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栻塑像在湖南揭幕与“张栻水月洞题记手迹刻板”发现记
作者:王平
来源:
日期:2019-10-17
张栻塑像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揭幕 右手握书,左手持剑,目光深邃地望着远方……今年清明节,湖南长沙城南书院创始人、湖湘文化重要奠基人张栻的塑像,在长沙城南书院旧址——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文化园内落成。 公元1161年,四川绵竹人、南宋理学大师张栻在其父名相张浚的支持下创办了长沙城南书院。自此,近千年来,书院弦歌不辍,人才辈出,与岳麓书院同为湖南两所通省书院。公元1903年,城南书院改制更名,开始师范教育,这既是湖南师范教育的发端,也标志着湖南第一师范的诞生。 张栻既是宋代理学大师、湖湘文化奠基人,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其理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使得城南书院不断繁荣和发展,也对中国及国际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张栻思想和湖湘文化影响下,湖南第一师范及其前身城南书院涌现了一大批历史风云人物,如贺长龄、贺熙龄、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张百熙、黄兴、陈天华、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时等。 此次落成的张栻塑像高2.4米,为汉白玉石雕像。落成后的张栻塑像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文化园浑然一体,让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校园更添文化气息。 “苍蝇馆子”里的“国宝” 看到张栻塑像在湖南揭幕的消息,绵竹人感到十分欣慰,绵竹网友侯小毅向本刊记者打来热线,讲述了当年绵竹收集张栻“水月洞题记手迹刻板”的经过。 侯小毅说,张栻手迹刻板于1985年底在绵竹城关小西门外迎春饭店偶然发现的,其雕版内容为张栻于淳熙年间知桂林府时手书的水月洞题记。 侯小毅回忆,那是1985年的亊,当时的绵竹文化人黄德明告诉绵竹文管所的宁志奇先生,“绵竹城关小西门外迎春饭店的双扇旧木门上刻有明代书法家文征明的行书,值得保存。” 迎春饭店位于绵竹祥符寺侧,木门上刻有文征明的行书大字,于是,绵竹文馆所的宁志奇先生跟饭店女老板协商,给了80元钱买下了双扇木门。宁志奇正要离开时,女老板忽然问道:“有字的都要吗?我这案板底下也有字,要不?”于是,南宋张栻(张南轩)手迹就这样横空出世。 经考证,后世很难见到张栻的手迹,唯独广西桂林风景区留有几处张栻的摩崖石刻。但年长日久,风雨剥蚀,人为损毁,大多依稀难辨。而绵竹文官所征集的张栻水月洞题记手迹刻板字迹清晰,纤毫无损。 后来,绵竹县清末举人黄尚毅独具慧眼,他发现绵竹县秦君宜家藏有张栻的“水月洞帖”。为了永远保存张栻手迹,他将此帖双钩刻版,并安装在绵竹城南的南轩祠墙壁上。 岁月流逝,人世沧桑,秦氏所藏原帖早已不存,甚至连南轩祠墙壁上的这块刻板也在建国初期失去踪影,如今却在一家苍蝇馆子里找到了。 经绵竹文管所考证,该雕版长1.8米,宽0.75米,为杂木板,刻行书五行,共五十六字。其雕版内容为张栻于南宋淳熙年间知桂林府时手书的水月洞题记。其后有小楷跋文数行,为清末绵竹举人黄尚毅手笔。内容如下:“淳熙乙未岁中秋日,广汉张敬大约长乐郑少融,玉山赵养民同游水东诸岩。薄暮,自松关放舟,泊水月洞。天宇清旷,月色佳甚,因书崖壁以纪胜概。”跋文为山谷体行书四行:“此张宣公知桂林府时书,迄今六百五十九中秋矣,是日,借观于南轩祠,丹桂盛开,妙香满室,予得句云:‘桂馥手栽存正气,笔酣心画见端倪。’诚盛概也!公自谓有书癖,笔意雅近米南宫。此贴为绵竹秦氏家藏,钩刻祠壁以志景仰,绵竹黄尚毅跋。”。 张栻不仅是南宋著名理学家,还精于书法。据文献记载,张栻有书贴四卷传世,但均失传,因而后世很难见到其手迹。而绵竹所征集的张栻水月洞题记手迹刻板,字迹清晰,纤毫无损,当为张栻桂林水月洞题记手迹的早期拓本雕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