日期:2019-12-24
杨绘(1027-1088),北宋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字元素,号先白。谥肃轩。汉州绵竹(今属绵竹九龙镇)人。 杨绘少年聪慧,名闻西州。宋仁宗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登进士第,历任大理评事(正七品)、荆南府通判、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在此期间表现出非凡的判案能力,同时又以善于理财著称。仁宗察知其才,改任三司户部局院,他以母亲老迈需服侍为由请任眉州知府,后改任兴元知府(四品)。他在任内使当地人民安居乐业,民风淳正,创造了其官狱内380天没有囚犯关押的奇迹。 ●不畏权势 敢于直言 公元1068年,神宗即位。根据《宋史》记载,神宗登基即位后,召杨绘回朝编修起居注,负责管理制定诰命、管理谏院。皇帝下诏派遣内侍王中正、李舜举等人出使陕西,杨绘进谏说:“陛下刚即位,天下人拭目以待看着执政之初的举措,而现在朝中馆阁、台省中的人士,都是朝廷向来用俸禄供养的人,不派这些人,为什么独独派遣你身边的内侍呢?”当时向传范奉旨巡抚京东西路,杨绘请求换人,以杜绝外戚进身谋官的风气。朝中执政官辩解说:“不是这样的,向传范久任郡守的职务,有政绩名声,所以派他镇守郓地,并不是因为他是外戚的缘故。”皇帝说:“谏官说得对,这样可以断了日后有非分要求人的念头。” 吏部尚书曾公亮请求让他的儿子判登闻鼓院,用与他关系深厚的曾巩做史官。杨绘争辩说:“曾公亮把持国政,把朝廷的职位看着如同自己家的东西(高兴给谁就给谁)。以前曾公亮在越地做官,因为强占民田,要被郡守绳之以法,当时曾巩的父亲曾易占也在越地做官,曾多方庇护。任用曾巩,是为了私情。”皇帝因此否决了曾公亮的任命请求。杨绘也被解除了谏官的职务,改兼侍读,但杨绘坚决推辞。滕甫把杨绘的态度告诉了皇帝,皇帝下诏给滕甫说:“杨绘抗命不受的心思孤高深远,立身朝堂却孤立无援,不畏强权,而知无不为,我一看到他,就认为他是忠诚之士,并把他安排到言官的位置上,信任他也是笃定的。现在免除他的谏官职务,是因为难和宰相并立于朝堂的轻重问题,让他暂且回避一下矛盾,你告诉他我的心意。”杨绘说:“谏官进言不被采纳就应该离去,经筵不是姑息的地方。”最终没有接受侍读的职务。不到一月,皇帝又恢复了他的职位,管理谏院,并擢升翰林学士,任御史中丞。 杨绘敢于直言,即使当朝宰相也毫不容情,因此得罪宰相王安石。当时王安石主政,推行新法,朝中很多旧臣辞职归家(古时官员正常退休年龄是七十岁)。杨绘向皇帝谏言:“应当爱惜朝中老臣,当今很多旧臣称病请求辞去职务。范镇年六十三、吕诲五十八、欧阳修六十五,这些人都辞官归家了;富弼六十八而托病辞官;司马光、王陶都才五十而请求担任闲散官职,陛下难道不想一想其中的原因?”王安石听闻后,深为记恨,奏请朝廷将其与刺史刘挚“俱贬岭外”。皇帝没有同意,结果将其改任侍讲学士。后来,杨绘在朝议中仍然坚持己见,再次受到排挤,被降职为侍读学士、知亳州,历应天府、杭州,后又再为翰林学士。因曾推荐属吏王永年,受到牵连被贬任荆南节度副使,数月,分司南京,改提举太平观。 ●勤政爱民 才干卓越 杨绘在其任上,果断处理政事和讼案,体察民情,治理蝗灾,颇受当地吏民拥戴。后来又任开封府、兴国军等地知府,均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元佑初(公元1086年)以天章阁待制,再任杭州知州,与苏轼友好,九月与苏轼践别于西湖。杨绘与苏东坡也多有诗文交往,苏东坡有《南乡子和杨元素》一词。杨绘晚年弃官南下,定居海阳县官溪都创槎桥村。元佑三年(1088年)六月丁丑卒,年六十二。 杨绘在海阳县官溪都定居后,杨氏一支在此繁衍并蕃迁潮汕各地。杨绘被潮汕大多杨姓居民尊为始祖。杨绘墓位于仙桥钱岗山西北坡,坐东朝西,是当地宋代古墓。杨氏宗祠位于仙桥槎桥村东联联社,建于清初,为三厅式灰、木、石构筑庙堂。揭阳市政府2005年7月公布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将杨绘墓及祠堂列为古墓葬类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杨绘作为谏官,敢于直言,态度坚决,不畏权势。史书说他“为吏敏强”,“表里洞达,一出于诚”。这也招致了他政治上的起伏。杨绘作为地方官,勤政爱民,多有政绩。 ●喜爱诗词 著作颇丰 杨绘在文学艺术上也多有才能,史书说他“为文立就,有集八十卷”。杨绘生前著有《群经索蕴》三十卷,《无为编》三十卷,《西垣集》三卷,《台章》七卷,《翰林词稿》七卷,《元运元气本论》一卷,《杨绘文集》八十卷,《谏疏》七卷。从文学的角度看,杨绘诗作重于抒发个人情感,娴熟于托物言志,咏物抒情,其风格清新婉丽。如《荷花借字诗》“香艳怜渠好,无端杂芰窠。向来因藕断,特地见诗多。实有终成的,露摇争奈何。深房莲底味,心里苦相和。”杨绘也填词,而且自度新曲《劝金船》,为词人所喜爱。尤其对词话贡献巨大。他于宋神宗元丰初年编作了《时贤本事曲子集》,按照苏轼致杨绘信函推知,该前集有一百四十余集,而后集数量更大,但原书至宋末已佚。清末梁启超先生从宋人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等辑得五条,唐圭璋编《词话丛编》,将其置于卷首。揭阳彭妙艳先生共辑得杨绘词话十多条,虽吉光片羽,然影响巨大。 宁志奇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