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山间的无隐寺
作者:王虹     来源:     日期:2019-09-08    

在九龙镇清泉村海拔一千米左右的茫茫林海山间,坐落着一座寺庙——无隐寺。这里环境幽静,气候宜人,站在寺前极目远眺,远山近岭尽览眼底,美不胜收。

无隐寺也是一座历经沧桑的古刹。据史料记载,无隐寺始建于宋元佑六年,古名“承天寺”,由高僧慧远住持,香火十分鼎盛。元代后更名为大吉寺,至明代后期,因庙宇年久失修,加之天灾战乱,僧去寺空,继而有道家前来重振庙宇,更名“无为堂”。到了清初,又道去僧来,复名“无隐寺”。

关于无隐寺,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传清康熙年间,该寺山后有一株千年成形的何首乌,常化为童子与寺中小僧嬉戏,到了晚间,便又离去。寺内僧人问他住在哪里,他总说住在山后。久而久之,住持老僧觉得这个小童有些奇异,寻思着整个后山并无村舍,何来小童?于是,一日密令小僧们与他嬉戏如常,待其离去之时,悄悄将一根红线系在其衣角上。小童离去后,老僧即刻率众僧沿着红线觅其踪迹。寻至寺后山上,红线忽于林中没入土内,而线头则系在一株首乌的藤蔓上。老僧知道其就在里面,于是执其藤蔓,围周而掘。老僧曰,此物最警,非此则遁矣。掘至三尺余深时,陡然连根掘起一人形首乌。老僧喜极,曰:非千年首乌焉成此形?此乃菩萨点化赐予阖寺僧众!于是望空膜拜,携首乌回寺蒸煮共食,并将余汁遍浇寺角,倾刻间,无隐寺连同僧众皆被隐去。次日有打柴的乡人至此,仰头观望,但闻钟磬木鱼缭绕,僧人诵经之声不绝,然而往日寺庙竟无影无踪。乡人万分惊奇,奔走相告,自此,无隐寺在民间被传为“无影寺”。

坐落于清幽山间的无隐寺,吸引着众多前来登山游玩的游客和善男信女们。登山造访无隐寺,可从进山左边一路缓行至寺庙脚下的石阶梯直上,也可从清泉山庄右侧沿登山道一路慢慢观景而上。这条登山道随山势蜿蜒而行,处处风景怡人,曲径通幽,直至无隐寺。如从寺前的石阶梯上无隐寺,则需要一步步拾阶而上,这石阶梯长而陡峭,不到最后几阶,是难见山寺境况的。阶梯两旁树木参天,时有不知隐于何处的鸟儿啁啾,静谧的阶梯隐在丛林中,如入深山幽谷。拾阶而上,便见无隐寺的第一重殿,寺庙几重殿是依山势而筑的,一重高于一重。游人在殿里焚香磕头,殿内不时传出钟磬敲打之声。站在殿前向远方望去,视野极为开阔,清幽静谧的山林,有了寺庙的存在,更增添了一份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