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诗:敢吐真言的三国重臣
作者:     来源:     日期:2019-11-15    

费诗(生卒年不详),东汉绵竹令。字公举,益州犍为郡南安(今四川乐山)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官至谏议大夫。

刘璋治理蜀国时期,费诗被任命为绵竹县令。212年,刘备与刘璋决裂,进攻绵竹,费诗率先举城投降。成都平定后,刘备兼任益州牧,费诗被任命为督军从事,后转任牂牁太守,还朝后被任命为州前部司马。

巧劝关羽

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派遣费诗前往荆州宣布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关羽听说黄忠为后将军,与他同位,十分生气地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接受任命。费诗对关羽说:“创立帝王事业的人,所任用的人才并不都是一样的,也不是只用一人,从前萧何、曹参与汉高祖从小就是亲密老友,而陈平、韩信都是逃亡而来的,但论到他们在朝中排位,韩信所居位置最高,却从未听说萧何、曹参有过任何怨言。如今汉中王以一时的功劳,对黄忠厚加恩宠提升,然而说到意义的轻重,汉中王内心难道真会把他与您同等看待吗?而且汉中王与君侯(关羽)您,譬如一体,休戚相关,祸福同当,我要是君侯您的话,就不会去计较这些官号的高低、爵禄的多少。我只是一介使臣,不过是奉命行事之人,您若真不受封,那我便回京。但权衡利弊,只是对您的举止颇为惋惜,恐怕您有后悔之日啊!”关羽大为感悟,于是当即接受了任命。

耿直敢言  

后来群臣商议打算推汉中王刘备称帝号,费诗上疏说:“殿下因为曹操父子逼迫献帝,篡夺皇位,所以寄居万里之远的他乡,集合士众,率军讨贼。如今大敌尚未消灭,而自己先做起皇帝,恐怕人们内心对您的动机有所怀疑。从前汉高祖与楚霸王有约在先,先破秦者为王。等到攻占咸阳,获得子婴,高祖仍然推让不作王,何况今天殿下还未出门庭,便想自立为帝呢!愚臣诚心认为殿下不能这么做。”于是费诗被以不顺从旨意为名,降职为永昌从事。

建兴三年(225年),费诗跟随诸葛亮南征,胜利后回来至汉阳县,投降者李鸿前来拜见诸葛亮,诸葛亮会见李鸿时,蒋琬和费诗都在座。李鸿说:“路过孟达那儿时,当日孟达在许都,刚巧见到王冲从南边前来投降,来说孟达投降后的事,他说明公(诸葛亮)您对他切齿痛恨,想诛杀孟达的妻子儿女,幸好先主不听这种意见。不过孟达说:‘诸葛亮了解其中的前后本末,最终不会那么做。’所以根本不信王冲的话,他相信和敬仰您,无以复加。”诸葛亮对蒋琬、费诗说:“回到京城应当给孟达写封信让他知道这些情况。”费诗进言说:“孟达这个家伙,过去侍奉刘璋就不忠,后来又背叛先主,反复无常的小人,怎么值得给他写信?”诸葛亮听后默然不答。不过,诸葛亮仍想让孟达作为外援,方便北伐,最后还是给孟达去信说:“往年南征,年底才回来,前不久与李鸿在汉阳相会,得知你的消息,慨然长叹,以是明白你的平生志向,岂徒有空名虚荣,善于变易呢!哎呀孟达,那时确实是刘封欺凌你,伤害了先帝宽待士人的声名;又李鸿说到王冲瞎编假话,说你能量度我心,不听王冲胡言。寻思你已表明的言语,追忆我们平生的友好,心情依依,东向眺望,故此才给你写下了这封信。”孟达得到诸葛亮的书信后,多次与他来往信息,开始谋求对策,叛魏投蜀。不过魏大将司马懿早已料到,用极快的时间击败孟达,旋即斩杀孟达。诸葛亮也因为孟达没有坦诚之心,故不发兵救援。

蒋琬执政后,任命费诗为谏议大夫,费诗在家中去世。费诗之子费立,晋朝时任散骑常侍。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说:“费诗率意而言,皆有可纪焉。”(本文内容主要辑自《三国志·蜀书·费诗传》)       宁志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