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地名文化遗产名录丨绵竹市
作者:罗天琪 文/图 责编:李莲 美编:张明宇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4-12-11
——绵竹,这个千年古地名的前世今生
2024年11月,四川省民政厅发布第二批省级地名保护名录,绵竹市被列入千年古县类地名文化遗产。 “绵竹”这个名字,穿越了2200年的时光,从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起,便与天府之国的旖旎风光和深厚文化紧密相连。让我们一同揭开绵竹之名的神秘面纱,探寻其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位于绵竹南广场的景观雕塑 供图 绵雒浸沃 益州重镇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蜀川人称郫繁曰膏腴,绵、雒为浸沃也。”绵竹与广汉(古称雒)在汉代曾先后成为益州、广汉郡的治所,是四川盆地中仅次于成都的经济中心城市。这两地历史上相互从属、地址相接、水源相通,历史文化性质也极为相似,古代史籍常将这一区域以“绵雒”并称。 ▲史书记载 绵竹位于绵远河流域上游,从巴蜀的开发史来看,这一地域极有可能是早期巴蜀文化的创造者聚居地之一。据史书记载,古蜀国的开国君主蚕丛曾率领蜀族先民从九顶山北麓的营盘山南徙,翻越九顶山,来到绵雒原野上,立国治蜀,农桑兴邦,开启了古蜀国数代的辉煌鸿业,并创造出了发达而神秘的三星堆古蜀文明。因此,绵竹也得以成为四川盆地中富饶的地区之一。 ▲位于绵竹市九龙镇的鹿堂古蜀玉妃雕像 1995年,绵竹因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被评选为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这个承载着古蜀辉煌记忆的地名,从此在华夏版图上熠熠生辉,成为了人们探寻古蜀文明和巴蜀文化的重要窗口。 扬雄抒颂 杜甫吟诗 “从来绵竹多贤者,唯是杨雄识壮夫”——宋·文同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文化瑰宝如同璀璨星辰,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正式设立绵竹县。因其地滨绵水两岸,竹林茂盛,故得名绵竹。汉赋四大家之一扬雄笔下的《绵竹颂》这样写到,唐李周翰注:“扬雄尝作《绵竹颂》,成帝时直宿郎杨庄诵此文,帝曰:此似相如之文。庄曰:非也,此臣邑人扬子云。帝即召见,拜为黄门侍郎。”《绵竹颂》一文写得思绪绵邈、音韵幽谧,将绵竹之媚、之素、之箫然气度融入诗中。 ▲绵竹人民公园的杜甫咏绵竹诗碑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应该早闻扬雄的雄才大略,并知其因为书写《绵竹颂》而被汉成帝诏见进宫一事。于是才有了杜甫向时任绵竹县令韦续索要“绵竹”在成都杜甫草堂栽植趣事,才有了杜甫的唐诗中“绵竹亭亭出县高”“幸分苍翠拂波涛”的风韵特征,这为绵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色彩。 绵竹之地,不仅以其自然风光著称,更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历史上,这里曾是铁马金戈、血与火的征战之地。金.周昂:“不须古碣书绵竹,自有荒村纪葆桑。”这是纪念三国后期,诸葛瞻、诸葛尚父子为抵御外敌,保卫蜀汉政权,英勇战死绵竹关所彰显忠孝精神的诗,诸葛双忠墓祠至今尚存。此外,三国蜀将马谡也曾担任过绵竹县令,为这片土地留下了更多的历史痕迹。 西晋时期,巴氐人李特为首在绵竹起义,屡败官军,有力地打击了西晋的统治,史称流民起义。 唐初四杰之一的著名诗人王勃,受绵竹县令张楚之托,为始建于南朝梁大清年间的净惠寺题写了《净慧寺碑铭》。这篇碑铭文采飞扬、千古留芳,为绵竹的文化底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唐代道教天师杜光庭在其著作《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中,更是将绵竹列为天下七十二福地之一。这一殊荣不仅彰显了绵竹的自然美景和人文底蕴,更使其成为无数文人墨客向往的圣地。 人文荟萃 俊彩星驰 绵竹作为一座文化历史名城,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杰出的历史人物令人叹为观止。这些杰出人物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绵竹这片土地的历史长河,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故汉征八士,蜀有四焉。”在汉朝全国选拔的杰出士人中,蜀地占据了四位,其中任安、董扶便是来自绵竹的杰出代表。这一记载足以证明当时绵竹县的卓越与出众。 任安(124—202年),字定祖,益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是东汉时期的蜀郡学者、教育家。他的品行高尚,教育出的弟子也极为杰出,时人赞誉他几乎与孔圣人齐名,尊称他为“任孔子”。 董扶(107年~189年),字茂安,同样来自绵竹。他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占卜家,年少时便游历太学,与同乡任安齐名。他回家乡后开设讲堂,远道而来的弟子络绎不绝。尽管朝廷多次征召,他都以疾病为由推辞不就,其清高之态,令人敬仰。 严君平,名遵,字君平,西汉时期的道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他祖籍邛崃,出生于绵竹。依据老子哲学思想,他撰写了《老子注》二卷、《老子指归》十四卷以及《易经骨髓》等著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绵竹严仙观出土的宋代碑记,更是证明了严君平与绵竹的深厚渊源。 ▲绵竹严仙观 杨绘(1032年~1116年),字元素,号先白,谥肃轩,是绵竹的又一杰出人物。他在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登进士第,历任荆南府通判、开封府推官等职,后升任翰林学士、御史中丞。他刚直不阿,敢于直言进谏,宋神宗曾赞誉他“不畏强御,知无不为”,并委以重任。然而,他坚守原则,拒绝了不合理的任命,其铁面御史的形象深入人心。 张浚,字德远,号紫岩先生,四川绵竹人,宋徽宗政和八年进士。他是南宋理学家张栻的父亲,少年好学,文武双全。据清嘉庆《绵竹县志》记载,他“出将入相,闻召即赴而身不避难”,堪称忠而仁的典范。 南宋理学大儒张栻,其名言“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被习近平总书记所引用,彰显了其思想的深远影响。 ▲位于绵竹南轩中学内的张栻雕像 此外,绵竹还孕育了英勇大义的戊戌六君子之一——杨锐。他以“我自横刀仰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壮志豪情,谱写了救亡图新的壮丽篇章。 芳名不改 千年绵竹 绵竹,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以其独特的生态景观、深厚的人文底蕴以及广泛的实用价值,成为了华夏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千年而芳名不改。 四川是白酒之乡,一条声名显赫的“U”型名酒带串联起享誉全国的四川白酒。位于四川西北部的绵竹,作为这条名酒带的璀璨明珠,因剑南春而名扬四海。剑南春酒的传统酿造工艺,秉承“古窖为体,古法为用”的核心理念,是中国浓香型白酒技艺的杰出代表。2008年,这一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一步彰显了绵竹在白酒文化中的卓越地位。 ▲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 此外,绵竹年画更是中国民间艺术瑰宝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始于宋代,盛于明清,绵竹年画以其构图饱满、人物夸张变形、线条古拙流畅、色彩艳丽明快的艺术风格而蜚声华夏,扬名海外。作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绵竹木版年画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截至2024年,绵竹市已连续举办了二十三届绵竹年画节。这一节庆活动以年画为媒介,以节庆为平台,将民间艺术与群众文化紧密结合,促进了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通过全方位展示“美酒名城·画境绵竹”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绵竹年画节已成为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绵竹年画村入口处 如今的绵竹,年画文化、美酒文化、南轩文化等多种文化交相辉映,共同构筑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作为全国著名的年画之乡、名酒之乡、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绵竹市还荣获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中国美酒名城、天府旅游名县等多项殊荣。 ▲绵竹新貌 供图 在绵竹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历史与现代交织成一幅幅动人的画卷。自然与人文在这里和谐共生,共同书写着芳名永驻、千年绵竹的传奇故事。未来,绵竹市将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潜力,吸引世界的目光,成为一颗永不褪色的川西明珠。 (部分图片由市民政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