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理学推绵竹 天下祠堂数柏林
作者:王勇 文/图
来源:
日期:2019-10-04
——大柏林印象
说起汉旺大柏林,对于绵竹人来说有特别的情感:一大片古柏树,夏季浓荫蔽日,是避暑的好地方。而大柏林特别之处还在于自宋代建成,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柏林中有南宋抗金名将、一代贤相张浚的父母雍国公张咸及母亲秦国夫人计氏的坟墓、碑铭、石刻纪念建筑物等景观。遗憾的是2008年5·12大地震让公园内大部分设施遭到损毁,只留下部分遗迹。 ●爱国情怀 令人敬仰 柏林公园位于绵竹至汉旺之间约10公里处,有水泥公路与柏林相通,交通方便。一走进大柏林,就看见门口写有“柏林公园”四个大字,走入大门,一道照壁映入眼帘,这是岳飞送张浚北伐诗手迹碑,该碑长7米,高3米,气势恢宏,诗碑全文:“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马蹀阏氏血,旗枭克汗头。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此诗作于南宋绍兴五年秋日,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碑廊背面刻绘有雍国公张咸及秦国夫人计氏,南宋爱国名将张浚和宋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张栻的人像和手迹书法作品。 张浚,四川绵竹人,张栻的父亲,曾四度拜相,一生忠君爱国,力主抗金,是南宋抗金的最高统帅,组织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将领与金人展开一场场殊死战斗,是南宋抗金的一面旗帜,封魏国公。张浚力主抗金,建议经营川陕,以保东南,于建炎四年(1130年)出任川陕宣抚处置使,率领川陕各路兵马四十万人与金兵会战于富平。因各路兵指挥失利,关陕失陷后只好退守四川。张浚知人善任,提升吴玠、赵开、刘子羽等诸将领,奋力抗击金兵保全四川。绍兴五年(1135年)二月,张浚升任右相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西连陇蜀,北连江淮,既加督护之权,悉在指挥之域,负起了全面抗金的重任,成为南宋抵御外侮的一面旗帜。此后数年间,张浚组织岳飞、韩世忠、张俊、李显忠、杨存中等将领与金人展开一次次殊死战斗,并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成功阻击金兵南侵。 张栻从小便追随父亲辗转各地,深受其父忠君报国、精忠大义思想影响。可以说抗金报国、匡扶社稷是张栻毕生的追求和理想。他秉承深厚的家学渊源,承袭正统的理学思想,以格物穷理为目的,以内圣外王为旨归,系统而深入地探讨了理学的诸多问题,建立了独树一帜的理学思想体系。 ●幽幽柏林 景色宜人 走过石碑,抬眼就会望见一棵棵参天古柏树和松树。柏林公园享有“蜀中理学推绵竹,天下祠堂数柏林”的盛誉,占地600余亩,其中水域面积400余亩。依山傍水,错落有致,苍翠的松柏林,浓荫蔽日,与绚丽多姿的桃林、梅林、海棠林、樱花林交相辉映。 沿着石梯而下,便是一处面积40亩左右的墓园,墓园里遍植柏树,共计300余株,世称“古柏林”。园内现存二墓,乃南宋抗金名将张浚之父母——雍国公张咸和秦国夫人计氏墓。两墓相依,墓前放置有石俑以及石马、石狮等动物,这些石像雕刻得栩栩如生。在墓旁,另有4米高的宋贤良张公碑一幢,记录张氏世系传承。 震前,园内风格各异的亭、台、楼、阁与曲池回廊,颇具传统文化特色,建有紫岩迎宾苑、观瀑月牙潭、绵竹历代名人馆、民俗馆、九园春色、紫岩山庄等柏林盛景。其中绵竹历代名人馆较有特色,里面陈列着绵竹历代名人的画像和生平简介,馆内有曹禺、流沙河等人题词,名人馆被列为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最值得一提的是七十二行民俗馆,它以川西地区从古至今普通百姓赖以谋生的七十二种职业为题材,以大型浮雕和彩塑的形式,再配上各种音响,立体地再现了历史的创造者们平凡而真实的形象,具有典型的川西民俗风情特色,在全国堪称一绝。 可惜的是,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将柏林公园内的大部分建筑设施损毁,仅留下一些残存遗迹,但无论世事变迁,大柏林浓郁的人文气息,以及所展现的家国情怀却永远让人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