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脉】从市人民公园桂香亭的张栻《南轩木犀》诗说起
作者:王平 文/图 责编 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4-10-17    

在绵竹市人民公园桂香亭处,有南宋理学家张栻《南轩木犀》诗,“不随秋月閟天香,冰雪丛中见缕黄。却得清寒惜花地,少须梅影慰孤芳。”鲜为人知的是,该处石碑的书法作品是由著名书法家张景岳所书。

诗中的南轩,即张栻,张栻号南轩,谥号宣,又称张宣公。木犀,桂花的别名,属于被子植物门、木犀科,木犀属。原产于我国西南部,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是珍贵的芳香植物和观赏植物。

据《绵竹县志》记载,桂香亭为张栻所建,亭侧有张栻手植桂树六株,俱高数丈。在《南轩文集》中尚有南轩木犀诗一首。据学者考证,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张栻随父奔祖母计氏丧回绵竹时,在祥符寺侧建亭植桂树以作纪念并赋诗。

南轩先生创建的桂香亭,历经八百多年风雨剥蚀,终塌于1953年冬。但是亭基尚存,南轩先生手植六棵桂树以及后人再植之桂丛,仍秋来飘香。

原亭久圯,1990年绵竹县拨专款修建,第二年城建部门在公园内原亭址附近重修桂香亭。池内两条雕刻精美的清代石龙卧于水中,象征张氏父子。新亭朱槛画栋、宏丽雅致,亭壁置《重建桂香亭记》,悬名人书法楹联于柱,当时的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李半黎题写匾名:桂香亭,池旁著名书法家张景岳书写《南轩木犀》诗。

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

张栻重视地方教育和人才培育,先后在湖南、江西、广西、广东等地开设书院讲学授业,尤以湖南城南书院和岳麓书院影响最大,成为盛名全国的学术中心和教育中心。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南轩一人占住了蜀学与湖南学两席(夏君虞《宋学概要》) 。

张栻勤勉精思,学识渊博,践行笃实,德才俱优。他的一生除了竭忠尽智于为国图强外,还穷研理学,著书立说,其探究领域广泛,多有独到之见。他的理学思想在宋代理学地位突出,影响深远,贡献尤大。他与著名理学家朱熹、吕祖谦讲学为友,契谊笃厚,被学术界公推为“东南三贤”。

绵竹山水秀美、历史悠久、名人辈出,特别是宋代张浚、张栻的业绩彪炳于世,为绵竹增添了光彩。绵竹也以南轩故里为荣。早在明末清初,绵竹就在县衙挂出了“忠臣孝子纲常地,大将真儒父母邦”的楹联,其中真儒即南轩张栻。“南轩故里”四个字为历史文化名城绵竹增添了无比的光彩和荣耀。