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马岭的故事
作者:王平
来源:
日期:2019-10-01
◆4000亩山林守护跑马岭 出绵竹城区,往九龙镇山边望去,便能看到前山有个一马平川的山岭,那便是大家常叫的跑马岭。 据绵竹县志记载“跑马岭位于绵竹西北部前山区中段。东北与大圆包相连,直至老熊沟,西南至九龙大岩方。跑马岭正处于平原的边缘地带,植被多为灌木。清水河林场就在当地”。 从绵竹国营林场提供的情况表明,跑马岭位于国有林场清水河景区,九龙镇境内,海拔1060米—1707.8米。位于清水河景区的东界,长2公里,山背走向为北东—南西,峰峦顺势错列,逶迤磅礴,高差近千米,横亘入云霄,岭上地势平缓开阔,杉林茂密。林业工人在1965年进场,后由白水河林场改为清水河工区,归属绵竹市国营林场管理。目前这里的杉木林主要是1988年至1990年种植的杉木,以柳杉为主,4000亩山林郁郁葱葱,守护着跑马岭。 ◆跑马岭与刘天官的传说 说起跑马岭,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想起刘天官。据说,跑马岭与刘天官的跑马场传说有关,山岭上还有刘天官当年的跑马场、拴马桩、洗马池等古遗迹。 刘天官,名宇亮,字蓬玄,绵竹县人。其兄弟三人,长兄刘宇扬,举人,任陕西兵备道太常寺少卿;仲兄刘宇烈,进士,任兵、吏二部侍郎、山东总督。刘宇亮明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选入庶常,后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兵礼尚书。因天津帅刘肇基犯事诏斩,宇亮再疏请宽,中旨切责罢归。据绵竹县志载:宇亮为人倜傥好奇,喜角射格斗;诗才清美,书法遒劲,今江南茅山等处多有遗笔。 关于刘天官的传说,绵竹一带流传极广,至今县内有许多山岭河谷村庄楼台的名称,均与其传说有关。 关于刘宇亮其人,从史书上记载看,对崇祯皇帝忠心耿耿,但是不知何故,民间均传其为谋反的乱臣贼子。普查中收集到的刘天官的传说几十上百篇,大都是刘天官练兵、谋反、逃窜的传说。在相关传说中,刘天官一心想篡夺皇位,招兵买马聚草屯粮,在跑马岭、射箭台对招来的军队进行训练。但谋反之事被皇帝发现,派人捉拿刘天官。所以,在绵竹老百姓的眼中,刘天官是个乱臣贼子。 ◆忠勇敬业的刘天官 但实际上,在刘天官为官的天启、崇祯年间,国运式微,内忧外患之下,身为首辅大臣又担任过兵部尚书,刘宇亮兢兢业业督师,在督师过程中还遇到官场倾扎,被人参奏督师不力包庇刘肇基被贬,所以造反之说是空穴来风。 据《历史文化名城—绵竹》一书《明末首辅刘宇亮》一文记载:“17世纪中叶,明朝的统治已强弓末弩,水旱荒灾不断,农民起义遍布全国,崇祯皇帝寝食难安,谁来帮他撑住摇摇欲坠的江山?满朝文武一个个从他脑子闪过,最后定格在头年八月担纲礼部尚书的刘宇亮身上。崇祯皇帝连夜召刘宇亮入宫,问其复兴大计。刘宇亮心中早有成竹,一席话说得崇祯皇帝连连点头,当即决定任命刘宇亮为首辅,其职相当于宰相。刘宇亮担任首辅后,马不停蹄访民情,理苛政,放粮济灾民,调兵御外扰,使疲惫不堪的明王朝获得短暂的喘息。“刘宇亮督师出征,兵败削职,归乡绵竹。”1642年,刘宇亮率全家人回到绵竹老家,眼见国家内忧外患,自己却报国无门,不久便在天官府病逝。墓建于绵竹宋家林,碑署明东阁大学士赐尚方剑。刘宇亮去世后,崇祯皇帝才渐明其忠勇,下令在刘宇亮家乡绵竹天官府前建立首辅请缨石牌坊以示表彰。 而今,从九龙镇清泉村山脚有一条盘山公路直通跑马岭山顶,成为游人登山、健身、观光的好去处。在晴日的白天和夜晚,可远观绵竹城,俯瞰沿山的平原,一望无垠,令人心旷神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